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等数学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极限思想、对立统一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将数学思想运用于高等数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等数学;数学思想;应用
高等数学以微积分为主要内容,是工程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它不仅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推理计算技巧,更是培养数学素养、数学思维、应对技术更新的能力的重要载体.
但高等数学内容多且枯燥,定义、定理抽象,逻辑性强,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吃力,因为不理解,所以只能“死记硬背”,靠模仿来解题,上一节课难以理解将会导致更加听不懂后续内容.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高等数学中蕴含着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极限思想、对立统一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三种常见的数学思想入手,探讨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及其应用.
1 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极限是高等数学的基础,也是贯穿高等数学整个学习过程的命脉,利用极限可以定义连续函数、导数及微分、积分等,还可以推导相关运算和性質,所以,极限思想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3.3 凹凸性
对于曲线凹凸性的定义,为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定义具体化.设f(x)在区间I上连续,如果对于I上任意两点x1,x2,恒有fx1+x22<f(x1)+f(x2)2,那么称f(x)在I上的图形是(向上)凹的(或凹弧),区间I称为曲线y=f(x)的凹区间;如果恒有fx1+x22>f(x1)+f(x2)2,那么称f(x)在I上的图形是(向上)凸的(或凸弧),区间I称为曲线y=f(x)的凸区间.
如图5,这条曲线直观上来看是凹的,曲线上任取两点,连接两点间的弦,显然,弦在曲线的上方,取x1,x2的中点x1+x22,在中点处,曲线对应的函数值小于弦对应的函数值,也就是fx1+x22<f(x1)+f(x2)2,即中点处的函数值小于两端点函数值的平均值,我们称它为凹弧.如图6,这条曲线直观上来看是凸的,曲线上任取两点,连接两点间的弦,显然,弦在曲线的下方,取x1,x2的中点x1+x22,在中点处,曲线对应的函数值大于弦对应的函数值,也就是fx1+x22>f(x1)+f(x2)2,即中点处的函数值大于两端点函数值的平均值,我们称它为凸弧.
上述三个例子都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高等数学本身是抽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形结合思想去理解概念定理,去解决数学问题,进而提高数学能力,增加学习的兴趣,这同时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知识的本质,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比起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经过时间的沉淀,数学知识会被遗忘,但领悟数学思想会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让人终身受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心挖掘,认真整理,正确引导,科学讲解,在传授知识过程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授数学思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定义、定理,也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起适用于自身的高等数学学习体系.此外,这样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培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霞,夏国坤.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范例教学[J].大学数学,2013,29(6):150-152.
[2] 朱鹏翚.数学思想方法在高等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2017,38(5):79-82.
[3] 马明月.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45-48.
[4] 贾敬堂.浅析极限思想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4):39-42.
[5] 林华.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哲学思想及其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2-55.
[6] 李立明.高等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85.
[7] 周晓丰.指向素养达成的数学作业设计思考[J].数学之友,2022,36(1):40-43.
[8] 许荣好.分形几何在高中数学中的渗透[J].数学之友,2022,36(1):58-59+62.
[9] 鲁和平.构造余弦定理模型解题[J].数学之友,2022,36(1):68-70.
[10] 郭影影.借高考题谈单项选择题解题策略[J].数学之友,2022,36(1):83-85.
[11] 李青.数学教学视域下的“李约瑟难题”探析[J].数学之友,202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