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宋版《韦苏州集》版本考

2023-08-28 14:56刘雅雅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宋本韦应物

摘 要:各大图书馆和历代书目著录有不少的宋版《韦苏州集》,但相关记载有很多粗疏和谬误之处,刊刻年代不够明确乃至误认明本为宋本等问题广泛存在。经整理考证发现,现存八部宋版《韦苏州集》,还有诸多残页。它们来自三个版本:一为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刊本,一为南宋晚期余同甫等刊本,一为南宋晚期郏良臣等刊本。后两者都刊刻于宋理宗或其后的杭州地区,版本关系也较近,应当翻刻自同一底本。各版本之间、同一版本的前印本和后印本之间都存在文字差异。

关键词:韦应物;《韦苏州集》;宋本

中图分类号:G25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4-0087-08

Study on Edition for the Existing Song Edition of Wei Suzhou Collection

LIU Ya-y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ong editions of Wei Suzhou Collection in major libraries and bibliographies of the past dynasties, but there are many omissions and errors in the relevant record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larity in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and even the misidentification of the Ming edition as the Song edition exist widely.After colla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it has been found that eight Song edition′s of Wei Suzhou Collection exist,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fragmentary pages.They all come from three editions: one is the edition published by Pingjiangfu′s school in the seventh year of Qiandao, one is the edition published by Yu Tongfu and others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one is the edition published by Jia Liangchen and others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latter two were inscribed in Hangzhou area during or after the reign of Song Lizong, their relationship is also closer, should be inscribed from the same base.There are tex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editions,and the former or later printed copies of the same edition.

Keywords:Wei Yingwu;Wei Suzhou Collection;the Song edition

《韋苏州集》是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的诗集。韦应物在宋代广受欢迎,其诗集曾被多次刊刻。现今海内外仍留存八部宋版《韦苏州集》以及诸多残页。其中,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收藏有六部,分别是两部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刊本、两部南宋晚期杭州余同甫等刊本、两部南宋晚期杭州郏良臣等刊本。此外,山东博物馆(以下简称:山博)收藏有一部余同甫等刊本,南京图书馆收藏有一部郏良臣等刊本,南京博物院等地还收藏有一些残页。目前,学界对这些版本的考证还不够充分,存在疏漏之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现存各部宋版《韦苏州集》的产生与流传情况,以及各版本间的关系,以促进对韦应物诗歌的研究。

1 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刊本《韦苏州集》

《韦苏州集》最早不知何人编纂,根据嘉祐元年(1056)王钦臣《韦苏州集序》记载,当时“有(韦应物)集十卷,而缀叙猥并,非旧次矣”[1,又有数卷《古风集》,别号《澧上西斋吟稿》者流传。《新唐书·艺文志》中载“《韦应物诗集》十卷”[2,《崇文总目》亦载“《韦应物诗》十卷”3,卷数上并没有歧异。嘉祐前版本今已亡佚。

王钦臣《韦苏州集序》载,嘉祐元年(1056),王钦臣“取诸本校定,仍所部居,去其杂厕”[1,编成一本新的《韦苏州集》。该本分十五总类,合五百七十一篇。此嘉祐本《韦苏州集》今天也已亡佚,但王钦臣的序却保存了下来。该本是现存所有《韦苏州集》的祖本。

根据葛蘩《韦苏州集后序》,熙宁九年(1076),韩铎知苏州时,得到了晁文元公即晁迥家藏《韦氏全集》,命葛蘩等一众僚属校订,后镂版印刷。姚宽《西溪丛语》载“葛蘩校《苏州韦刺史集》十卷,今平江板本是也”[4,可见时人惯称此本为平江板本。后序中称韩铎主政苏州时“以文会友……乐道前人之休”1,而韦应物也曾主政苏州。韩铎想必正是因为这份渊源才着意搜求刊刻《韦苏州集》。序中称熙宁本《韦苏州集》“定著五百五十九篇”[1,较嘉祐本已少十二篇。但根据今存《韦苏州集》附的《拾遗》一卷,熙宁本添加了嘉祐本没有的四首佚诗。该熙宁本《韦苏州集》今也已失传。

根据《拾遗》,南宋绍兴二年(1132),又有一版《韦苏州集》刊行,其中增添了三首佚诗。此绍兴本《韦苏州集》今天也已亡佚。不过,绍兴本收集的三首佚诗和熙宁本收集的四首都在后来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刊本《韦苏州集》(国图藏全本,以下简称:乾道本)所附的《拾遗》中保存了下来。

根据乾道本《韦苏州集后序》记载,乾道七年(1171),魏杞知平江府时,“搜前代贤牧之治效,得韦公诗”“乃命教官参校而是正之,镂板以传不朽”[1,编刻了乾道本《韦苏州集》。此版《韦苏州集》主要由平江府学教授崔敦礼、胡观国等人校订,以葛蘩本为正,参以诸本。刻工有徐珙、贾珺、马良、乙琦等人。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该本共有十卷,又得佚诗一首,与熙宁本和绍兴本的七首佚诗组成《拾遗》一卷置于书末。前有王钦臣序,后有葛蘩、胡观国、崔敦礼的三篇后序,并附姚宽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所作《书葛蘩校韦苏州集后》一篇,内容为韦应物生平。王钦臣序中言他将韦诗整理为十五类,但考现存乾道本,实际只有十四类,《天禄琳琅书目后编》认为“殆(王钦臣)笔误”[5]523。而乾道本在目录的类目下会载该类总数,如“赋一首”“杂拟二十一首”,这些总数合计共五百六十一篇,但实际上只有五百五十一篇诗。如目录载“杂兴八十九首”,但实际只有七十四首。有误的数字应该是直接从他本中抄下来的,所以不符合乾道本实际情况。从嘉祐本的五百七十一篇,到熙宁本的五百五十九篇,再到乾道本的五百五十一篇,《韦苏州集》在流传的过程中,一边辑佚,一边亡佚。

乾道本如今尚存,国图藏两部。一为残本,存一册四卷(八至十卷以及《拾遗》),《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宋乾道七年平江府学刻递修本”[6。曾为周叔弢所藏,著录于《宋刻工姓名录》7]452及《自庄严堪善本书目》,称“此内阁大库旧藏之书”8。一为全本,计三册十卷附《拾遗》一卷,也为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刻递修本,上有“建安杨氏传家图书”“檇李项药师藏”“忠贞自效”“宋本”“毛扆之印”“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等印。“忠贞自效”印与“檇李项药师藏”“万卷堂藏书记”等项靖之印同钤于卷首、卷四、卷七,虽无旁证,疑同为项靖之印。由此可以看出,此本初由明初大学士杨荣收藏,后转归项靖、汲古阁,最后流入清宫。该本著录于《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六中[5]524。清末,该本流出宫廷。溥杰《收到书画目录》载,其于民国十一年(1922)十一月初四、二十三、二十四各收到宋版《韦苏州集》一部[9,其中一部当即此本。根据国图档案,此本最后由凌志斌捐归国图10。1946年,凌志斌受派将伪满皇宫善本中天禄琳琅旧藏挑出,寄存中央银行。他后来将天禄琳琅旧藏的宋刻《韦苏州集》和元刊《增广注释音辩唐柳先生集》捐归北京图书馆。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韦苏州集》残页,存卷七第一至第八叶和卷六第十九叶,定为南宋初期刊宋修本。书内有“‘国立中央图书馆藏书”和“文禄堂书籍记”二印。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定此本为“宋绍兴刻大字本”[11。《“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中)》定为“宋刊大字本”12。不过,从残页内徐珙、贾珺等刻工姓名和书影比对来看,此本亦为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刻本。

南京博物院亦藏残页,存九叶:卷六第九、十叶和卷七第十二、十三、十五至十九叶,刻工有乙琦等。《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古籍文献》定为“南宋绍兴年间刻本”[13。不过,从刻工姓名和书影对比来看,此本亦为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刻本。民国十年(1921)清理内阁大库时,发现众多古籍残册,国立历史博物馆留此本在内的八部宋元刊本用于展览,其余拨交京师图书馆[14。1933年,此书在国立历史博物馆第一批南迁文物中,被寄存于上海浙江兴业银行。1950年,中央博物院的王振铎接回了这批文物。此书遂入藏南京博物院。

此外,国家博物馆藏残页一叶,为卷七第十一叶,下有刻工姓名“卢申”。此残叶亦出自乾道平江府学本[15

2 南宋晚期杭州余同甫等刊《韦苏州集》

除乾道本以外,现存还有六部宋刻本,都被笼统著录为“宋刻本”或“宋刻元修本”,笔者通过校勘发现它们属于两个版本系统,不过有着复杂的先印后印关系。

国图藏善本书号08708的《韦苏州集》(以下简称:甲部),国图简单著录为宋刻本,共三册十卷附《拾遗》一卷,前有王钦臣序。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少量页面双鱼尾),有少量页面版心下记刻工姓名,有“余同甫刀”“同甫刀”“何”“应”等。其中,“余同甫”见于卷二第一叶和第二叶。袁克文认为“同甫刀”应为“同甫刁”,他人如周叔弢《宋刻工姓名录》[7]449等亦视为“刁”。所谓“刁”字,当为“刀”字,为操刀雕刻之意。

此本在经袁克文收藏前有“张用礼印”“光溪草堂”“庭草交翠”“鄞人周琬”“周氏子重”“青琐仙郎”“清白传家”“濂谿后裔”“嘉兴雔湖戴氏家藏书画印记”“天禄琳琅”“乾隆御览之宝”等藏印。张用礼为何人不可考。从“光溪草堂”至“濂谿后裔”七印应为一人之印,都分别盖于十卷内不同卷首的右下角同一位置,且印中内容相关(“庭草交翠”出自朱熹《六先生画像赞·濂溪先生》,“光溪”位于宁波鄞县)。可以看出,印的主人为宁波鄞县周琬,但其人生平不可考,或为明人。《(万历)滁阳志》卷十四载有《寓龙兴寺对雨》一诗,题名“明,周琬,四明人”[16,四明即明代宁波府的别称。“雔湖戴氏”应指戴经,“雔湖”即双湖。戴经,嘉兴秀水人,明成化年间举人,正德年间历任九江推官、泰安知州。其家藏书千卷,无子,卒后书尽予外孙张桐。其事迹详见《秀水县志》《九江府志》《泰安州志》等。《(正德)嘉兴志补》卷六中《碧梧秋月诗序》题名“弘治十一年……双湖居士戴经书”[17,可见戴经号双湖居士。双湖,又名鸳鸯湖,在其家乡秀水县南。此书后入藏昭仁殿,但《天禄琳琅书目》中并未记载此书,袁克文猜测是在著《天禄琳琅书目》前已将此本赐出。《寒云日记》载,1916年3月,袁克文从一旗人处购得此书[18。袁克文跋中判断此为南宋临安书棚本,周叔弢7]449、黄韵静19等均从袁氏意见认为此或棚本。此尚存疑,待下论述。袁克文得到此本后,在上面钤了数十方印记并手书题跋六则。书内另有汪笑儂、姚鹏图题款及袁克权题诗。

此本避讳“玄”“构”“树”“完”等字,袁克文指出其避讳字至“廓”,《宝礼堂宋本书录》据此认为此书刊于宁宗时[20,后人也沿袭此说。但笔者发现此书避讳字实至“匀”,《拾遗》中《送宫人入道》中“匀”字缺笔。刻工余同甫曾在咸淳间为世彩堂刻《河东先生集》和《昌黎先生集》,又刻了今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晚期杭州地区刊《四书章句集注》。综上,此本应为南宋晚期杭州地区刻本,具体而言刊于宋理宗或其后。此本后被袁克文转手给潘宗周。1951年,潘宗周把藏书捐给国家,后拨至北京图书馆收藏。

国图藏善本书号08395《韦苏州集》为一残本(以下简称:乙部),存两册六卷(卷五至卷十)。由于缺乏序跋和刻工等信息,国图也只简单著录为宋刻本。笔者对勘发现,其与甲部实系同一版本,二者版式、字体、笔画、版框断口处等都一样,即同为南宋理宗或其后杭州余同甫等刊本。只是乙部属后印本,不仅书版有许多地方已模糊不清,如卷五第十叶、卷七第八叶等,而且有部分书版已经丢失或毁坏,如原卷八的第一、二叶缺失,而原《拾遗》的第一、二叶则改首行题名为“韦苏州集八卷”,补于原卷八位置。全书首行题名均作“韦苏州集第某卷”,此剜改后的首行题名与全书体例不符。在文字上,乙部较前印本甲部改了几处错字,如《睢阳感怀》《雨夜宿清都观》《滁城对雪》中的讹误,但基本上两部文字相同。乙部避讳字与甲部一样,亦止于《送宫人入道》中的“匀”字。全书唯有“周暹”藏书印。查周叔弢《历年收书目录》,丙戌(1946)五月,他于“宏雅”(指天津宏雅堂书店)收购此本,定为“宋棚本”[7]727。此前收藏者已不可考。后来,此本被周叔弢捐至今国家图书馆。

山博藏一《韦苏州集》残本,现存二册四卷:卷一至卷四。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记字数,下题刻工“余”“同甫刁”等,内避宋讳[21。则山博藏本与甲部、乙部都属同一版本。难见全本,唯见书影两页,从书影来看,山博藏本也属甲部的后印本。一来,山博藏本目录首页字迹磨损比较严重,且有断版现象;二来目录首页中甲部为“拟古诗十二首”,山博藏本只为“拟古诗”。目录首页钤有“安乐堂藏书记”“子清”“杨氏海源阁藏”“臣澂私印”诸印,卷一首页钤有“陶南山馆”等印。可以看出,此本初藏怡亲王府,后流入朱澂手中,再后入杨氏的陶南山馆和海源阁。据学者考证,1930年前后,海源阁遭兵祸,包括此书在内的一批海源阁藏书被一士兵卖予高唐邮政局长刘松年,后其将此书售予山东省图书馆[22。1954年,山博成立后,此书被调拨至山博。《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中并无此书,其中只著录了一宋本《韦苏州集》六册[23,其实为明仿宋本,杨敬夫于天津出售,后来归沈仲涛,1981年被捐予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台北故宫博物院定其为明覆刊宋白口十行本[24

3 南宋晚期杭州郏良臣等刊《韦苏州集》

国图藏善本书号08394《韦苏州集》(以下简称:丙部),

存二册十卷(不含《拾遗》),

国图定为宋刻元修本,实际上很可能为宋本,详见下述。版式为: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少量页面双鱼尾),部分版心下记刻工。刻工有郏良臣、江孙、范崇、刘尚、余士等人。前有王钦臣序,无目录。藏印有“黄氏志淳”“黄印姬水”“徐氏民则”“季振宜藏书”“曾在周叔弢处”“周暹”等。序末有劳健跋一行“戊辰二月桐乡劳健笃文观”,下有“劳健笃文”印。书末有季振宜跋一行“泰兴季振宜沧苇氏珍藏”。黄姬水,字淳父,一字志淳,明正德嘉靖间吴县人,曾师文徵明、祝允明,善书能诗,家蓄敦彝法帖名画,甚富。据《吴越所见书画录》卷四,嘉靖六年(1527),吴中名士文徵明等人赋诗画图集成一册《赠袁方斋书画册》为袁鼒祝寿,其中就有震泽徐玄度的一首诗,诗下有“徐氏民则”印[25。《珊瑚网》卷三十九载嘉靖七年(1528),吴中名士为海宁王君作《竹居卷》,其中有黄省曾(黄姬水之父)的《竹居赋》和徐玄度等人的诗[26。“徐氏民则”印应属于此人。其大概与黄姬水为同时人,俱为吴中名士,善诗。此书经黄姬水、徐民则,后藏季振宜处,再后至周叔弢处。《自庄严堪书目》记载“《韦苏州集》,宋书棚本,季沧苇跋”7]611,当指此本。《自庄严堪善本书目》却载此为“宋末翻书棚本”8,则周叔弢后来可能受甲部、乙部影响,改认为此本翻刻余同甫等刊本。此书后被周叔弢捐至今国家图书馆。

此书避宋讳“玄”“构”“树”“完”等,避讳字至“廓”而止(此本无“匀”字),与甲部的避讳字一样。刻工郏良臣、江孙、范崇、刘尚、余士等也见于宋棚本《碧云集》。所以,尽管没有牌记,周叔弢等人也曾疑此为棚本。笔者经过比勘发现,此本虽与甲部不是一个版本,但两版之间有着极为亲近的关系,应从同一底本翻刻而来。在文字上,两版文字基本相同,只有寥寥几处差异,其中有些字是甲部正确,有些是丙部正确。与乾道本相比,它们在文字上的相同体现得更为明显。它们与乾道本有一百四十余处文字相异,多数为乾道本正确而此二本误,且二本的错字相同。此外,在版式上,如卷九第五、六叶和卷十第二叶等,甲部、丙部都一反常例变为双鱼尾。综上,二本应从同一本翻刻而来,而且,二本所用的底本应参考了乾道本以外的版本,而不是单纯翻刻乾道本。如《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春游南亭》等诗中,余同甫等刊本、郏良臣等刊本与乾道本都有较大的文字差异。又如乾道本《寄职方刘郎中》中误入《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之句,二本未犯此錯。

今南京图书馆藏一宋刊配元本《韦苏州集》,前四卷为宋刊本,后六卷及《拾遗》为元刊本[27。经过比对,笔者发现其前四卷与丙部系同版印刷,内容、笔画、版框断口都一致。《善本书室藏书志》也因“当即棚本行款”认为此本为书棚本28。内有“枝山老樵”“仲鱼过目”“松霭”“内乐村农”“马玉堂”“笏斋”等印及丁丙跋。历经祝枝山、陈鳣、周春、马玉堂、八千卷楼藏,后归江南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云自在龛随笔》卷三载:“《韦苏州集》十卷,读史精舍有南京宋刻本,得之海昌蒋氏。”29“读史精舍”即马玉堂藏书处,所指莫非此本?

国图藏善本书号05450《韦苏州集》(以下简称:丁部),存三册十卷附《拾遗》一卷。经比较,其与丙部系同一版本,此本亦有刻工姓名郏良臣、江孙、范崇、刘尚、余士等,版式、字体、笔画也相同,只是丁部为后印本。与丙部相比,一来,此本多了《拾遗》一卷(其中“匀”字避讳),该卷的刻工为蔡巳,和其他刻工一样在宋棚本《碧云集》刊工之列。尚不确定是丙部丢失了《拾遗》,还是丁部补刊。二来,它修补了版框和一些磨损不清的字,如卷四《送王卿》的“来”字。三来,它更正了《冰赋》等诗文中大约二十余处前印本的错字,但还有很多的错字未改,而且,此本也有新添的错误,如序中“游幸”误改为“游蜀”等。四来,卷五第二叶、卷八第十叶等为新补版,与原版字体有差异。

国图定此本为宋刻元修本,不过《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依据书后题跋定此本为宋本5]523。书后有手书跋二则,一为德祐初初秋刘须溪记,一为至正丁酉(1357)九月十五日天全叟题。既然此本至少在德祐元年(1275)已刊印,则作为前印本的丙部也很可能为宋刻本而不是宋刻元修本。此本有“木斋”“海虞毛晋子晋图书记”“四楞年少”“有商孙子”“芳草王孙”“殷孝章”“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等印。“木斋”为谢迁之印,谢迁为明中期名臣,浙江余姚人,字于乔,号木斋,谥文正。“四楞年少”至“殷孝章”为金俊明藏书印,金俊明为明末人,孝章为其字,明亡后改姓为殷。《藏书纪事诗》中言其“改姓为殷,而托于有商孙子”[30。《书林清话》载“先生平生好录异书,靡间寒暑……矮屋数椽,藏书满椟”31。此书历经谢迁、金俊明、毛晋收藏,后流入清宫,清末流入民间。上述《收到书画目录》载的三部宋版《韦苏州集》中的一部应即此。后来此书流至国图。

余同甫等刊本和郏良臣等刊本都有学者认为其为宋棚本,其也均为棚本行款,甚至也都在南宋晚期理宗或其后的杭州地区刊刻。但它们都没有“临安府棚北大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刊行”的牌记。相较起来,郏良臣等刊本更似棚本,其刊工均为陈宅书籍铺常用刻工。而甲部卷六第一叶纸背有墨书“二十七日准升县冀万才所关为前事”、朱书“当日行下象山县并下台州宁海县”各一行,应为当时公文用纸。从这一点看,余同甫等刊本更可能是当时官刻书或由官员出资刊刻,利用官署废公文纸印刷以节省成本。

4 各书目中记载的其他宋版《韦苏州集》

陈国庆当年整理长春伪宫书时,著成《沈阳图书馆藏长春伪宫残存宋元珍本目录考略》,其中只提到了一宋版《韦苏州集》残本,存二册四卷(第一卷、第五至七卷),每半叶十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前有王钦臣序[32。书中有“梁氏家藏宋本”“棠村梁氏”等印,但无“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等印。该本也不见于《天禄琳琅书目》和《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是书在内的九十余种长春伪宫善本于20世纪40年代末运至北平,后拨交北京图书馆。但此本与《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著录的从宋至清各本《韦苏州集》都不符,《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也未见国图藏此残本,不知何故,或意外遗失。《收到书画目录》中的一部宋版《韋苏州集》或指此本。

《天禄琳琅书目》卷十还著录一元刻本,五册十卷,前有王钦臣序和沈明远补撰《韦应物传》,沈明远补传后有刘辰翁所书“辰翁志”一小段,与丁部的须溪跋语内容不同。卷内有“漱石枕流”印,《天禄琳琅书目》编者推测为刘辰翁印。《天禄琳琅书目》考证“沈明远,元人,史无传……此书当属钦臣所订而明远重刻于元初者”[5]185。此处为编者的误认。沈明远实际上指宋代沈作喆,字明远,号寓山,高宗绍兴五年(1135)进士。《困学纪闻》卷十四载“韦应物,史逸其传,沈作喆为《应物传》,叙其家世”[33。可见,《天禄琳琅书目》所载此本为题名“沈明远补撰”,编者才考证失误。此本的刊刻上限在北宋末南宋初沈作喆之时,下限在刘辰翁卒年即元大德元年(1297),并不一定是元刻本,可能为宋本。值得注意的是,沈作喆《韦应物传》未见于其存世《寓简》一书,只在一些版本的《韦苏州集》中留存。诸版本中,以此宋元本为已知最早载有沈作喆之文的版本,很可能为其他各本的源头。

明代有一正德嘉靖间仿宋本,十行十八字,避讳“桓”“构”“恒”“玄”“贞”诸字,历代藏书家多误以为宋本乃至棚本。如《藏园批注楹书隅录》卷四所载“宋本《韦苏州集》十卷六册”[34(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拾经楼紬书录》35及《郋园读书志》所载“南宋书棚本《韦苏州集》十卷”36]340(此本为叶启勋所藏,上有叶启勋和叶德辉的跋,今在湖南图书馆)均为此仿宋本。与现存宋刻本相较,其避讳字较少,“慎”“敦”“树”等字不避,其余字亦避讳不严,又多了沈明远的《韦刺史传》。与天禄琳琅藏本相较,其《韦刺史传》前题名作“宋沈明远作喆补撰”,不容错认。此仿宋本仿的或许就是天禄琳琅所藏的版本。惜天禄琳琅本已毁于火,不能细考。可以肯定的是,此本与余同甫等刊本及郏良臣等刊本有着密切关系,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其很多错字处与二本相合,如《宝观主白鸜鹆歌》,此本亦有“首裂”“玉诣”“夜仁”等错误。不过,此仿宋本的错漏比二本要少得多(各部《韦苏州集》间的文字差异见表1)。

1937年,陶风楼影印出版其所藏《韦苏州集》,即今南京图书馆藏宋刊配元本,时任馆长的柳诒徵为这个影印本写了一篇跋,其中提到沙元炳藏书棚本《韦苏州集》,其去世后,其子秘藏以防散佚。该本今亦亡佚。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中载有《书宋刊韦苏州集后》和《再题宋本韦苏州集后》两文[37,从中可以看出,此本亦为十行十八字,白口单鱼尾本,前有王钦臣序和沈作喆补传。经对照,前述明仿宋本和沙氏文中所附的校勘悉合。尤其是明仿宋本中《燕衔泥》中“复相见”误为“复相紫”,在各本中较特别。因此,此已亡佚的所谓宋本很可能也是上明仿宋本。

《郋园读书志》卷七还载一北宋胶泥活字本《韦苏州集》,半叶九行,行十七字,小黑口[36]339。此书原为袁芳瑛藏书,其定为北宋胶泥活字本,叶德辉沿袭此说。此书1919年被叶德辉抵押,20世纪30年代归周越然言言斋处,经其目验,实为明初活字本[38]33。内有“德辉”“丽楼珍藏”“菉斐轩藏书记”“誉斯图书”等印及叶德辉跋二。一跋语已见于《郋园读书志》,另一跋语可见于《言言斋古籍丛谈》38]235。该书今藏上海图书馆,定为明铜活字印本,应在1957年周越然捐赠上海图书馆的133册元明刻本之中。

5 结语

经校勘考证,海内外现存宋版《韦苏州集》可以分为三个版本系统。一是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刊本,国图藏有两部,国家博物馆等机构也收藏有残页。二是南宋晚期余同甫等刊工所刻《韦苏州集》,具体而言,此本刻于宋理宗或其后的杭州地区。目前国图藏有两部,山博藏有一部。其中,国图藏甲部为前印本,国图藏乙部以及山博藏本皆为后印本。三是南宋郏良臣等刊工所刻《韦苏州集》,此本也刻于宋理宗或其后的杭州地区。国图收藏两部,南京图书馆收藏一部。国图藏丙部为前印本,国图藏丁部以及南京图书馆藏本为后印本。余同甫等刊本与郏良臣等刊本应该不以乾道本为底本,但二本之间有着极亲近的关系。二本也对明正德嘉靖年间的仿宋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仿宋本影响深远,被诸多藏家如杨绍和、叶德辉、沙元炳等误认为宋本。《郋园读书志》所载宋本实际也为明铜活字本。《天禄琳琅书目》所载元本反而有可能为宋本。廓清历代目录以及各大机构在著录《韦苏州集》时产生的疏漏,梳理现存宋版《韦苏州集》的情况以及版本源流,对于韦应物诗歌的整理和研究将有很大的裨益。

参考文献:

[1]韦应物.韦苏州集[M].宋乾道七年(1171)平江府学刻递修本.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1:1611.

[3]王尧臣.崇文总目:卷十二[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抄本.

[4]姚宽.西溪丛语[M].袁向彤,点校.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142.

[5]于敏中,彭元瑞,等.天禄琳琅书目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M].徐德明,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2041.

[7]周叔弢.周叔弢古书经眼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8]冀淑英.自庄严堪善本书目[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72.

[9]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M].北京: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1934.

[10]刘明.国家图书馆入藏清宫天禄琳琅宋元版书探略[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1(4):106-111.

[11]王文进.文禄堂访书记[M].柳向春,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52.

[12]“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书目(中)[M].台北:台湾书店,1958:20.

[13]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古籍文献[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9:69.

[14]李守义.民国时期国立历史博物馆藏品概述[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3):139-157.

[15]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古籍善本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7.

[16]戴瑞卿,于永享.(万历)滁阳志:卷十四[M].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刻本.

[17]于凤喈,邹衡.(正德)嘉兴志补:卷六[M].明正德七年(1512)刻本.

[18]李红英.寒云藏书题跋辑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6:354.

[19]黄韵静.南宋出版家陈起研究[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109.

[20]潘祖荫.滂喜斋藏书记 宝礼堂宋本书录[M].潘宗周,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84.

[21]张媛.山东博物馆藏海源阁善本藏书略说[J].文物天地,2017(5):87-89.

[22]丁延峰.海源阁藏宋本《韦苏州集》版本考辨[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3):76-79.

[23]王绍曾.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M].济南:齐鲁书社,1979:2118.

[24]“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故宫博物院”善本旧籍总目[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3:1011.

[25]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M].徐德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80.

[26]汪砢玉.珊瑚网:卷三十九[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抄本.

[27]韦应物.韦苏州集[M].影印本.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

[28]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684.

[29]繆荃孙.云自在龛随笔[M].翟金明,点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9.

[30]叶昌炽.藏书纪事诗[M].王欣夫,补正,徐鹏,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21.

[31]叶德辉.书林清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11.

[32]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历史文献:第六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06.

[33]王应麟.困学纪闻[M].翁元圻,等注,栾保群,田松青,吕宗力,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614.

[34]杨绍和.藏园批注楹书隅录[M].傅增湘,批注,朱振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7:175.

[35]叶启勋,叶启发.二叶书录(拾经楼紬书录 华鄂堂读书小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05,289.

[36]叶德辉.郋园读书志[M].杨洪升,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7]沙元炳.志颐堂诗文集:卷一[M].民国二十二年(1933)如皋沙氏排印本.

[38]周越然.言言斋古籍丛谈[M].周炳辉,辑,周退密,校.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刘雅雅(1995— ),女,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宋本韦应物
宋代宋人四六小集合刻小考*
清代重刊宋本《陶渊明集》黄国瑾批语钩沉
宋本《荀子·性恶》全文校注
夕次盱眙县
多姿多彩的树木
《韦应物 淮上即事》
宋本《文子》考論*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寄李儋元锡
《周易赞义》版本错讹衍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