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新高考政治卷阅读量越来越大,不少考生阅读素养有限,解题速率不高。教师应从训练学生“圈圈画画”着手,转变阅读方式,强化圈画式阅读在解题中的运用,将圈画的课堂行为渗透在解答主观题的各环节中;备课阶段要精选学案典型题,教学过程体现新高考命题趋向,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
[关键词] 新高考;圈画式阅读;考试与评价;试题研究
“圈画式阅读”是指阅读者以圈圆、画线等方法在阅读材料中添加批注,实现有效阅读、快速归纳,顺利达成阅读任务的阅读方法。圈画阅读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强调阅读要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其中“手到”是指在信息材料上作记号与写批注,圈画其中关键字句。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强调的是在阅读中要圈画信息材料的精髓。伟人毛泽东在阅读时,习惯在材料上批、点、圈、画,他读过的材料常常圈点细密、杠画不断、字句连绵,构成了鲜明的阅读风格。圈画式阅读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有广泛的运用。新高考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
一、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是基于学情的呼唤
请看来自几位高考生的自述:
生1:政治卷好难哦!密密麻麻的文字材料,长长的设问,宽广的知识指向,只有75分钟的考试时间,让我在考试中处于紧张焦虑与抓狂状态……
生2:新高考阅读量、思维量与写作量都很大。材料读完了,想不出它跟问题有什么关联,甚至不知所云……
生3:书是会背的,在看材料以后头脑一片空白,之后就想不出教材知识了……
生4:有的答案明明已经想好了,而且比较成熟,可是在作答时却忘记了,导致错过那个较为完美的答案要点,好遗憾……
凡此种种体验,印证了一个真实发生的高考大变局:新高考正以阅读量引领育人,服务选才。它意味着考生必须提升解题速率,以过硬的阅读力、思考力和表达力接受国家选拔。
回望现实,新高考命题非常注重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包括连續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考卷阅读量增大越来越成为命题增强试卷区分度的手段。以江苏卷为例,2021年、2022年的试卷阅读量大约是4870字、5270字,山东卷、北京卷和全国卷也呈现同样特征。面对如此巨大的阅读量,学生在考试中的上述体验实属难免。考生的阅读速率跟不上,理解材料有困难,考试时手忙脚乱,很大程度上是考生处于身心应激状态。有的学生得分低,不是因为学生驾驭不了书本,也不是教师驾驭不了课堂,而是学生在应激环境下驾驭不了试题材料。考生在答题时罗列知识,缺少“结合材料”的逻辑性与严密性,经常出现教材语言与材料语言脱节,以及要点不全等现象。可见,在新高考背景下,读懂试题材料是快速、精准答题的必然要求。事实上,没有哪个考生天生会阅读、会思考、会表达,缺少课堂有效训练是导致有的学生阅读低效、考试失分的重要成因,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
二、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是应对新高考的重要法宝
圈画式阅读带来阅读行为的直接转换,能直接减少回读与不必要的重读,有利于促进学生心读;圈画式阅读体现学习思考的动态过程,学生通过实施圈画行为,课堂更加生动,学习更加主动,话语载体更加清晰,从而形成高阶思维;圈画式阅读成为科学解题的重要步骤,作为主观题“审设问”“析材料”“忆书本”“整答案”解题四步骤的辅助手段,它直接渗透并服务于解题各步骤,促进考生有效作答、高效作答、精准作答。以上这些,都是由圈画式阅读自身特性与内在价值决定的。
1.圈画式阅读借助符号和线条,将理解与记忆、思考与探究等各种能力综合运用起来,能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产生对问题情境的疑惑,对学习伙伴的质疑,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展高阶思维。这样能够减弱教师的话语霸权,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有助于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2.圈画式阅读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对新的信息材料进行加工、组织与编码,实质上是把学生注意力转移到学案上来,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理解与判断,让师生在优雅阅读和智慧探索中穿行,既能避免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又可减少教师用课件“灌”学生的风险,有助于形成以学案为主、课件为辅的教学,正确处理学案与课件的关系。
3.圈画式阅读要求学生在问题情境上圈画关键信息的同时回归知识原点,能够引导学生回归教材。这个过程伴随着考生对教材的回忆与再现、对原理规则的迁移与运用,可以提升教材利用频率与效度,离开教材谈教材、用教材,使学生从机械背教材走向灵活用教材,从过度刷题走向思考解决一些真实情境下的现实问题。如此一来,有助于改善师生对教辅资料的不必要需求与滥用,形成以教材为主、教辅为辅的教学,正确处理教材与教辅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需要务实的教学转型
考生的阅读障碍可以通过平常训练得以消减,学生的阅读速率可以通过平常训练得以提升。教师应立足于课堂,以思政课一体化思维贯穿教学,以务实的教学转型促进学生转变阅读方式,从训练学生“圈圈画画”着手,提升解题速率。
1.在教学流程上,教师和学生“圈圈画画”的课堂行为应渗透在解题的各环节,包括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在选择题解答中,试题为达成测量目标,通常会保持生活实践和问题探究情境的合理布局,采用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文本等多样材料,以增加试题难度与区分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圈画“题眼”,即关键信息,从关键信息出发,辨识与判断完全符合题干意图的题肢。解答主观题各环节中的具体步骤与各环节要求有:(1)审设问阶段,圈知识范围,画材料主体,明确问什么,拟定作答的大概方向;(2)析材料阶段,圈画层次,利用标点符号段落等暗示语圈“题眼”,画关键信息;(3)忆书本阶段,利用学科大概念回忆书本,根据试题主旨或关键词提供的信息,在有效信息旁圈注知识原点(含序号);(4)整答案阶段,根据圈注的知识原点和序号,用教材语言(含时政用语)分层撰写答案,做到材料画线与答案要点相匹配,检查圈注的信息点是否都已表达到位。
2.在教学策略上,教学过程要着力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强化”对改变学习行为作用很大,“示范”是强化的手段,是从个别走向一般进而实现“普遍提高”的重要推进器。教师强化学生的手段有:(1)教师示范“圈圈画画”。例如,在“审设问”环节示范圈画知识指向,在“析材料”环节示范圈画材料若干“主体”。(2)学生演示“圈圈画画”。例如,请学生上讲台,现场在屏幕上边圈画边讲解,阐述思维过程,要求把黑板右侧的“知识建构”与屏幕上圈画批注的信息点一一建立连接关系。(3)师生围绕“圈圈画画”展开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圈画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阐释圈画过程中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从圈画开始到答案的输出都充满了动态生成感。
3.在教学技巧上,培养学生“圈画式阅读”解题习惯,离不开教师对新高考精神的領悟,离不开教师对新高考试题的研究,离不开教师对新高考教学的孜孜求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精细选取学案典型题。典型题对于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和训练答题方法都具有显著的代表性,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依托。如果在备课阶段选择的试题不具有达成研训目标的典型性,就可能会在上课时发现试题讲解不能有效证实教师的主张。从选题上看,江苏教师应较多选用北京卷、山东卷与全国卷的典型题,充分挖掘典型题引领教学的价值。其次,要灌输新高考命题理论。如新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的迁移运用,淡化对纯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因而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重视大概念视域下的主体知识建构,在解题中要着力提取有效信息,圈画对答题有帮助的关键语句。在选择题讲评时,也可圈画关键词句,以让学生感受题肢与题干的关联性、同质性与干扰性,诱导学生学会辨识与判断。最后,要注重增强高考适应性。通过周练、月考与大市模拟考等仿真训练,逐渐让学生把握新高考试题立意主旨,在习题讲解中强化圈画,做到习惯成自然,可以降低主观题非智力因素失分。在新授课教学中,教材上的“阅读与思考”栏目绝大多数选材经典,具有代表性、探究性,对学生消化教材知识很有帮助,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上“圈圈画画”。
[本文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规划2021年度普教重点课题“传统文化视域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课程建构与教学研究”(项目编号:B/2021/02/88)阶段性研究成果]
武兴华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