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探究

2016-11-25 17:35吴沙沙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摘要:动手能力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分,跟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对小班幼儿来说,动手能力的强弱,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帮助幼儿提高自信,顺利地渡过幼儿园阶段,丰富和快乐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所以促使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力度的加大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80-01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广义的学习,不仅指学习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动脑和动手、学习生活和生存,而且强调"玩中学" 、 "做中学"和"生活中学" ,这跟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体系中提出的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一致的,这些都体现了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课题,可见,幼儿动手能力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1.动手能力的含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 "幼儿只有多动手,才能提高智力,有所创造。动手能力应贯穿在我们的一日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进来,尽量跟动手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与成长。

2.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在家缺乏动手的机会。杨振宁教授曾经提出了很中肯的说法: "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成了家里的核心,一切都围绕着孩子来转。孩子一到家,如众星捧月一般,前呼后拥的,家长生怕孩子出了半点差错。特别是爷爷奶奶对孙子百般呵护,总是认为孩子还小着呢,很多地方都包办代替,致使孩子在家缺乏动手的机会。如我们小班的洋洋小朋友,很简单的外套、裤子都不会脱,端着杯子喝水是总是弄洒,老师教小朋友学本领的时候,他还很受委屈的样子,不乐意学。后来经我了解,洋洋在家衣服全是家长帮脱的,喝水是家长端着他喝的,所以动手能力特别差。可见,动手机会的缺失,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2 幼儿动手能力强弱不一。通过我对我们幼儿园 3 个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的调查,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动手能力情况是:30%好、50%中、20%差。如我现在带的小班,有的孩子拍皮球能连续拍 10 几个,有的孩子连 1 个都拍不起来;有的孩子会把积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孩子只会摆一种造型;有的孩子上完厕所会把衣服裤子掖得整整齐齐的,有的孩子却总是尿湿裤子。虽然说幼儿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据我的观察和发现,是否多练习和勤动脑也是其中的原因。

3.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实施的建议

3.1 更新教育观念。陶行知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总束缚幼儿的双手,要更新教育观念,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动手。比如说在做手工活动时,我们幼儿教师不能干预学生,更不能允许家长替他们做,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动手的欲望。同时,我们要善于欣赏幼儿的作品,即使很难看,很差劲,也不能批评,而是要循循善诱,善于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闪光点。其实,除了做手工,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幼儿们力所能及的。如拿东西、发筷子、整理玩具,扣扣子等等,我们都应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要变"圈养"为"放养",变限制为引导。如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动手活动,我们就应教一些方法、技能后再具体指导幼儿反复练习,不断实践,这样幼儿既参加了最简单的劳动锻炼,又发展了动手能力,还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了准备。

3.2 提供适当的环境和工具。要想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就必须先要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并且提供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小剪刀,橡皮泥,小瓶盖,花花绿绿的纸等等,这些东西适合幼儿动手做,也因为颜色的鲜艳而会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其实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去开发它。例如,教师可以给幼儿笔和纸,最提供一些小瓶盖、小塑料碗,让幼儿按住某一物体在纸上,用手沿着物体的外沿,用笔画出物体外围的轮廓,然后让幼儿在纸上任意涂画,这样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臂的协调能力。

3.3 激发幼儿对操作的兴趣。幼儿年龄尚小,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一目了然,爱憎分明,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是很难要求他们做好的。所以,我们要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一定要激发他们对操作的兴趣。如何切实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把幼儿当作手工活动的主体,只有让幼儿体验到他们是手工活动中的主体,才能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教师特别依赖,教师的行为、语言、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创作行为。3-4岁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处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对手工工具材料发生兴趣,会引起目的并不明确的模仿活动,这是幼儿学习手工活动的开始,如纸工活动很少有独立创造的造型,大部分以模仿为主。教师在手工教学活动中言语偏向于成人化,则会引起师生间的紧张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手工训练时经常用议论式、讨论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只有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手操作,才能擦出富有创意的火花。在小班幼儿手工活动时,常常以游戏的口吻,同幼儿边讲边做、边玩边提问方法,引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在玩过家家游戏时,我们可以让幼儿结合手工活动,用皱纸做帽子、围裙,用水饺招待客人、用橡皮泥做萝卜,这样,在边玩边做的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灵活和协调性,并为孩子开创了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4.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幼儿应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是以幼儿为主体,将幼儿的成长发展作为基础,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幼儿园是幼儿每天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能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 2001 年教育部颁布

[2]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2 年教育部印发

[3] 《幼儿教育概论》 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吴沙沙,女,1987年生人,现年30岁,从事幼儿教育六年,期间因表现优异多次获得企业、地方奖励。致力于小班幼儿发展研究,发表论文数篇。在当地行业内获得良好口碑。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