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优化设计与分层评价

2023-07-22 22:36:38肖娟娟刘雪强
小学科学 2023年15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肖娟娟 刘雪强

〔摘    要〕  减负是当前国家的重要政策,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及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学理念不断更新,作业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分层评价作业则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基于此,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深入分析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和分层评价策略。

〔关键词〕  “双减”政策;作业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5-0028-03

在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都在努力推动政策的落实。然而,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和有效的评价措施,部分地区和学校仍存在“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出现的问题

(一)作业量失衡

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连接,数学的学习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注重作业量,并以作业量为参考标准,认为作业量大,学生的数学水平就会提高。这使小学生数学的作业量失衡。学生在巨大的作业压力下,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始做作业时,学生的字迹还比较工整,但写作业时间越长,不仅字迹越发潦草,作业的准确度也越来越低。学生不仅会产生倦怠,甚至会出现负面情绪。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其身心健康。

(二)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大多是以课后练习题或者练习册为主。虽然练习册中的习题多,但练习册中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为固定,形式也比较单一。这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热情低,兴趣也低。学生完成作业只是一种机械化的过程,缺少主动探索,作业质量的差别也比较大。这样不仅会削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作业难度失衡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大多是笼统地布置,没有考虑到学生能力、家庭环境等因素,忽略了学生在认知和理解上存在的差异性。这样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和理解。完成作业对学生来说就是完成任务,而不是巩固知识。“一刀切”地布置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四)作业评价形式单一

受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教师在进行作业评价的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作业的正确率,往往认为,正确率高就是作业完成得好,相反,就是作业完成得差。这样的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化和形式化,无法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学生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优化作业设计和分层评价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布置的题目过难,不仅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学习成绩。相反,如果布置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则能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促进全体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班级乃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一)优化设计作业量

繁重的家庭作业,不仅会对学生形成严重的学习压力,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身体疲劳并且心理压力大。控制好作业量是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的首要目标。在实际的设计中,教师要严格控制好数学作业的数量,使作业可以达到巩固和复习的目的。而控制作业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用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实施分层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有一定的掌握,并初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态度。然后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能力较差、基础能力一般以及基础能力牢固。将学生分好学习小组之后,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设计要有不同的设计思想。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作业的思想主要是对其进行鼓励,以推动学生学习;对于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设计思想主要是多练习,以稳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思想主要是综合提升,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例如,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作业设计中,十道课后练习题,层次低的学生可以做十道题目,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做八道题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做五道。这样合理控制作业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少量作业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也会得以提升。同时在设计作业时,不仅可以减少作业量,也可以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例如,基础差的学生,作业可以设计为完成10以内的退位减法;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尝试更大数目的退位减法。低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尝试中等层次的作业,中等层次的学生也可尝试高层次的作业。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使学生不再产生畏难心理。

(二)优化设计实践作业

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主要强调书面作业,而忽略了实践作业。开展实践作业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实践作业可以带动学生将知识从书本延伸到课外,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在具体的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基于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类的作业,使学生可以在切身的动手体验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跟着家长到超市购物,用现金付款,并将购物的内容和找回的零钱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的购物体验中,通过用现金付款并计算应找回多少钱,进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相比于刻板的书面作业,更加灵活,也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实际,并在生活中被廣泛应用。

(三)优化设计生活作业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科学这一学科的核心,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也要从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设计生活化的作业内容,使作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同时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可以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学生也可以在数学中学会认识生活。例如,在《认识钟表》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自己的一天,如,七时起床,七时半吃早饭,等等。通过具体的记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钟表的概念,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时间概念的认识。在记录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一天。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可以在展示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任务中去,同时也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基于“双减”政策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评价

(一)确定分层评价标准

在以往固有的作业評价中,教师评价的标准是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也就是对与错的情况。在这样的评价方式中,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只将结果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学生在过程中的发展。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就抹杀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有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很认真,但因为自身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较低,就被判定作业完成得不好。这样过于片面的评价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以对错为评价标准,而否定学生的努力。学生在认真努力地完成作业之后,得到的评价内容是批评性和否定性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打击。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而且在性格态度的养成中,也会缺少自信心。对此,在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应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评价标准。例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侧重于学生的进步以及认真程度,以此为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设置分层评价模式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反馈。在综合评价学生作业的过程中,也要对评价模式进行分层设置。教师有效的评价也可以正确地指导学生进步,以更积极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但在评价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存在的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进行评价,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活动,进而形成一个全面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也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将评价的作用和意义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将评价停留在对与错的表面内容上。教师可以将评价的模式分为两个方面,即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前者主要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后者主要是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中的不足,使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更好的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对学生的阶段性进步进行肯定,又可以使学生的综合性得到肯定。分层评价的模式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开展鼓励性评价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没有重视评价的意义。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优化设计作业,相应地,在评价中也要改变固有的观念和思维,用鼓励性的评价代替批评教育式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鼓励性的词语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小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更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作业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有更大进步。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对于学生在作业中的进步和努力,教师要给予重视,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都不能轻视。例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即使是这次和上次相比,只多做对了一道题目,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赞赏。同时,在评价中,教师要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不仅以作业结果作为评价的基础,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基于“双减”政策的标准和要求,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分层评价策略为基础,构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数学作业体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基于双减政策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和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号GS〔2021〕GHBZX231】

参考文献

[1]唐妮.“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96-98.

[2]吴纯.试论“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2):85-87.

[3]季文娟.落实减负增效科学开展小学数学分层评价教学[J].小学生(中旬刊),2022(3):117-118.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6:32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4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