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绘画空间研究

2016-11-25 13:13田曜诚杨娜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神物象意象

田曜诚 杨娜

摘要:中国绘画历经千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东方审美及表现形式,中国传统绘画不把自然对象的再现与模拟作为创作的目的,不强调三维空间,而注重二维空间下的变化以及观者的感受,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呈现出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而是在"天人合一"、"传神论"、"意象说"中运用流动的视点方式表达了中国式的绘画空间理念。

关键词:中国绘画;空间概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3-02

1.中国绘画空间概念历史演变

中国古人在与自然朝夕相处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观念。 中国古代思想中"阴阳五行"已经具备空间的含义。葛兆光认为阴阳最初与地理有关,"阴阳"不只是表示南北方位,也包括了天象。"五行"最初与方位紧密相关。在中国古人空间意识中,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的。"宇"与"宙"是一个统一体,时间和空间就是二位一体的客观实在,它们只有构成一个完整的时空整体才具有意义。受中国传统时空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中,明显地体现出空间时间化和空间节奏化的特点,并以生命意识对待宇宙空间,从而形成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意识。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表现中,体现出空间的节奏化特点。在传统绘画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的节奏中把握着空间的万象。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虚实、开合、动静、节奏意识。在郭熙的《早春图》可以感受到画面中虚实、开合、动静的空间节奏感。顾琳的《丹山纪行图》中能体会到空间的流动特点,感觉到节奏的存在。中国画的长卷、立轴体现了卷收与展放的特点,恰恰这种绘画空间的卷收与展放,同中国时间与空间观念相吻合。反映出一种延续的、展开的、无限 、流动的时空观念。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是一种生命空间的重建和再生,它体现出与宇宙空间同构的生命因素。宇宙空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而绘画空间就以气韵的表达为最高要求。中国古人认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它的生命精神是通过自然界中一草一木的感性生命来体现的,因此,中国画家特别关注以生命意识去体验自然之物。宋画家杨无咎的《四梅图》就是取梅花含苞待放的状态,表达了一种生命的精神。

2.中绘画空间表现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1 "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家观念互相补充、融合,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它的影响下,中国文化形成了整体的、宏观的思维模式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以及特有的"民族心理结构",进而使绘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空间表现特点。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从无出发,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思维方式。从无出发讲的是内在,是主观和含蓄。《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把世界理解为自我的主观诉求和对自我的一种悟道。其次,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是相对模糊的世界观。再次,天人合一还带有浓郁的东方自然宗教的神秘主义思想。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表现中超越了对现实空间的描摹,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万物的生机和主体的内在精神,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并形成了独特的透视方式。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就是一幅表现物象的神韵,体现主体人格精神的优秀之作。画面巍峨的主峰壮丽而俊俏,章法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山涧溪流奔腾,山雾漫漫,画面空间中蕴含着无限生机。画面用浓淡的墨色加以描绘,超越了真实的表象特征,画面中动静关系的处理,画面中整体的气韵处理,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画家的精神追求。

元代画家倪瓒的《六君子》,画面空间效果呈现出意象化的特点与客观物象的真实空间形态相比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们从画面所表现出的物象的内在神韵看,画家表现的是一种生命意识和情调,彰显的是一种主体精神,画面空间由于追求的对人格精神的体现,使空间成为了主客观交融的意象空间,远离了现实空间的真实形态。

2.2 "传神论"、"意象说"与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传神"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的核心问题。顾恺之的"传神论"一经提出,就成为知道绘画表现的重要理论。他主张"传神写照"和"迁想妙得"绘画理念。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论",其中"气韵生动"列为第一,进一步强调了"神韵"的重要性。

"传神论"从人物画领域发端,逐渐扩展到山水、花鸟领域,并成为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审美思想。受"传神论"影响下,中国传统绘画在空间表现时不过分追求物象的真实空间形态的肖似,而是把物象外在表像特征加以内化,进行再创造,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面中体现艺术家的主体思想情感和对生命精神的审美表现,画面空间也远离客观实际空间,成为自足的空形态。 对"意象"理解,历史各家不尽相同,但是"意象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远影响。受"意象说"的影响,中国画在空间进行表现时,不注重物象的真实形态和表现的描摹,而是以画家投注到物象的情感、想象为主进行表到。这样必然超越了客观物象的具空间形态,向着主体意愿和审美方向发展。

3.总结

中国绘画在空间表达上,打破了科学的透视关系。在平视、仰视、俯视不同透视角度合于一画之中,它通过移动的视点和东方式的观察方法,可以表达出真实的流动的时间空间,这就是中国绘画在空间中独特之处。这种跨时间的,不被限制的表现方式,使中国绘画有了很大的空间性,给绘者和观者带来无限的空间,从而更大意义上满足了中国人对"可居可游"驰骋夺间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著 《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 王伯敏著 《山水纵横谈》 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

[3] 俞剑华著 《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4] 王帆著 《绘画艺术空间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5] 程明震著 《心灵之维——中国艺术时空意识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传神物象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中人物贵传神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