“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释放路径探究

2023-08-28 12:59张迂葳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双减

摘 要:文章以“双减”后公共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现状为研究对象,探索图书馆教育职能释放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教育服务新路向提出相应的看法,以期推进公共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进一步释放,助力国家“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和长效实施。

关键词:双减;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职能;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4-0029-07

Research on the Release Path of Public Library′s Educational Fun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ZHANG Yu-wei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after the implement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plores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the release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librar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views on the new direc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thi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lease of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help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and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Keywords:double reduction;public library;library function;education service

0 引言

“雙减”政策的落实在时间维度上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两对供求矛盾。一是“双减”政策执行后原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供求平衡关系被打破,优质的社会性教育资源剩余和家庭需求被抑制性空缺之间的短期性矛盾;二是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中,学校优质均衡教育服务的供给不足与民众日渐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之间的长期性矛盾[1。面对“双减”政策下社会教育服务新矛盾的产生,公共图书馆要如何优质长效地满足家庭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减缓并尝试解决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打破图书馆传统教育服务模式,创新公共教育服务,建构起“家校馆”共生系统,已显得十分重要。

1 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实践路径

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服务应立足自身蕴含的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把这些知识从具象到抽象,从抽象再联系具象传播给大众,从而实现传承文明、弘扬创新的目的[2。《中国统计年鉴》(2021)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不含港澳台)共计3212个,其中国家级图书馆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省级公共图书馆)39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382个,县市级公共图书馆2790个,这其中少年儿童图书馆147个。根据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具体情况,本文最终筛选出32家省级公共图书馆、279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60家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本次研究采用网站访查、内容分析等方法搜集数据。首先,查找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网站,在其站内搜索框中输入“双减”进行搜索。其次,通过百度搜索引擎,输入确定检索条件“双减+site:公共图书馆域名”进行检索,对各级公共图书馆针对“双减”政策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收集样本图书馆相关信息。再者,通过检索查阅各级公共图书馆微博、微信发布的官方新闻、活动通知等,进一步挖掘其采取的相关措施。

目前,有53家公共图书馆在“双减”后开展公共教育服务,其中省级公共图书馆7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40家,少年儿童图书馆6家。因4家非独立建制少儿馆所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与总馆服务基本一致,所以将其纳入总馆样本中。因此,此次调研收集有效样本共49家。

“双减”后公共图书馆所采取的服务途径主要通过缓解阅读需求压力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两个方面进行。

1.1 缓解阅读需求压力

1.1.1 增加文献资源

“双减”后,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均迎来未成年人阅读高峰,少儿图书的借阅量明显增大,如《2021年度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报告》显示,2021年少儿读者外借量比2020年上升5.02%[3。基于此,各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做出调整,缓解骤然提升的少儿阅读需求压力,如:浙江省绍兴市临安区图书馆面对少儿图书借阅量由原先的1000余册增至3000余册的情况,图书馆儿童部紧急上架6000余册未成年人读物,重点上架各个学校及教育部门提供的书单图书[4

1.1.2 读者分流

在缓解未成年读者阅读压力方面,公共图书馆整合硬件资源,对阅读人群进行分流,如长沙图书馆为未成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在“双减”后全面开放150余家分馆[5。同时,一些图书馆利用流动书车将未成年读物送进校园,以满足尚不具备校内图书室或图书馆的学生的阅读需求。比如,长沙图书馆的“阅读,一个都不能少”馆校共建项目[5、南昌市图书馆的“图书大篷车进校园”活动6等。

1.1.3 优化阅读资源

一些图书馆自愿签署联盟协议,通过组建联盟体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比如,在第十二届浦东图书馆学术论坛暨上海市浦东新区图书馆学会上,上海浦东图书馆等12家公共图书馆正式签约成立“长三角阅读引领区融合发展协同体”,励志紧抓“双减”契机,让孩子们畅游在书籍的海洋中,从容、多元、全面发展,发挥引领作用[7

1.2 提供公共教育服务

1.2.1 突破时空局限

公共图书馆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媒体上建立公众账号,通过公众账号对服务信息进行推送,进而突破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的时空局限,其内容包括活动宣传、图书讲读、线上展览、在线讲座等。目前,公共图书馆能有效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但网络直播方面的应用尚未普及和灵活运用。

1.2.2 成人教育服务

针对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者的分层服务是“双减”后公共图书馆教育服务的一个转变。该措施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双减”政策,缓解焦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升教育水平和能力。目前,该措施主要通过信息资源提供和教育讲座两方面进行,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为中小学教师推出线上专业大礼包,内容涵盖学科网、CNKI和设计师之家等数字资源,还为家长推出“‘双减政策:家长怎么跟进”班主任茶座[8

北京西城区图书馆邀请北京绿洲学园首席教育咨询师萧宇仁向家长介绍讲解“回归家庭教育的初心”,并以录播的形式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播出[9

1.2.3 丰富课后教育

馆校联合是“双减”后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的主流方式。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联合,将编排的课程带进校园,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如四川省图书馆与成都市实验小学合作开展“阅无限·向未来”项目,并向学校提供阅读体验活动[10;上海宝山区图书馆与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师生联合推出“传·移——岩彩绘画作品展”[11

2 “双减”后公共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案例分析

笔者结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调研情况,从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总量、影响以及特色三方面考虑,选择山西省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2.1 山西省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较具地方文化特色,且侧重实践实操类教育服务,其中古县城游学、体验活字印刷、“童享绿色书香”六一特别活动均是针对“双减”开展的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实践实操类教育服务,详情见表1。

2.2 温州市图书馆

温州市图书馆是“长三角阅读引领区融合发展协同体”的成员,针对“双减”政策,该馆积极参与组织相关活动,在创新学校课后教育服务方面较为突出,先后研发了多个品牌课后服务项目,详情见表2。

2.3 深圳图书馆

深圳图书馆针对“双减”的教育服务较少,但较为创新。2021 年深圳图书馆开始向少年儿童提供创客教育服务,针对不同创客内容打造“小小造物家”“3D建模”“编程小达人”三种课程体系;2021年第七届“思维之星”深圳大学生思辨大赛第三场则以“如何让‘双减落地,使教育回归本质”为主题,详情见表3。

2.4 案例分析小结

对比可知,各级公共图书馆适用于地区性的公共教育服务规模不大,尚未形成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偏重传统教育服务。部分公共教育服务虽然具有连续性,但学科类教育服务提供少,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馆校合作方面。公共教育服务的合作性差,合作对象以图书馆和中小学校为主,缺乏多元性。

3 公共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的问题

3.1 教育服务与学校课程衔接不畅

公共图书馆在“双减”后开展馆校合作,并向学校提供课后服务,但此类教育服务与学校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普遍存在。

首先,图书馆提供的课后教育服务与学生课程衔接断层。图书馆提供课后教育服务主要涉及图书推荐、阅读写作、文化讲座、生活知识传播等内容,学科类的教育服务供给少,如作业辅导、课题的深入探讨研究、学科知识的串联运用等方面的服务尚处于空白。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共图书馆提供的课后教育服务是由圖书馆自行编排,缺乏对校内课程的深度研究;二是公共图书馆与学校缺乏合作交流,图书馆从学校获得的指导意见少。

其次,课后教育服务内容割裂严重。“双减”后,公共图书馆只单纯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力度、扩大公共教育服务覆盖面,并未进一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串联、将所讲知识活用的问题。这使得图书馆提供的课后教育服务还停留在一课一讲、就事论事的割裂式教育层面。每节课程之间内容分割严重,缺乏关联性和逻辑性。学生在接受这些教育服务后,很难将这些内容与生活、课堂关联在一起。

3.2 教育服务模式传统

“双减”后图书馆传统式公共教育服务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其主要表现,一是服务内容缺乏创新。“双减”后图书馆的公共教育服务以加大阅读推广的力度为主,如增加有关中小学生图书推荐、阅读会等阅读推广活动的频次等。技术性、综合性、精品性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少,比如,家庭作业帮助、职业技能培养服务(时装设计、电子机械、演讲主持等)尚处于空白,不能满足社会对深化教育方面的需求。

二是缺乏与新业态的合作。公共图书馆合作的业态主要是学校、政府、青年服务中心、读书会等文化和教育机构,合作范围窄,合作伙伴选择保守,协同开展的公共教育服务“格式化”严重。与游戏公司、IT公司、航空公司等具有突破性的新业态合作明显不足,所能提供的创新性、激发性教育服务比较少。

3.3 供需错位,有效教育服务匮乏

公共图书馆教育服务的供给转变不到位,供需错位现象明显。“双减”之后,从家庭学科类校外培训需求调查中了解到补充学校型、培养优势型、升学择校型占比高,分别为16.22%、31.89%、16.22%[12。可见,对学科类课程的知识深化和巩固是家庭对学科类教育的主流需求,但图书馆的学科类教育服务供给尚不明显,教育服务供需错位依旧存在。同时,家庭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需求动因中,全面发展和助力学习分别占54.55%、15.76%[12。可见,家庭对非学科类教育主流需求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但图书馆在此方面的供给依旧以文化教育为主,“五育并举”的效果并不明显。

图书馆有效教育资源匮乏,公共教育服务缺乏吸引力。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主要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期间提供,工作日课后时间几乎没有安排,且活动经费投入有限。分馆、区馆、社区图书馆等硬件设施较差,除了阅读场地、图书外,能向中小学生提供的有效教育服务极其有限。此外,图书馆员能力不足也是导致图书馆有效教育资源匮乏的原因之一。目前,图书馆员对新政策理解的延展度不够,一些认知层面尚处于空白,无法精准把握“双减”后教育服务供求指向,公共教育服务供需错位依旧存在。比如,对“双减”后中小学生教育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了解不够全面,针对新政策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所能提供的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主题较少。

4 公共图书馆公共教育服务的新路向

4.1 创新图书馆文化教育服务

4.1.1 推动数字教育创新

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是促进“双减”落地的先导性基础工程。应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减负,增效提质,核心是要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智能化新型教学模式[13。目前,图书馆提供的线上服务主要是运用网络媒体进行阅读推广、文化讲座等传统教育服务,模式传统,结构单一,未能充分发挥数字教育资源的优势。图书馆完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其一,整合数字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公共图书馆可以从构建图书馆联盟体来共同构建图书馆联盟体的教育资源服务云数据。比如,图书馆可以联通所有的课后服务点,公众可检索、查找所有图书馆课后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地点、对象[14。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社会机构进行合作,吸纳、整合数字教育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反作用于社会,实现社会教育职能的深度释放。如:圖书馆可以邀请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并将精选的课程案例录制成微课堂,上传至图书馆云端,分享给学生和教师,供更多的师生进行参考学习。

其二,数字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当前,公共图书馆对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引入不多,尚处在扩大宣传力度的初级推送阶段。数字资源服务需求判定则由群众自行判断。公共图书馆对群众的喜好、需求、兴趣等的了解尚处于空白状态。未来,公共图书馆可以引入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实现以个体需求为导向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通过对资源应用全过程数据的有效采集与分析,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学情[13。比如,图书馆可以采用情感识别计算技术精准识别学生在接受听取课程讲解、学习交流、课题探讨、资料查阅等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时的动态表情变化和情绪波动状况,以此来判定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程度、兴趣状态等,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数字资源推送,实现普遍化教学与个性化辅导的有效对接。

其三,课后服务云端化。构建可互动的图书馆云端服务系统,并将其运用在课后服务中。图书馆馆员可以在课后服务中指导学生通过图书馆云端进行浏览与学习,在图书馆云端系统中,学生可以在仿真场景内随意活动,并可自主地与场景中指导型NPC对话。图书馆可在云端系统的学习空间中邀请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在线互动交流答疑、作业指导等课后辅导服务,学生在这里不仅能进行自我沉浸式学习,还能看到其他在线的同学,以此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动力。

4.1.2 引入发展性优质社会教育资源

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还要成为教育资源的筛选者,因此,图书馆要秉持筛选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理念,引导发展性、优质性的社会教育资源融入自身的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教育服务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与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合作,共同开发教育服务体系。比如,邀请学校各学科优秀教师与图书馆共同开发综合性课题项目,并在进行环境创设、教学路演时,实施理化生地、社会、历史等多学科协同教学与实操、实践相结合,实现跨学科教育。其二,引导校外资源融入图书馆教育服务当中,建立长期性的合作关系。校外机构拥有人才、技术、场地等优势,图书馆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与其建立长期性的合作关系。比如,图书馆可以有偿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校外从业人员为中小学生提供学科类的兴趣课程,如创客教育、STEAM活动、机械制造、社会实践等;也可向社会征聘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在对其进行培训后,向学生提供学科类课程辅导。

4.2 融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学科课程延伸

课后服务旨在融通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消弭分科课程的固有局限,为学生全面发展助力[15。公共图书馆要有效融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必须深入贯彻课后服务的宗旨和理念。

4.2.1 打造多样化课后服务

“双减”后,图书馆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融合。目前,图书馆开展的传统式阵地教育服务,在中小学课后服务中仍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如浙江省绍兴图书馆与绍兴各学校联合举办“悦读派”少儿系列活动,邀请学校老师以志愿者身份走进少儿馆,以学生的学习性、探究性活动为主体,采用体验、游戏等综合性方式,为小朋友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16。一些图书馆开始将阵地服务外移,将自己的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带进校园,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比如,流动书车进校园,在学校开设名著导读、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等教育课程。未来,图书馆应该加强部分公共教育服务的针对性。比如,图书馆可以提供分级式课后服务,即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所提供的课后服务侧重点也不同;毕业规划服务,即针对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帮助其实现未来学业、生活的转变,获取必需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等;生活问题疏导服务,即针对家庭生活出现问题的家庭,帮助其发现并解决生活问题。

4.2.2 实现课后服务与教育教学有效衔接

实现课后服务课程与学校教学的有效衔接不仅表现在内容上的贯通,还应体现在目标上的一致。内容一致性,可以有效开拓学生的学科思路,扫除知识盲点,深化学科理解。比如,图书馆可根据学科老师提供的必读图书制作教学课程,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关注阅读时需要注意和深思的地方,而不是执行任务般地完成作业。目标一致性,使得课后服务教育与学科课程产生有效互补,加强学科知识掌握和运用,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比如,图书馆在设计课后服务方案时,应以学校教学理念、校本活动和基础学科为支撑,

在保证内容与目标大体一致的同时,还应考虑学校之间的差异,对课后服务体系进行调整、重构,加强共性统筹,兼顾个性发展,实现课后教育服务与学校教学合理衔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方面,图书馆可以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图书馆周期性更换课程内容,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关注,保证课后服务质量。

4.2.3 创建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实现“五育并举”

与学科课程相比,课后服务应兼具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多方面特性。图书馆在编排课后服务课程中,要考虑到多学科知识融合运用,构建学科知识关联网,以此来锻炼学生高阶的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如,进行STEAM项目的开发研制,通过项目可以把科学、数学、理化等学科从枯燥乏味的原理中解脱出来,运用发现、探索、创造、动手制作等老师和学生都可以轻易接受并且效果较好的形式进行学习[17。此外,图书馆的课后文化教育服务应该注重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这一方面,图书馆可以考虑与更多社会机构合作,扩大实践平台,丰富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运用空间,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人才的培养。

4.3 建构家校馆协同教育共生路向

4.3.1 构建长效的共生关系运行机制

共生单元是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的单位,它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18。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生系统中,作为共生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分别以人力要素、知智要素和物质要素作为各自的主质参量,并因彼此间存在着资源或要素的势差与互补,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共生体的前提因素19

公共圖书馆是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应以物质要素作为主质参量,在共生系统中发挥作用。一是作为社会教育资源服务的载体,图书馆可以分别与学校和家庭建立共生联系。通过馆校合作与学校共生,结合学校教育方针和学生的需求,调整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图书馆从社会层面向家庭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建立共生。比如,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深化学生课业理解等。二是桥梁作用,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双向反馈,即家庭和学校两个共生单元的理念和意见通过图书馆间接反馈给彼此。构建图书馆意见反馈机制,从社会层面收集家庭对教育服务方面的意见和想法,整合、研究相关意见,了解家庭对教育资源的需求状态,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学校,协同探索解决办法。同理,图书馆配合学校的教育理念,调整自身教育服务,并作用于家庭。

4.3.2 拟定共生策略,推动协同共育

明确共生单元在共生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协同拟定共生策略的同时,加强与各共生单元沟通交流,及时调整方针策略,使“家馆校”共生系统逐渐成熟。在“家馆校”共生系统中,图书馆主要起到辅助教育的作用。其可以考虑建立分层、互补的服务体系,以此来维系稳定的共生系统。图书馆可以实行教育分层分级服务,在儿童服务机构,如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小学等,开展针对6~11岁的儿童教育服务,如故事会、手工制作、讲座、学习指导等;在社会普通性服务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商场等,可为12~18岁的青少年提供游戏、艺术设计、编程、特殊场景模拟等服务;而在社区型的服务机构,如社区图书馆、社区医院、居委会等,则可以开展料理、健身、养生、服饰改裁等贴近生活的教育服务。

5 结语

“双减”是国家教育时代变革的转折点,公共图书馆应做好新时代公共教育服务,要聚焦于立德树人,也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围绕着“双减”政策展开服务,公共图书馆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掘社会教育职能,完成对未成年人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现“家馆校”共生系统稳定发展,引领和服务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小敏,阳科峰,张艳荣.“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潜在困境与应对策略:兼论公共在线教育服务体系建设[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6):53-61.

[2]李华艳.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图书馆,2021(8):96-101.

[3]2021年广州少儿图书外借量逾2000万册次!读者最爱借阅的书是它……[EB/OL].[2022-04-02].https://www.sohu.com/a/534724813_120046696.

[4]“双减”政策落地后 图书馆成为热门选择地[EB/OL].[2022-01-06].https://www.sohu.com/a/489668434_121117476.

[5]细伢子爱上“家门口的图书馆”[EB/OL].[2022-01-06].https://www.icswb.com/h/100104/20220106/744776.html.

[6]图书大篷车进校园馆校共建助力“双减”[EB/OL].[2021-10-28].http://dct.jiangxi.gov.cn/art/2021/10/28/art_14514_3701020.html.

[7]第十二届浦东图书馆学术论坛举行[EB/OL].[2022-04-29].https://www.shanghai.gov.cn/nw15343/20210929/533428403b464de382375253994f745f.html.

[8]助力“双减”,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行动[EB/OL].[2022-01-06].http://jyj.ningbo.gov.cn/art/2021/10/13/art_1229165918_58905737.html.

[9]

西图带您“回归家庭教育的初心”[EB/OL].[2022-04-24].http://www.xcdl.com.cn/search/index.html?lang=zh&title=%E5%8F%8C%E5%87%8F#.

[10]“馆校双减”合作后公众可享受到哪些精品文化活动?[EB/OL].[2022-01-07].http://www.sclib.org/info.htm?id=1061641350609682.

[11]“双减”之下,宝山这里开起了“美育课”[EB/OL].[2022-01-06].http://news.sohu.com/a/501924409_120972834.

[12]刘钧燕.家庭校外培训需求动因及对落实“双减”政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11):85-98.

[13]柯清超,鲍婷婷,林健.“双减”背景下数字教育资源的供给与服務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1):17-23.

[14]邱景怡.美国公共图书馆课后服务实践调查及启示[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5):68-72.

[15]高巍,周嘉腾,李梓怡.“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课后服务:问题检视与实践超越[J].中国电化教育,2022(5):35-41,58.

[16]“双减”政策落地 让图书馆成为你最佳的选择[EB/OL].[2022-01-06].http://ct.zj.gov.cn/art/2021/9/6/art_1652992_59007793.html.

[17]韩汶臻,许春漫.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STEAM教育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20(7):93-101,92.

[18]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7.

[19]韩天骄,苏德.“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提质的内涵、价值、路向[J].中国电化教育,2022(5):42-48.

作者简介:

张迂葳(1986— ),女,硕士,馆员,任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