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先 王启雨
【摘 要】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思维能力、好奇心,使幼儿具备基本的探究能力。当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降低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效果。可采取丰富前期活动准备、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多元主体等方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领域 探究活动 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6-90-04
当前,学前教育方面,“课程游戏化”“游戏化教学”等词层出不穷。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也根据活动内容的不同,将课程与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提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通过教师合理的组织与实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在当下,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培养富有科学精神的人。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通过大自然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主动去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欲望、科学行为、科学兴趣与科学精神。”[1]本文针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一)直观性的活动材料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这一年龄段具有丰富的好奇心、喜欢问问题。所以科学探究活动更加注重从日常生活出发,为幼儿提供直观性的材料,具体形象的材料更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操作化的活动过程
幼儿喜欢动手动脑,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幼儿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观察感知周围的世界,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及各种联系,丰富的亲手操作活动也能激发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三)个性化的活动记录
幼儿喜欢绘画,他们通常会选择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也更善于使用表格、照片等方式记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能够用各种符号记录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以便检验自己先前的猜想和假设。与同伴一起相互合作记录,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这样能够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增进与同伴之间的感情。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准备不充分
活动开始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对提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着对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两方面的不足。
首先,物质准备不够充分。幼儿科学探究活动重视体验探究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激发探究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符合本次教育教学活动的材料,以便让班上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操作和实验的机会。但一些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因为对课前大量操作工具的准备产生的倦怠感和对课后整理打扫工作产生的厌烦情绪而只准备几份操作材料,导致准备的材料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只能供教师示范和几个幼儿展示,而其余幼儿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得不到动手操作的机会。
其次,经验准备不够充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但是很多教师并不了解当下本班幼儿的科学知识发展情况,导致教学活动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也与幼儿的发展水平脱节,无法照顾幼儿的个别差异。另外,有些教师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对很多问题缺乏科学的解释,在活动中无法判断幼儿对此科学活动理解的对错。如果教师本身对科学内容都不能正确地把握,就无法对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导致科学探究活动缺乏严谨性。
(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不深入
科学探究活动注重探索和发现、分享和互助、交流和合作。衔接紧凑、生动有趣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升科学探究活动的质量。
在当下教师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活动导入单一。一些教师为了图方便而采用命令威胁式的导入方式。这种枯燥的导入方式会让幼儿精神紧绷,导致整个班级笼罩在紧张的气氛中。其次,活动过程枯燥乏味。一方面,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思维方式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在科学探究活动时采用播放视频或口头讲述的方式,而不是让幼儿亲身操作。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过多地进行干预,他们因为烦恼于幼儿在操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吵闹的声音,不愿将幼儿作为时间和空间的主人,使幼儿的操作活动频频被打断,从而丧失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再次,幼儿年龄尚小,有时对教师的提问或操作步骤没有办法立刻做出反应。由于教师提前对活动进行了一定的预设,对于得不到答案的问题,教师只想确保后面环节的顺利进行,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直接告知幼儿答案,没有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导致幼儿无法沉浸式地进入活动情境,体会活动的乐趣,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同时师幼互动的质量也受到影响,幼儿欠缺与同伴交流探讨的机会。最后,活动延伸生硬。在活动延伸环节,一些教师会采用“回家告诉爸爸妈妈”的做法直接切断教学活动,让沉浸在操作体验中的幼儿被迫中断活动去做其他事情,例如洗手、吃加餐、上厕所等。
(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主体不多元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并不只是在幼儿园中进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探究的科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教育共同体,家庭和社区在幼儿的成长生活中与幼儿园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在家庭方面,部分家长认为回答幼儿的问题只是教师的责任,缺乏与幼儿一起积极互动、一起探索发现的意识。家长对于幼儿在日常生活相处中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回复或逃避的方式,長此以往,会导致幼儿丧失观察思考的欲望,变得不愿与人分享。在社区方面,如今很多社区都有专门为幼儿开设的活动中心或活动场地,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很多可以提供给幼儿操作的工具。但目前这些条件和环境的利用仍疏于管理和运营,利用不够充分。
(四)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场景太单一
当前,幼儿园教育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既相互交融,又各有不同。一方面,一些幼儿园只在实施健康领域的教学时涉及户外场景,其余四大领域的教学大多集中在室内,幼儿只是坐在椅子上听教师进行讲解,举手回答问题,与教师进行语言上的互动。另一方面,科学探究活动注重人与自然的接触,提倡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究发现。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带着幼儿到外面去不安全,幼儿不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教学点,外出会浪费时间,因此将科学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部安排在室内进行。
三、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前期活动准备,树立教师科学意识
1.师幼互动合作交流,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首先,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需要对活动可能会使用到的材料进行预估。教师可在活动开始前的区角自主游戏中与幼儿沟通交流并带领愿意参加的幼儿准备活动材料,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活动材料的来源,引发幼儿参加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准备大于幼儿总人数的活动材料,确保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每名幼儿都能得到活动材料,亲身体验活动。确保如果出现突发状况或活动失败,能够及时为幼儿提供新的可操作的活动材料。其次,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当下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可行的教学活动,针对幼儿的个别差异设计互动提问环节,提高每名幼儿的活动参与感。
2.教师加强自主学习,开设生成课程
教师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并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要具备科学素养,拥有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操作的步骤,为幼儿自主进行科学活动做好准备。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更新自己科学知识的储备,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科学的解释和回答,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以便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幼儿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其主体地位要突出,这体现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日生活的主要活动,其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实现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实现课程高质量发展,关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关注课程中的每个幼儿。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发挥课程教学的生成作用,将单一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富有创新性、体验性、主动性、趣味性的生成课程,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带动课程的发展、激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幼儿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构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并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标准。
(二)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凸显幼儿主体地位
1.运用特色导入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活动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营造和谐氛围、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第一步。教师采用何种导入方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导入时,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采用各种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谜语导入、游戏导入、歌曲导入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化导入方式,营造活泼快乐的活动氛围。
2.鼓励幼儿亲自操作,大胆进行探究活动
感知和操作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活动中要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试验、操作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需要遵循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去做,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积极回应幼儿的感受。帮助幼儿建立与同伴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作为科学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对于幼儿的发现要及时鼓励表扬。教师要建立寓教于乐的活动观,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幼儿的手中。
3.积极回顾活动过程,交流概括活动想法
首先,在活动进行时,教师可为幼儿拍摄活动照片,与幼儿一起绘制活动记录表格。拍照记录并不是为了将某一天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家长看,而是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通过这些记录表、图画、照片等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过程,总结经验及不足,讨论探究成果等。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鼓勵幼儿交流互动,让幼儿与同伴分享在此次探究活动中自己的发现,共享交流意见。最后,针对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操作的材料,教师可以询问幼儿想如何处理,例如放在科学区角、带回家给父母看看、展示在外面、放进自己的书包等。尊重倾听幼儿的想法,激发幼儿下次参加活动的欲望。
(三)构建多元探究主体,提升科学探究质量
《纲要》中提到:“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就是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共育[2],有效利用各种教育优势,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1.家园合作共育共促幼儿成长
通过家园合作能够“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增加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3]。教师可以邀请家长进入幼儿园试听科学探究活动课,使家长初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和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搭建家庭与幼儿园课程交流的平台。教师可将自己与幼儿交流的知识经验与家长分享,鼓励家长根据幼儿的特点,寻找最适合幼儿的回答方式。通过与家长交流,教师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提高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参与度,梳理正确的家园合作观念,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拓宽沟通面,使教师在与家长的双向互动中获得职业自信心和满足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带领幼儿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让幼儿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更好地探究和吸收知识。
2.社区资源加入支持幼儿发展
社区内各种资源非常丰富,物尽其用的社区资源丰富着学前儿童的发展。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科学资源。社区中的儿童活动中心、场地设施等都是丰富的科学探究资源。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免费开放这些地方供适龄儿童使用,同时邀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及志愿者参与社区工作,为幼儿科学探究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优化社区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掘潜在的学前教学资源,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社区的情况开展主题丰富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教育合力。
科学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五大领域的一部分,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激发研究欲望、帮助积累经验、亲身感知自然的重要途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作为科学领域和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无法代替的作用。促进幼儿的成长,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科学精神的启蒙尽一份力,培养富有科学探究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侯耿耿.幼儿科学探究的有效支持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20(1):92.
[2]蔺静.论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合作共育[J].大众标准化,2021(6):85-87.
[3]土瑛琛.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家教世界,2021(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