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帆
摘 要: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主要依靠高校,职后的培养同样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双方发展存在着持久、稳定、亲密的合作共生关系。文章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幼儿园合作共生的频次、内容、地位、形式、效果等几个方面为共生发展的研究重点,提炼出合作共生发展理念的树立、相关制度的规范、协同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等策略,共同促进双方互利共赢。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6-0056-04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发展任务为向幼儿园输送合格的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幼儿园的发展之间存在持久、稳定、亲密的合作共生关系[1]。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幼儿园合作现状开展调查,试图找到双方合作共生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措施,更好地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于地方幼儿园发展的理念。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频次
合作的频次反映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之间合作机会的多少,根据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在“您认为在工作中与高校人员合作的机会”这一问题中,有4.73%的幼儿教师认为“合作机会非常多”,12.16%的幼儿教师认为“合作机会较多”,37.84%的幼儿教师认为“合作机会一般”,28.38%的幼儿教师认为“合作机会较少”,16.89%的幼儿教师认为“合作机会非常少”。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幼儿园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合作机会方面的特点,研究对幼儿园的办学性质、幼儿园的所在地、幼儿教师的教龄和职称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幼儿园的办学性质与幼儿园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合作机会的方差分析得出P值为0.024<0.05,说明幼儿园的办学性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合作具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幼儿园所在地与幼儿园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合作机会的方差分析得出P值为0.004<0.01,说明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可以看出公办园比民办园相比有更多的机会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合作。由此得出省会城市和地州城市及县城幼儿园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多。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本研究在借鉴相关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将双方分为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教学合作主要包括幼儿园对应用型本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研习与实习的接纳与指导[2]。
根据幼儿园教师问卷中“您理解的幼儿园与高校人员的合作”的回答,普遍认为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重点在资源互助、共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教学问题、幼儿园资深教师到高校兼课、高师人员指导幼儿园教师开展研究、幼儿园教师协助高师人员开展研究、幼儿园教师对高校实习生进行指导等几方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下园参与研究指导现状
同时,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幼儿教师到高校兼课及高校教师到幼儿园进行指导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调查时发现,对“大学教师每学年下园参与研究指导的次数为”的题目中,33.56%的幼儿教师选择“0次”;42.95%的幼儿教师选择“1—3次”;14.09%的幼儿教师选择“3—6次”;6.04%的幼儿教师选择“6—10次”;3.36%的幼儿教师选择“10次以上”。说明高校教师下园参与研究指导的机会较少。对个别幼儿教师和管理者进行访谈时发现,高校教师到幼儿园开展研究指导是他们比较期待的。高校教师在理论研究方面能力较为突出,而这些恰恰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幼儿教师所缺乏的,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依赖于实践教学能力,还包括相关的研究能力,所以高校教师在研究方面给予一定指导的意义重大[3]。
(二)幼儿园教师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授课现状
基于双方的合作共生发展,幼儿园教师到高校课堂讲课是真正将幼儿园一线的教育实际带到高校课堂中,让学生了解真实教育情境下的幼儿学与教师教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必备条件[4]。但是在相关调查中却发现幼儿园教师进高校课堂授课的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园优秀教师进高校的次数较少,且根据卡方检验,P=0.016<0105,表现出幼儿园的所在地与幼儿教师进高校课堂授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对幼儿园的调查发现,影响幼儿教师进入高校课堂的因素主要有未被邀请、无经费支持、幼儿教师能力不足等方面的考量。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请幼儿教师来校授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是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进课堂,这部分幼儿教师大多承担着幼儿园教学任务,只能以讲座或是偶尔兼课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第二,学校邀请的幼儿教师大多数是园长,由于工作繁忙不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授课,园长被邀请进高校更多的是参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实验室的建设指导及实践教学的沟通指导方面,几乎很少安排园长进课堂授课;第三,即使资深幼儿园教师进入高校课堂,也是重点侧重于课堂教学方面,对课程的建设及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不够。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见习实习合作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大范围合作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等方面[5]。根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访谈发现,学生见习时间和机会较少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于学生规模较为庞大,一个班的班额在50人左右,达成合作的幼儿园无法同时接纳所有学生,安排学生见习的工作较为困难。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在指导内容方面有以下几种缺陷:第一,见习、实习指导流于形式;第二,指導内容表面化。具体而言,幼儿园接待学生见习、实习是双方达成的协议,学生进入幼儿园后被分派至不同的班级和指导教师,见习期间学生几乎都是处于观摩教育活动或者协助幼儿教师做保育工作阶段,很少能参与到真正教育活动的设计开展过程中。实习学生大部分重点做保育工作,对教育工作的涉及较少,几乎处在实习的边缘地带,成为实习过程中的“边缘人”。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地位
在学前教育领域,尤其是职后幼儿教师的培训很多是由高校教师完成的,社会普遍认同高校教师较高的社会地位,其经常以专家的角色出现在培训场中。虽然幼儿园可以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供实践经验和相关的案例支持,但是幼儿教师普遍学历低于高校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挖掘能力不足,导致高校在双方合作中呈现出主导地位,而幼儿园则变成了合作的从属者,双方出现了合作地位不平等的现象。
对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51.68%的幼儿教师认为与高校教师合作过程中高校教师是权威专家,12.08%的幼儿教师认为高校教师是平等引导者,18.79%的幼儿教师认为高校教师是互助求知者,17.44%的幼儿教师认为高校教师是其他的角色。由上述数据中可知,高校教师在与幼儿园教师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地位不平等的现象。在对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幼儿园部分教师认为高校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幼儿园只需要提供实践场所,高校才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负责场所,幼儿园处于辅助地位。
在双方的合作中,双方主体地位失衡造成双方在合作共生过程中联系不紧密,使共生价值缺乏,双方都无法深入了解进行良性互动。
四、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共生发展的路径研究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幼儿园的合作共生过程中存在合作内容片面、合作形式流于表面化、合作地位失衡等问题,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部分重点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幼儿园在共生发展过程中的路径展开探讨。
(一)树立合作共生发展的理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树立为地方基础教育的基础培养人才的使命,当地幼儿园是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服务的单位,其幼儿教师质量水平的高低主要依赖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幼儿园为其提供理想的“实践场”,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也要依托高校教师在理论和科研方面的指导,因此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目标,合作共生中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但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共生合作更多表现在幼儿园为这类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及见习的机会,分派幼儿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见习,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幼儿园提供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研讨的机会。
因此双方要达成共生发展的目标,就要树立合作共生发展的理念,使双方在互利共赢的目标基础上,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前提条件下建立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双方所有成员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形成利益共体。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转变态度,认识到在一线幼儿园实践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活动组织过程中,不断学习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另一方面,幼儿园管理者转变观念,能够让幼儿教师真正有实现职业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开展能够让正在发展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请得动”,又能够真正让幼儿教师“进得来”高校课堂,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利用高校的理论研究教育资源不断实现专业发展。
(二)规范合作共生发展的制度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达成合作关系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制度保证,必须要建立相关制度或者协议。实习见习基地在实习见习时间、幼儿园接受实习见习生人数、见习内容要求、见习过程及见习结果都应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同时对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及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并给予相应的评价标准,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指导时间及指导报酬都应有明确规定,并且将指导效果评价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条件之一[6]。
(三)协同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开发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要求,幼儿园在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服务时与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幼儿园合格的幼儿教师离不开高校的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充分接纳幼儿园的意见及建议,邀请行业资深园长及教师共同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定,又要适应幼儿园实际需求。
访谈昆明市一公办幼儿园园长时,该园长表示现在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所获取的专业知识具有严重的滞后性,与幼儿园实际教育活动的发展不匹配。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情况,由高校和幼儿园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双重主体,实时接纳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使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培养人才。
(四)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要探寻与幼儿园联合培养的模式,不仅应追求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更要追求实践教学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共同探索学生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7]。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中的各种资源可以免费向合作中的幼儿园开放,供幼儿教师使用。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级学生定期开放,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供条件,为高校教师提供研究的便利条件,如开学之初,双方根据人培方案和幼儿园的实际活动安排的情况,双方共同协商制订学生入园实习见习的时间,及节假日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幼儿园节目编排、环境创设等活动。
同时,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一方面幼儿园可定期赴高校对高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内涵提升开展指导,对校内实践教学项目进行论证和把关;另一方面,学生在见习与实习期间幼儿园指导教师与高校指导教师通过教育见习/实习日报、案例分享等形式收集学生在园期间的信息,及时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共生发展的双方而言,要想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就必须持续性地进行联系与合作。因此双方要建立多形式的合作方式。
第一,双方在高校和幼儿园的支持下达成交叉授课的合作方式[8]。高校教师下幼儿园为幼儿园教师或者幼儿授课,一方面培养幼儿园教师较为欠缺的理论前沿知识及研究项目的申请及研究方法,促进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了解幼儿及幼儿的活动,为已有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的支撑。同时,幼儿教师赴高校课堂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授课,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加生动和深刻的教育教学情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第二,双方在高校和幼儿园的支持下达成跟岗研修的合作方式。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在每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开题答辩及论文撰写过程和最终论文答辩的过程中跟着高校教师共同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高校教师更侧重的是理论及逻辑框架方面的指导,幼儿教师侧重于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双方在指导过程中可互相成长进步;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在固定时间下到幼儿园跟着幼儿园教师进行研修,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方式,提升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乔,于泽元.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幼儿师范专业与幼儿园的共生发展[J]. 学前教育研究,2018(10):60-61.
[2] 汤钰. 幼儿园教师与高师人员合作现状——以武汉地区为例[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 谢桂新. U-K共生性合作的幼儿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109-113.
[4] 常亮. 学前教育专业驻市高校与幼儿园园校合作研究[D]. 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5] 罗红霞.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1(10):44.
[6] 杨春菊.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模式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217-218.
[7] 赵红霞,胡碧霞. “高校—幼兒园”专业实践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及实践探索[J]. 教育评论,2015(04):37-39.
[8] 李雪艳,冯璇坤. 从“U-K”到“U-G-K”:幼儿教师协同培养模式的变革与重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11(33):7-9+18.
(荐稿人:丁晓琼,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