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深入研读教材

2023-07-22 22:27张丽芬
数学之友 2023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養课标

张丽芬

摘要:课标是教材的指南,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呈现,课堂是教材的剧场,教师就是教材的导演.能否把教材知识简约地传递给学生,使之通俗易懂,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知识的要点之处、在学生的疑难之处、在学生的迷津之处、在知识的延伸之处下功夫,去掉教材的“包装”,呈现其精华,使教材知识传递更简约.

关键词:课标;研读教材;核心素養

课标是数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更是我们教师传授、拓宽知识的依据.课本不可能把课标内容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地表达出来,它只是为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认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不仅要把教材知识简约地传授给学生,还要把课本没有表达尽的意思简约地表达出来.笔者最近有幸拜读了吴建东、杨昌义、平璇莹、王忠等老师的文章,普遍重视对教材的简约使用,让人受益匪浅.现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简约地使用教材的.

1用数形结合法,抓关键点

学生学习过正比例函数后,了解了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接着学习一次函数,对于一次函数的认识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其图象及性质,学生通过描点画图,对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形状获得了感性认识.通过观察与比较,再让学生体验到k、b对图象位置的影响.下文分图象和性质两部分来进行讨论.

课标要求:对于一次函数图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规范地画出图象.

教材呈现:先取两坐标轴上特殊两点作图法作出函数y=2x+4和y=-3/2x-3的图象,然后让学生比较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从左向右看,函数y=2x+4的图象是上升的,而函数y=-3/2x-3的图象是下降的.在此基础上呈现了一次函数的性质.

函数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刻画数量关系的,这就注定了它要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才能使知识点呈现更简约.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手工绘图“列表一描点一连线”,但手工绘图不精确、速度慢.我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地显示一次函数的形成和变化过程,克服手工绘图的弊端.教师或者学生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和验证结论,学生对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几何图形印象,从而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观察图象变化过程中,发现画一次函数的关键要素就是解决好k、b符号的问题,只要这两个要素解决了,图象就出来了.课上先让学生注意观察两个图象中的k、b的符号,看它们的图象所经过的象限,再把观察得到的结论进行比较.这样重点引导学生认识k、b对图象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了解到图象中的k、b的符号就能解决图象经过的象限问题.让学生体验“两点法”的简约画图方法的道理.

课标要求:对于一次函数性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这样要求的: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从它的图象上和解析式上能够看懂的性质.

教材呈现:教材在用“五点法”“两点法”作图后,直接从它的图象上看出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y=kx+b中,如果k>0,那么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如果k<0,那么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减小.

应当从坐标的数量上研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当k>0时,在x轴上任取两点x1、x2,过x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一点,过该点再作y轴的垂线,交y轴于y1;过x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于一点,过该点再作y轴的垂线,交y轴于y2;然后利用几何画板,拖动鼠标,学生很容易从动态图象上直观看出x1<x2,y1<y2;x2>x1,y2>y1.

从而让学生说出结论:如果k>0,那么函数值y随自变量x增大而增大,y随自变量x减小而减小;这样就补充了课本中一次函数的性质没有说完的话,这样处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用平移测量法,突破难点

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是对类比的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加强与巩固,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互相交流、 自主探索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同伴互助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归纳抽象出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课标要求:对于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对数学课本中阅读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有怎样的阅读就会有怎样的理解,所以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把教材中没表达出来或没表达好的话表达出来.

教材呈现:出示5种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图例,让学生观察,就直接得出5种数量关系.但这种呈现很不好,太粗放了,圆与圆相交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数量关系,绝不是观察所能得出的,这是学生的疑难之处,怎么能一言带过?所以有必要在学生的难点之处下功夫.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平移测量法.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透明塑料圆片,两枚大头针,刻度尺等.让同桌同学互相配合,把两个塑料片由远及近平移,观察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并用刻度尺测量两圆不同位置时的半径和、差与它们的圆心距之间的大小关系,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让学生先用语言描述两圆位置关系,然后集体订正,直至概念清晰,教师再把准确的结论展示出来.

3用归纳总结法,揭示规律

在《对称图形——圆》这章中,很多学生对关于切线的证明题感到迷茫,不知道哪个辅助线是连接,哪个辅助线是作垂线,所以教学时在学生理解问题的迷津之处、知识点需要延伸之处下功夫.

教材呈现:在研究过切线定义长和切线性质后,例2没有出现辅助线,直接让学生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例3只反映“连接”这样的辅助线,没有反映

过圆心作垂线这样的辅助线,而教材中的两个习题就能很好地反映这两条辅助线的应用.

(1) 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弦,过点C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若∠D=30°,求∠A的度数.

(2) 如图,P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PD⊥AC,垂足为D,AB与以点P为圆心,PD为半径的圆相切吗?为什么?

讲完这两题,再让学生进行对比,总结出关于证圆切线辅助线两种常见作法:

(1) 已知切线和切点,连接圆心和切点,可以得到垂直.

(2) 要证直线是切线,过圆心作垂线,再证垂线是半径.

在圆部分练习中,这类题很多,教师只有把这两种辅助线作法明确告诉学生,学生才能再遇到这种题目时,不会混淆,才能明明白白地正确解题.

4结束语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标,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灵活地使用教材,思考如何去繁就简、简约到什么程度,才能降低学生新认知的门槛,才能把最简约的新知识呈现给学生,让中差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宗信. 利用《几何画板》探究一次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的实验设计与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2(5),44-48.

[2] 杨昌义.精心研究教材,稳步提升教学[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5(10):61-63.

[3] 刘岳.初中数学简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5(9):41-44.

[4] 余闯,段存仙,王源昌.义务教育数学新旧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数学之友,2022,36(20):2-4.

[5] 曹芝雯,汤强.高中数学教材中同一数学史料呈现方式研究[J].数学之友,2022,36(20):5-6.

[6] 刘姣.重视新旧教材对比,深挖章首语设计内涵[J].数学之友,2022,36(19):8-10.

[7] 卢香竹.中学 生数学教科书使用倾向研究[J].数学之友,2022,36(18):10-12.

猜你喜欢
核心素養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聚焦语文核心素养 优化阅读教学策略
试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多元目标的实施
历史与社会向更深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物理复习策略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