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2016-11-23 10:25乔莉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幼师

乔莉

摘要:幼师作为我国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导师,其自身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直接影响儿童幼年时期地发展。在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师,本文将对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进行研究,希望对促进高等师范学校幼师人才水平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师;手工课教学;动手能力;存在问题;技能培养

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手工课主要传授我国传统古老艺术,手工制作即通过双手简单的外在工具对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修剪、加工、设计的活动,制作完成的工艺品充满艺术气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手工艺术包括剪纸、风竿、皮影、刺绣等,这些艺术活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流传,为了加强传统艺术地传播与继承,幼师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学习多样化的手工技术,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在将来培养社会人才时可以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根据科学实验研究成果显示,适当的手工活动有助于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活跃思维、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对幼师开展手工课教学,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提高幼师的手工技能和教学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1.当前阶段手工课存在的问题

高等师范学校的手工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其中教学方式比较偏向单一,使得学生对手工课教学失去兴趣,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今后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该针对性改善。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与生活实际不符合,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师理论性知识讲解时间过长,缺乏可操作的实践活动,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

2.加强学生手工课创作技能和动手技能培养

2.1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手工艺术除了带给人们文化情感陶冶,同时带给人们视觉享受,手工制品外观造型设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该加强培养幼师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对造型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包括对视觉形象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手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手工制品造型、结构、颜色、材料等方面的重要性,每一个细节都将影响手工制品的艺术气息和视觉感受,通过对审美原理和法则地运用,增强手工艺品的现实价值。

如何培养幼师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就应该考虑清楚的,以便设计更好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造型作品,带领学生到图书馆、艺术馆等地观看艺术造型方面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到博物馆、美术馆等地感受造型艺术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第二,为了了解幼儿对色彩、造型的喜爱类型,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实地了解幼儿的兴趣,毕竟幼师以后就是为幼儿服务。第三,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艺术品究竟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

例如在剪纸艺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妙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并对剪纸艺术在民间流传的原因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农村妇女用美的心灵创造的艺术制品。通过剪纸教学,增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概括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发现美的习惯,提高他们通过剪纸表达美好事物和塑造装饰性艺术作品的技能,促进学生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地提升。

手工课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形象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感受艺术品制作过程中,对创造者的设计思路、情感表达、表现手法进行揣摩,学习他们的作品构思、造型设计、颜色搭配等技巧,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进行艺术创作。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和积极性。

2.2传授多方面文化知识

教师在手工课上不仅要传授传统手工艺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其他优秀文化知识的传授。例如在皮影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皮影制作技法之余,还要对皮影演绎的故事进行详细分析,这样学生在皮影制作和表达的时候可以融入更多个人情感,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经过多节课的教学和学生独立思考,他们利用皮影艺术制作出《花木兰》戏中人物,并自导自演了一部别开生面的木兰从军戏,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讲木兰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演绎的栩栩如生,而且也将木兰内心深处无奈之情表现的惟妙惟肖。

2.3提高学生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

为了有效提高幼师操作技巧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手工课上应该采取更加直观的示范教学方式,一边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技巧,促进学生对操作步骤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制作工具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只有清楚每一种材料有哪些用途,才能更好的进行搭配、设计、制作,熟练掌握各种辅助工具的用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人身安全。幼师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和手法,逐渐积累操作经验,实现学以致用、运用自如的目标。

教师在开展手工课之前,应该准备充足的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手工课艺术创造。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用品,例如各种易拉罐、塑料瓶、小型日用品包装盒、电器包装盒、泡沫、家里穿旧的衣服等,这些都是手工课很好的原始材料,教师除了自己注意收集以外,还可以动员幼师也加入到收集工作中,将生活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幼师可以根据这些材料,采用组合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改造,如利用易拉罐制作花篮、利用牙膏盒等制作成小沙发或公共汽车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自然物品,例如蔬菜、水果、野草、蛋壳等,利用彩笔在这些素材上进行绘画,可以创造出更多新奇的事物,如在蛋壳上绘画自己的肖像,将周边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变成有相框的照片,利用小刀将胡萝卜雕刻成小鸡、老鼠等有趣的动物。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丰富的材料资源,例如秸秆、芦苇、挂历、碎布等,只要学生愿意想、愿意收集、愿意思考,就能够创造出很多奇妙的东西。

2.4发展幼师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诱导幼师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尽可能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探索、认知、学习、掌握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手工课基本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对教材知识进行自学,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师解答疑惑,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向教师请教在自学活动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手工课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制作材料地运用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不限制他们想象能力地发挥,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地创作,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合理科学地点评,教师要在评价过程中注重采用激励性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创作自信。经过一段时间地教学和实践,学生手工制品的质量有明显提高,他们的工艺品大多造型别致、构思新颖、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材料,创造出高水准的艺术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将这些才华运用到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中,例如为敬老院老人布置房间,让他们的房间充满生机和艺术气息,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在宣传栏上加上一些民族艺术品,有效促进宣传效果,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结语:

幼儿教育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幼儿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师地教育下得到各项能力提高。尤其是幼儿智力开发和思维培养方面,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手工课值目前有效促进幼儿智力成长和发展的措施之一,对幼师教育质量有了更加严格地要求。作为幼师的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社会对人才地要求,培养更加专业的社会人才是当前阶段应该重视的事情,提高手工课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幼师从事幼儿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岚.手工课程的教学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一节手工课案例的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11:40-44.

[2]杜垚.美术手工课对学生动作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68.

[3]陈文青.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探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35-38.

[4]高瑞芳.幼师手工课教学模式初探——以离石师范幼师手工课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05-106.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幼师
男幼师荒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