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上洁
摘 要 手工制作课是学前教育一门基础课程,我们应结合社会需求,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造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搭建专业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手工制作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9.044
Abstract Handmade course is a basic cours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we should combine the needs of societ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modeling abi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to build a professional display platform,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handmade; practice ability
手工制作,外文名称为hand-made,意指运用材料动手加工操作的项目。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主要是指学生学会通过徒手或借助工具,运用切折、拼贴、组合等加工手段使物质材料发生变化,制作集玩、学、教、启、用为一体的作品。2012年颂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之专业能力第39条中指出,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合适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这指明了幼儿教师除了需具备动手操作能力还需具备对材料与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能力。几年来笔者不断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认为手工制作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手工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将手工制作有效地与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及其他领域教学活动相结合,它在完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现状
钦州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2002年招收全日制专科学前教育学生,2012年招收全日制本科学前教育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办学努力,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地方及自身发展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合格的人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工作中,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手工制作教学大纲尚未得到很好的完善,学生在手工制作方面的学习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下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学生的现状
钦州学院学前教育本科的学生主要来自广西各个地区,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学习,笔者通过对学前本科新生调查中发现,他们所理解的“手工制作”,仅是我会做十字绣、我会织围巾及DIY其它的手工作品,这些大多属于仿制作品。在学生群体中,女孩子居多,她们喜欢手工学习,这一兴趣点为我们手工制作的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1.2 教师的现状
本院学前教育的手工制作课程主要由绘画基础作为一个前期课程的支撑,开设在第一、第二个学期,后面相继开设手工制作课程及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但在师资上,我们没有专业的手工制作课老师,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老师担任,老师层面缺少专业系统的学习,还需在探索中前行和继续教育。
1.3 教学现状
从学生的手工作品中,发现教学的几个问题。学生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手工作品中出现较多的是单一、重复的作品,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作品的体现形式没有兼具审美性与创新性。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主要选取折纸、剪纸、布贴画、拼贴画和果蔬造型、种子贴画、树叶粘贴画、手指画等项目作为“手工制作”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和系统性。
2 钦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改革思路
手工制作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笔者认为,手工制作课程教学要避免刻板纯模仿示范和成品的教学,应以“注重基础,提高应用能力”为主。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教学十分必要。
2.1 夯实手工制作的基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造型能力
手工制作课程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一门基础技能课程。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保证。课程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等系列化的课程资源中,课程内容的基础不应是零散的活动技巧和生活体验,也不应是学生琐碎的日常事物,而应是给予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具有较高的精神价值的结构化、体系化的内容。①所以职前幼儿教师的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应在夯实手工制作基础上,更侧重于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与材料,授以恰当的制作技法进行加工制作,从而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创作知识。在手工制作课程学习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基础学习:切折构成、剪刻拼贴、印染编绘和泥塑模型,其目的主要是了解技法及制作原理,间接掌握手工制作的一般规律。
材料是手工制作的物质载体。在材料的选取上,突出使用原始性的材料。好的材料往往不是昂贵的,而是简单、到处可寻觅到的材料。本着经济、有效、合理及创造性的原则,我们以面状材料、线状材料和块状材料的选择为主。如面状材料主要是可以进行长度延伸变化的材料为主:各种纸、布、木块和竹块等。线状材料主要是可以进行长度与角度变化的材料:各种线(棉线、麻线、鱼网线)、丝状类等。块状材料主要是三维立体材料为主:废旧的纸箱、纸盒、磁盘、瓶子和钦州坭土等。材料的选择与运用,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学习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这不仅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树立学生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
2.2 教学方式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以往手工制作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手工制作的要点并进行示范教学为主。在手工制作课程教学中,我更侧重于以发现发习为主,接受学习为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重在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如教学内容为拼贴基础,首先在教学中先围绕拼贴技巧进行学习,然后进行项目小组的分工合作学习。老师与学生可以围绕选择什么样的拼贴材料,什么样的拼贴材料可以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展开对话与合作,最后生成材料资源,如碎布、铅笔屑、豆子、毛线、花边等都可以运用于拼贴,从而进行探讨与研究如何加工、如何呈现作品的问题。在最后的手工作品中,学生呈现有豆子贴画、布贴、树叶等贴画,还有各种小组利用各种手工材料的制作的综合作品。在展示的作品中,学生甚至可以围绕其作品进行一个故事创编的讲述。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物质材料的寻找、加工,思考材料的核心和蕴含的活动中的发展价值、进而思考对自已是否具有挑战性。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探究、研究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突显,学生学会了价值思考和合作学习,对于发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还应注重与幼儿园其它领域教学活动的融合。在融合中,我在教学中提倡以主题教学为主,同时配合每周固定一次老师的实验室的专门指导。如围绕主题《快乐的动物园》,学生就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小组进行合作的分工、讨论,商量故事的背景选用什么材料,如何构思,故事中动物的形象恐龙、小狗、小鸭等需要运用什么材料进行装饰,可以进行折纸进行表现,也可以用手套制作成手偶等,最后小组成员呈现作品的方式多元化,有以手偶表演为主、有以讲故事为主和以表演游戏为主的《快乐的动物园》,其中涵盖了艺术、语言和社会领域的内容。这样的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积累手工制作表达、表现的方式。同时也帮助职前教师有效利用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发展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性。
2.3 搭建专业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
搭建专业展示平台,是学生将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并使之向能力转化,促进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高师手工制作课程的开设一般只有一个学期,手工制作课程里面涵盖的教学内容较多,只有将课堂与课外的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观测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手工的技法与材料的运用不应当拘泥于课堂,更应该将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融入到幼儿园的见习和实习中,以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主线进行教学。所以手工制作课程后续提升的选修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玩具的制作与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三门课程是融会贯通的。
在专业展示平台上,我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课程结束后,主要进行的是学生课程学习作品的展示,这有利于学生进行互相观摩与学习,感受不同作品的风格。第二个阶段与实践基地进行合作,在这一阶段主要侧重于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体验与经历。学校与实践基地在开学初达成学生本学年教育实践的任务,手工制作实践主要围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幼儿园合作完成区域活动材料的制作。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专业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技能,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就业推荐会的举办,学生进行幼师五项技能的展示。通过校内与校外专业展示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可以缩短入职后的不适应期。
综上所述,手工制作是学前教育一门基础性学科,从教学方式、内容与教学实践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和改革实践。从目前学生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门课程对职前幼儿教师的培养,在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教玩具的制作和手工制作教学等起到一定的作用。熟练运用手工技能技巧运用于幼儿园教学,促进幼儿发展才是我们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注释
①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