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新 何雪学
〔摘 要〕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顺利推行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又能体现其专业素养的高度。为此,我们通过对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主要是更好地丰富和完善其内涵与外延,帮助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更新教学设计观念,提升其教学设计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设计,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124-03
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新课标顺利推行的突破口和关键点。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又能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高度,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体现学生发展的全面性。那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呢?我想不妨从对教材教参的研读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学生学情的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力等方面来探索,从而提高其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优化其教学设计,实现高效数学课堂,进而提升小學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提高研读教材能力
教材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评价及进行教后反思的重要依据,更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研读教材是提高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前提条件,是促使教材内容发挥最大价值的根本保障。为此,在研读教材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采用“泛读—细读—深读”这“三读”策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对数学教材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一)通过泛读初步感知知识概念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极强的学科。为此,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一定要通过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研读能力和对教材的认知水平。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首先要弄清楚面积的含义,梯形的面积到底指什么?要与梯形的周长区分开来;然后研读怎样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最后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通过这样对教材内容的泛读,促使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乃至小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实现专业素养的优化,既加深了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进行细读了解教学重难点
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能体现出其是否关注乃至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此,我们采用细读这一形式,有效提高青年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本身的研读能力,有效提高自身对所教数学课题的掌握程度和驾驭能力。也就是说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设定教学目标、掌握重难点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在寓教于乐中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在数学情境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例如上面所讲的《梯形的面积》教学,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要结合教材、教参弄清本节课的重难点。清楚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正确运用其进行计算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要在设计时体现出让学生怎样来掌握这一重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法在探究中的运用,从而攻破这一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三)利用深读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提高青年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研读能力,还要利用深读方式,完善三维教学目标。首先,深入研读数学教材教学内容,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此课的教学方向。其次,慢慢消化,确保教学目标合理,以便指引教学设计的正确实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最后,利用多种渠道,寻找优秀教学设计,综合整理教学目标,不断完善、创新,设计出更为贴近学生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自身确立目标、设计目标的能力。例如《梯形的面积》这一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要求学生经历其推导过程,知道利用割补法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就可以在深读教材的基础上借鉴网络、杂志等多种力量,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领悟,可以要求学生先动手进行割补,然后再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推导过程的理解。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几何能力,也就是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数学情感得到升华,进而创新三维教学目标的设立,让青年教师通过深入研读教材对课堂教学设计乃至教学过程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与掌握,在对教学内容的研读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二、提高分析学情能力
学情分析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需求、方法、水平、兴趣和性格等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建立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从而适应不同心理、不同个性的学生学习数学这一需求。因此,培养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能力是培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师教学方法选择、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学情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不妨从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抓住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全面掌握他们的认知倾向这三面来思考。
(一)初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是他们学习的关键,作为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提前了解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是什么?学习数学的动机何在?在数学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才有可能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教学环节,丰富的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数学学习中,激发他们主动思索问题、探究课堂知识,勇于提问,积极发言,与教师有效互动,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以一个星期7天为聚焦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一个星期有几天呀?两个星期呢?三个呢?通过填表呈现出1~7个星期的天数,认为这样设计非常贴近学生,很有生活气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1个7是多少?2个7呢?3个7?……可是这样下来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愿,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比较木讷,没有激起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后来改成用7个小矮人的故事设计教学情境: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每个小矮人手里拿一个气球,由此展开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来作为“敲门砖”,以美丽画面的视觉冲击来组织教学,而上面所设计的以“星期周期问题”为情境,虽然比较现实,但它更多地指向成人的现实,对儿童、小学生来说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具体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脑中的数学方法、数学精神和数学观念随时随地发挥作用,让人终身受益。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融合、调整和扩充,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剖析新旧知识的分化点,把许多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设计,寻求知识间的异中求同,获取对数学知识的新认识。例如“多边形的面积”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它涉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虽然每个知识点看似相对独立,计算方法各不相同,但我们整体分析就会发现,每种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都是利用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其计算公式的,然后再考虑把它们整合在一起,计算出多边形的面积。故此,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单独分析,有意识地把数学的归纳方法、数学的思想和精神考虑进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概念、提升数学观念。
(三)全面掌握学生的认知倾向
小学生的认知倾向是指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到的知识组织和加工的过程,也就是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对所获取的数学知识进行感知、认知、思考和记忆的方式。为此,小学数学青年教师首先要全面掌握小学生的认知倾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其次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新知识;最后促使新旧知识的融合及归纳,建立合理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时,除了要设计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外,还要设计学生是如何认识的这一过程。比如我们可以先提问: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学习100以内数的知识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是从这几方面来学习的:先从整数开始,学习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主要是利用数位顺序表帮助学生分析数的组成和数的读写法,最后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等。然后再让学生尝试说说假如我们自己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或者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可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呢?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灵活迁移,促使他们能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提高选择和应用教法能力
教學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在教师上课时能主动参与,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提升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关键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什么情境下应用最恰当,同时要注意应用事项,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要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总结,通过反思、总结,确保自己选择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用价值,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比如,针对小学1~2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专注力差等特点,我们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多采用趣味激发法,如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猜谜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知识融入娱乐活动中,有效增强孩子们学习的动机和主动性。对于一些与生活有密切联系、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如“确定位置”“认识方向”等,我们在设计时可以采用生活联系法,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来介绍、描述,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锻炼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再如,小学1~2年级数学中“分与合”的教学,我们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法、实践体验法等,让学生亲身经历相互合作探讨的过程,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去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感的发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总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到成效的。为此,我们要从多维度入手不断提高小学数学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促使他们创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於婷婷.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J].英语教师,2022(2):184-187.
[2]林江庄.提高年轻教师研读小学数学教材的能力探究[J].教师,2020(18):57-58.
[3]黄必华.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上),2017(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