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评价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023-07-22 06:12沈舜权
小学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教学评价提高

沈舜权

〔摘    要〕  深化数学教学评价,关注数学阅读,是2022年版课标精神的实践落脚点,是提高和发展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有力抓手。重视基于数学评价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实践探究,是更好地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切入点。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评价这一机制,来增强数学阅读兴趣,促进数学语言理解,加速符号阅读辨析,助力图表阅读分析,等等,促进小学生数学阅读意识强化,加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使小学生数学学习更切合新课标思想,利于他们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教学评价;数学阅读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136-03

开展基于数学评价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实践探究,是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行为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发展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提高数学阅读理解力的重要切入点。基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统领,在探索激勵学习和改进教学评价层面做出更多思考,进行更多的探索,以期更有效地发挥出评价对小学生数学阅读引领作用,起着更好的导向作用。同时,借助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等举措,确保小学生阅读意识得到强化,数学阅读习惯初步养成,并逐步成为他们数学学习最有力的手段,成为数学学科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借助评价,增强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这是新课标所确立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最基本的描述。可见重视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培育,发展其综合能力,是功在当下、利在久远的智慧举措。把数学教学评价与小学生数学阅读捆绑起来思考,无疑是发展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点睛之笔。故而,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教学的引领,创设适宜情境,引导他们投身于数学阅读之中,有助于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还需用好评价这一杠杆,助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实现数学学习的进步。

比如,在“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要围绕阅读做一些文章,设计一些有趣话题,创设一个读一读、悟一悟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阅读之中,并能够在阅读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从而助力学习的稳步推进,让千克和克的认识学习走向更深处。如,设计一则小视频,画面呈现:星期一的早上,懒羊羊急急忙忙地穿好衣服,来到卫生间,拿起60千克的牙刷,挤出1千克的牙膏,打好200千克的水开始刷牙。然后走到餐厅,端起200克的牛奶,拿起50千克的鸡蛋,又吃着150克的面包。早餐后,又急忙背起5克的书包去上学了。

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画面中的数学内容,解读相应的数学信息,并学着用已经学习过的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来进行学习思考。在如此氛围中,学生会一边阅读一边议论,并不时地发出笑声,或是自言自语。“牙刷有60千克吗?好像比妈妈的体重还要重了”“书包只有5克,是不是搞错了”……随着议论或交流的生成,教师就得通过恰当的评价来回应学生的学习思考,促进学生学习释疑。“你们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仔细地回想一下1克、1千克到底是怎样的?”在教师的点评声中,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学习引领,进行着必要的学习思考,逐步意识到视频画面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梳理其中的学习问题,使千克、克的认识学习表象得到进一步建构,形成更加扎实的学习认知。同时,这样的教学引领,既能让学生感知到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还能促进学生对数学阅读关注度的提升,让数学阅读逐渐走进他们的视野,并逐步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习惯。

二、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理解数学语言

“学会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是新版课标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观点之一,它也是教师把数学阅读纳入教学中的重要依据所在。为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思想为统领,从教材内容出发,紧紧依托学生数学学习、数学阅读真实状态,有机地引入数学阅读教学,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用阅读来促进知识感悟,加深概念的理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

比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构建适宜情境,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深度阅读,从字里行间找到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实现阅读与思考的齐头并进,加速问题的分析,助力问题探究,推进整个学习活动进程。如,把20克的白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要使糖水的含水率达到90%,加入的水是多少克?面对该问题,教师需要做的,不是急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问题探究,而是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深度阅读,从阅读中较好地把握对应的关系,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问题探究提供必要的思维支持。

其间,有部分学生会形成这样的阅读理解:在读题目后可以知道,白糖20克,对应着的百分率就是90%。此时,教师就要用好评价这把尺,努力通过评价的话语引发学生再度阅读与思考。“大家也是这样思考的吗?回头再把题目认真读一读,看看会不会有其他的发现。”此时教师没有去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对与错的判定,而是采用评语式的方式诱导学生再度去阅读题目,去深思问题中的相关信息,让问题探究变得更深入,学习思考变得更深刻。随着学生再度阅读与思考活动的开展,这部分学生终于弄明白90%所对应的是含水率,而不是含糖率,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可谓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接下来,教师还得假借学生反省契机,引发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讨论。“在本次阅读中同学们的表现是有进步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这个问题的阅读,你认为该如何去阅读数学问题,怎么才能精准无误地把握好问题数量信息之间的本质关联性……”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小学生数学学习不只是去做题,更多的是要通过系列引导,或是系统训练,促进学生“四基”的构筑,加速他们“四能”发展,更助推他们“三会”素养的持续积淀,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三、开展评价,理解不同符号间的关联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数学这方深奥的、抽象的,甚至是晦涩的天地,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理想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如能把教学评价融入其中,并通过评价的方式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数学阅读,助力他们更理性地学习思考,无疑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他们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出发点。重视小学生数学阅读,提高他们思考的深入程度,提升探究问题的辨识度,助推他们理解不同符号间的关联性,让小学生数学学习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实现整个数学学习的高效推进。

比如,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渗透,努力引导学生在多读中形成深思,在思考中助力对混合运算基本原理以及相应规律的感悟,从而建构起较为理想的四则混合运算认知体系,为他们后续数与代数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当学生面对“72×(37-19)÷72×18”这道试题时,教师就要学会慢下脚步,等待学生去尝试,鼓励他们去阅读,力求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与同伴对话,实现课堂学习的互动,使整个学习探究活动变得有智慧,有活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阅读学习成果反馈,搭建一个交流展示活动平台,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互动,丰富学习感知,拓展学习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开展必要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学习发生,加速学习认知领悟深入,利于他们形成四则混合运算思维模型,为有效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如,“阅读之后,有这样的声音,先算小括号中的减法,得数是18,这样原来的题目变成72÷18÷72×18,除号前后都是一样的式子,所以这个结果是1。这样的阅读理解有道理吗?”教师复述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并采用评价策略来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无疑是最有效的。这样就会诱导学生去进一步阅读试题,审视每一个运算符号,思考其中符号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把脉与理解试题的运算顺序。自此,学生会在阅读中更好地进行思考,悟出其中内在的规律等,进一步明确乘除法计算的基本规律,形成较为牢固的数学思维模型,使四则混合运算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四、用好评价,助力图表阅读分析

数学是数字、符号与图形所建构起来的科学世界,引导学生去阅读,从中把握对应的关联,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数学学习持续进步的基本着力点,是发展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切入点。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阅读的引导,优化数学阅读的训练,还需关注教学评价杠杆的运用,努力用评价来促进学生数学阅读开展,助力他们数学阅读能力提高,特别是对一些数学中图表,或是较为复杂关系的阅读分析,以便于实现提升学习质量、发展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等目标,更好地助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比如,在“扇形统计图”这部分知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高低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影响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建构的水平。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读图训练,以及读图析图本领的培养,以此来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思考,使他们对扇形统计图知识建构变得更扎实。如图所示:林阿姨从公司下班先乘公交车到超市购买一些生活用品,然后步行回家。上图是她行程的统计图,试着思考:乘坐公交车每分钟行驶(   )千米;結合两个图中信息,林阿姨从公司下班,再逛超市,最后回家,一共用了(   )分钟。

教学中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引导学生去阅读,从阅读中较理性地把握两个图中的信息分布,明确其中相关特征,思考特征中所蕴含着的关联性,把脉对应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最后的问题解决提供支持。此过程中,有学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看了甲乙两幅图,感觉到它们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是不是题目有问题?还有学生提出:乙图中可以看出一些时间分布,但是没有规律存在,那个第三段的时间是没法计算出来……此时,教师还需用好评价机制,让评价成为学生再阅读、深思考的动力所在。“难道甲乙两个图形之间真的没有联系吗?再读一读,也许会有新发现……”此情景下,学生会更仔细地走进图表阅读之中,梳理其中的困惑,反刍面临的问题。这样学生能够较好地规避阅读方面的不足、思考层面的缺失。信息汇聚,势必利于教师调整课堂教学节奏,改进教学引导策略,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把教学评价策略与数学阅读教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科学整合起来,是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变革的有效切入点。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重视阅读学习的引导,通过课内的教学引领,帮助小学生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本领,并能够通过阅读促进数学学习的进步,促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当然,要实现这一愿景,教师还需把它与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评价融合起来,力求通过评价杠杆来撬动整个数学学习的改进,促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利于他们数学质量提升,加速数学学科素养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洪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11,13.

[2]游秀女.浅析小学生数学应用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2020(2):109-110.

[3]谢友平.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1(13):40-42,54.

[4]陈水葱.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2):143-145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教学评价提高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