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萍 刘利红
【摘 要】基于对一些幼儿园小班课程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程计划重幼儿园、轻家庭。教师未能将来园前家园互动收集到的幼儿个体信息与来园后的课程有机链接,在指导家庭实施科学保教方面缺乏系统的实践研究。二是课程实施重教学、轻生活体验。教师对幼儿的个性与心理需求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从幼儿角度引导其在生活中慢慢建立安全感与秩序感。针对上述问题,文章阐述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以期形成具有推广性的普适经验。
【关键词】小班幼儿 爱上幼儿园 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6-82-05
当前,幼儿园小班课程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程计划重幼儿园、轻家庭。一方面,教师较少关注到幼儿在家庭中的经验链接,未能将来园前家园互动收集到的幼儿个体信息与来园后的课程有机链接,课程设置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支持策略针对性不够强。另一方面,教师因为精力有限,较少关注到家庭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情绪情感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在指导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实践研究。二是课程实施重教学、轻生活体验。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尝试独立生活,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集体生活,难免出现焦虑、害怕,对于陌生的环境、人际关系等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但是教师忙于繁杂的生活照顾事务,更多是从教师角度出发指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统一的生活常规,希望幼儿能尽快参与统一的集体活动,对幼儿的个性与心理需求缺乏应有的关注,忽视从幼儿角度引导其在生活中慢慢建立安全感与秩序感。
这两个问题都凸显了小班课程实践在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上的诸多不到位。针对上述问题,研究者决定带领团队展开有针对性的行动研究。
首先,以《指南》精神为引领,开发小班幼儿课程资源。《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为教师与家长指明了幼兒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指南》还强调了关注整体性、尊重个体差异、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重视学习品质等实施原则,是一部操作性很强、确保幼儿拥有“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但是部分家长和教师对《指南》的认识只停留在测量工具、教学依据层面。如何将《指南》对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的尊重,对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的尊重,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等精神,深入落实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幼儿园需要解决的理论基础问题。
其次,关照幼儿的情感发展和生活体验,构建系统的小班课程资源。每年的9月入园季,对幼儿、家长、教师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日子。幼儿要离开熟悉的家庭走进幼儿园,开始其人生的第一次独立生活;家长因为孩子要独立面对集体生活而顾虑重重;很多教师对于新生入园都有一定的策略,有很多“金点子”,但在小班幼儿关键经验的把握与教学推进上,一些教师依然缺乏整体认识与系统课程的支持。
研究表明,一个回应幼儿需求、温暖的、可预测的环境,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健康的关系。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中。研究者决定以教师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以促进幼儿社会性与情绪情感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幼儿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课程资源研究延伸到幼儿来园前的生活,让幼儿来园前与来园后的生活产生连接,通过基于问题的园本教研推进课程建设,持续开发操作性和系统性强、提升小班幼儿入园适应能力的课程资源,为小班幼儿自信地面对新环境、接受新挑战创设一个支持性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研究者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以立项课题为载体,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扎实推进课程资源研究与实践。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小班幼儿社会性及情绪情感的发展需求、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展开。实践层面着重探讨小班课程资源构建,通过初步梳理出课程资源包,实施和推广课程资源包,不断接力传承、创新完善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课程资源体系。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基于《指南》的小班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实践研究
研究者对入园初期小班幼儿进行观察和调研,分析现状与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班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行动研究。
1.分析小班幼儿心理发展与需求现状
(1)缓解分离焦虑的需要。2—3岁幼儿与家人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情感依恋,入园前,家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人是他们最主要的情感依恋对象。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要开始面对与家人的分离,因此初入园的幼儿会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抗拒等情绪,并通过哭闹、不吃不喝、不睡、重复某句话、拒绝交流、紧跟某个教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理需要。初入园的幼儿需要缓解分离焦虑,稳定情绪,与教师和同伴建立新的情感依恋,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新环境,建立在园安全感。
(2)适应有规则的集体生活环境的需要。幼儿来园后最明显的不适应是对集体生活规则的不适应。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是相对自由、宽松的,没有严格的时间、规则的制约,上幼儿园后经常要面对一起开展集体活动、吃饭、睡觉等规则,他们要么表现为我行我素,要么表现为哭闹、不参与活动。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系列问题,例如找不到自己的水杯和书包,活动结束后不收拾物品等。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以尽快熟悉集体生活秩序,提升在园安全感。
(3)社会交往与初步的归属的需要。幼儿度过了分离焦虑期,情绪稳定后,开始渴望与新环境互动,会主动到室内外区域玩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与教师、同伴交往。但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的影响和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等能力的限制,他们会出现争抢玩具等同伴交往矛盾和冲突,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帮助幼儿走出自我,与幼儿建立具有支持性和回应性的关系,为幼儿提供关键的安全情感基础,使幼儿与教师、同伴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通过这种良好的关系产生信任感与归属感,从而爱上幼儿园。
2.分析影响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因素
(1)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前就在个性特征、已有经验上存在差异。有的幼儿来园前接受过早教培训,有面对分离焦虑的经验;有的幼儿是家里的二孩,有与哥哥或姐姐交往的经验;有的幼儿性格活泼,容易接受新环境、新事物;有的幼儿收敛内向,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等。幼儿的不同个性、经验等直接影响其对幼儿园新环境的适应速度,在幼儿入园初期对幼儿的影响较明显。
(2)环境因素。家庭的因素:家长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过度焦虑,都会对幼儿入园适应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家长为了节省时间或省事,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对幼儿的溺爱让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与同伴交往容易发生冲突。幼儿园的因素:幼儿入园后,开始尝试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教师的情绪情感、教育教学方式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至关重要。实践中,由于缺乏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系统、专业指导,有些教师经验不足,面对初入园幼儿的负面情绪会不知所措或不耐烦。有些教师觉得适应集体规则是幼儿成长必经的阶段,对幼儿的适应教育快速统一“一刀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日生活指导策略、师幼关系等对幼儿适应能力发展有直接影响,能与教师建立积极关系的幼儿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园活动,且后续阶段也会表现出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3.以园本教研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
园本教研是以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也是推进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以幼儿的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解决教师在小班幼儿课程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为导向,通过“任务推进式”园本教研活动推进课程建设。
在研究者及其他幼儿园教师的努力下,通过近六年的实践检验、追踪调查、及时回访调整等循环式实施方式,收集了300多个典型案例,并通过园本教研、专家剖析等方式,提升案例的品质,提炼从小班幼儿来园前的家园互动到来园后的幼儿适应能力培养支持策略与指导要点,形成贯彻落实《指南》精神的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的课程资源。
(二)第二阶段:基于园本教研的课程资源创新与完善,总结推广模式
研究者带领团队系统研究指导家庭实施科学保教的对策,幼儿园与家庭并重,关注到幼儿来园前的已有经验,将来园前家园互动收集到的幼儿个体信息与来园后的课程计划整体、有机链接,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幼儿进行课程设置,总结出符合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课程资源推广模式,取得良好的推广效果。
1.园内接力传承,不断创新与完善课程资源
鼓励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2015年7月梳理出初步的小班“爱上幼儿园”课程资源后,在幼儿园历届小班进行园内推广应用。通过园本教研不断解决课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推进课程建设,通过循环式的研究,不断运用与完善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课程资源,提升其应用价值。
2.形成园外推广与跟进调整机制,提高成果应用价值
研究者幫助实践检验单位以“教研+课程”“家园合力”等方式推动幼儿园课程建设,让幼儿、家长、教师、专家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编制,创造了幼儿园课程建设“多元融合”的新模式,提高了成果的应用价值,促进了区域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提升了幼儿园保教质量。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指南》为引领,以课题为载体,开发、构建小班课程资源体系。通过课题引领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构建了小班家园共育资源、园本课程资源,并在300多个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炼了一套完整的小班课程资源,弥补了小班幼儿园课程资源零散、不系统的缺陷,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家园共育等活动组织与实施提供了支持和共享。课程资源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一)家长工作资源包
从家园共育的角度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地与每个家庭建立合作性的、双向的伙伴关系。一方面,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近教师,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另一方面,教师走进家庭,全面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倾听家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望,建立理解和信任,并给予家长适宜的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合力,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由此形成系列新生家长工作资源包。
一是新生家长会:在幼儿来园前1个月左右,召开全园及班级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情况、办园理念,与家长交流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使家长明确需要配合的工作,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缓解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进而减轻幼儿的不安情绪,家园步调一致地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二是新生亲子见面会:帮助幼儿、家长熟悉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和班级教师,增进幼儿、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萌发幼儿入园的积极愿望。三是新生家访:在幼儿来园前,教师走进家庭,在家庭环境中通过观察掌握幼儿的真实状况,通过访谈了解幼儿个性特征、生活习惯等基本情况。四是亲子活动:幼儿来园后,根据节庆、主题等适时开展班级亲子活动,创造孩子、家长、教师交流的平台。
通过以上活动,教师汇总幼儿总体情况,建立“一人一档”,档案内容包括幼儿基本情况信息表、家访谈话及观察记录、家园亲子活动观察记录。“一人一档”为幼儿来园后的课程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素材,让课程设置凸显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价值,体现出教师关注方式个性化、班级区域创设个性化、课程设置班本化。
(二)主题课程资源包
以小班课程实践中的相关家园互动、课程实施、教研活动案例为素材,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要,探索形成促使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的园本主题课程资源包。
1.课程目标
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指导,结合自身办园理念、课程实践与积累,制订四级目标体系,凸显对小班幼儿社会性与情绪情感发展的推进培养。包含课程总目标、学期课程目标、主题关键经验、具体活动目标。各分级目标紧扣小班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与总目标保持内在一致性。
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主题课程目标具体为:①情绪稳定,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幼儿园的活动;②能大方与人打招呼,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③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④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喜欢上幼儿园。
例如“我上幼儿园了”主题课程需要培养的关键经验是稳定情绪,熟悉环境,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对教师和同伴产生信任。具体的主题课程目标如下:①能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渐稳定情绪;②熟悉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愿意上幼儿园;③熟悉教师和同伴,乐意与他们交往;④有需要和想法能主动跟成人说;⑤在成人的鼓励下乐意参与幼儿园生活;⑥初步熟悉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基本適应幼儿园生活。
2.课程计划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寻求改善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累积。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课程计划主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凸显对幼儿生活体验的尊重。包含主题名称、主题解读、主题目标、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推进表。春秋季各两个主题,以小班幼儿核心经验的推进为脉络,从稳定幼儿情绪到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建立对幼儿园的初步归属感,层层递进。小班课程主题脉络图见图1。
3.课程实施
在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A类课题“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下,幼儿园E开展了“问题推进式”主题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程实施内容分为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自主游戏活动(含室内和户外区域)、家园互动和园本教研五大类。实施过程凸显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让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自主、愉悦与创新的游戏。
(1)教学活动:以幼儿自主探究后的团队活动为主要形式,重在对幼儿活动后零散经验的提升与提炼。活动过程遵循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的学习特点,渗透游戏的自主精神,尽可能采取游戏化的方式开展。
(2)生活活动:以幼儿生活为学习内容,将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3)自主游戏之区域创设:教师投放促进小班幼儿从单独游戏向平行游戏发展的材料,支持幼儿持续地与同伴友好相处并积极参与活动。形成小班区域创设适宜性、参与性、开放性三大原则和材料投放与调整、时间空间管理等十大策略。
(4)自主游戏之户外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动作发展需要,梳理情境性强、规则少且简单、时间短的适宜小班幼儿的七大类户外游戏,即追逐游戏、钻爬游戏、沙水游戏、跳跃游戏、攀爬游戏、抛接游戏、平衡游戏,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特色活动:充分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开展适宜小班的特色活动,例如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前沿资源优势,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家园、社区实践活动案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6)教研活动:幼儿园基于课程的实施,以解决教师在小班幼儿课程建设中的实践问题为导向,开展了系列跟进式园本教研活动,持续推进课程的建设。小班教研活动一览表(部分)见表1。
4.课程评价
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为指导,幼儿园开发了“与幼儿一起玩10分钟”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察记录、幼儿游戏故事、“我的成长纪念册”等过程性评价方式。
(1)“与幼儿一起玩10分钟”幼儿学习与发展观察记录表主要记录教师参与幼儿在园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使教师从走近幼儿到走进幼儿,帮助教师把握观察要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需要,解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及可能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
(2)幼儿游戏故事:每人一本绘画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用喜欢的绘画、符号等方式表达出来。教师鼓励幼儿将游戏故事带回家讲述给父母听,父母将幼儿的讲述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幼儿第二天将游戏故事带回幼儿园,教师通过图文阅读快速了解幼儿的需求与想法,为有针对性课程的展开提供了更多一手资料。
(3)“我的成长纪念册”:每人一本纪念册。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发展素材,以照片或图片的形式展现在纪念册上。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丰富纪念册内容,动态展示幼儿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进步之处。
小班幼儿“爱上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能够有效弥补小班幼儿园课程资源零散、不系统的缺陷,为小班教师实施课程提供了支持和资源共享。实施基于幼儿生活需要的小班“爱上幼儿园”课程,能让更多的教师意识到幼儿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的发展对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切实树立“珍惜幼儿生活与游戏的独特价值”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