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23-07-20 05:40朱彦兵
数学之友 2023年7期
关键词:分类讨论解题初中数学

朱彦兵

摘 要:等腰三角形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常常与多个问题相关联,性质灵活多样,且顶点、角、腰和底边之间都存在极强的不确定因素.鉴于此,必须要融入分类讨论思想,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避免漏解的现象,真正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本论文就以此切入,结合常见考试题目,对分类讨论思想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地探究,具备极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解题

结合学习经验可知,每一个数学结论都存在一个或者若干个成立的前提条件,每一种解决方法也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在数学解题中,有些问题往往存在多个结论,必须要将其划分为若干种情况,并随即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探究、解答.这种解题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尤为常见,即:分类讨论思想;等腰三角形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考查的热点.但由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灵活多样,且三角形的顶点、角、底边和腰之间都存在极强的不确定性,致使学生在解题中,频频出现漏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效率.鉴于此,在加强等腰三角形解题教学时,就必须要融入分类讨论的思想,引导学生在分类讨论中,规避日常解题中常常出现的错误现象.

1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解题中应用

1.1 在“等腰三角形边”中的应用

在等腰三角形的一些题目中,常常给出了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但却并未明确指出哪条边是三角形的腰,哪条边是三角形的底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想当然将某一边作为腰长,或者将某一边作为底边长,就会导致解题时出现错误.鉴于此,必须要充分借助分类讨论思想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分情况作答.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是方程x2-6x+8=0的两个根.那么,这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析:这一问题将等腰三角形和二元一次方程进行了结合,难度系数比较低.但是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常常出现漏解的现象.根据二元一次方程解答得知,两个根分别为x1=2,x2=4,但究竟哪个是腰长,哪个是底边长并未明确给出来,则必须要展开分类讨论:(1) 当底边是2,腰长为4时,此时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恰恰是4、4、2,符合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定理,因此得出其周长为4+4+2=10;(2) 当底边是4,腰长为2时,此时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恰恰是2、2、4,不符合三角形三条边关系定理,无法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应舍取.由此可见,在这一道数学题目中,学生解出方程两个根之后,必须要基于题目的内容展开分类讨论,并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才能真正完成题目的解答.

1.2 在“等腰三角形角分类”中应用

这一类型的题目与“等腰三角形边”同样常见,在题目中常常只给出一个角的度数,但该角究竟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还是顶角并未明确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常将自己算出来的答案,想当然地视为顶角,或者底角,致使学生解答出来的答案不够全面.

例2 已知三角形ABC中,∠A为40°.当∠B是多少度的时候,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这一道题目难度系数非常小,但却是学生失分最严重的题目.在这一题目中,只给出了∠A的度数,但该角究竟是三角形的顶角,还是三角形的底角并未直接说明.鉴于此,必须要融入分类讨论的思想:(1) 当∠A是顶角时,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C=(180°-∠A)÷2=70°;(2) 当∠B是顶角时,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则∠A=∠C=40°,因此,∠B=100°;(3) 当∠C是顶角时,因为△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A=40°.可见,在解答这一类题目时,唯有融入分类討论的思想,才能避免漏解的现象[1].

1.3 在“等腰三角形高”中应用

三角形的高通常是由三角形的形状所决定的.对于等腰三角形来说,当顶角是锐角的时候,三角形腰上的高则在三角形内部;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钝角的时候,三角形腰上的高则处于三角形之外.鉴于此,在对这一类问题进行解答时,必须要融入分类讨论思想进行解答.

例3 已知等腰△ABC,AB=AC,BD为三角形腰AC边长的高.如果高BD与另外一个腰的夹角为50°,那么等腰△ABC的底角为多少度?

解析:学生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常常会作出一个顶角为锐角的等腰三角形(如图1所示),并未考虑顶角为钝角的情况(如图2所示).但是符合题意的却存在两种情况,必须要展开分类讨论:(1) 如图1所示,当顶角为锐角时,根据题意得知∠ABD=50°,BD⊥AC,由此得出∠A=40°,又∵AB=AC,∴∠ABC=∠C=70°;(2) 如图2所示,当等腰△ABC顶角为钝角的时候,根据题意得知∠ABD=50°,BD⊥AC,由于AC腰上的高BD位于三角形之外,得出:∠BAC=140°;又AB=AC,∴∠ABC=∠C=20°.由此可见,在对这一类问题的解答中,必须要摆脱定式思维的束缚,避免人为将等腰三角形设定为锐角等腰三角形,必须要结合题目的条件融入分类讨论的思想,使得学生在分类讨论中,对该题目作出全面的解答[2].

1.4 在“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线”中应用

在等腰三角形类型题目解答中,由于其性质比较多,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在诸多知识点中,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易错点.尤其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受到顶角大小的影响,一条腰上的平分线与另外一条腰的交点常常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唯有融入分类讨论的思想,方能保障解题的正确性.

例4 已知等腰△ABC,AB=AC,且AB腰上垂直平分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D、E点,且垂直平分线与AC腰所夹角的锐角为40°.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多少?

解析: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由于题目中并未给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致使其存在两种可能(如图3、4所示).因此,必须要展开分类讨论:(1) 当等腰△ABC顶角为锐角的时候,AB腰上垂直平分线与另外一腰相交于E点,且∠AED=40°.因此,根据题意得知∠A=50°,∴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65°;(2) 当等腰△ABC顶角为钝角的时候,AB腰上垂直平分线与另外一腰相交于延长线E点,且∠AED=40°.因此,根据题意得知∠A=130°,∴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25°.

因此,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时,唯有融入分类讨论的思想,结合顶角大小进行分类,才能在解题的时候,避免漏缺的现象[3].

1.5 在“等腰三角形存在性”中应用

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的题目比较常见,同时该题目也存在极强的融合性,具备一定的难度.按照常规的解题思路,学生在判断等腰三角形时,需要对三角形的两条边、两个角进行判断,或者基于“三线合一”的逆定理展开判定.但是学生在解决这一类题目时,由于题目中并未给出到底是哪两条边或者哪两个角相等,学生必须要融入分类讨论思想,才能完成该题目的高效解答.

例5 如图5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5,BC=6,D、E分别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且不与三角形的顶点相重合.如果DE∥BC,则以DE为边长,在△ABC内部作一个正方形DEFG,若△BDG为等腰三角形,那么AD的长度为多少?

解析:这一道题目难度系数相对比较高,将三角形、正方形融合到一起,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同时,结合题意,在解答的时候,可采用逆推的方式,要想△BDG为等腰三角形,该三角形中必然要存在两个相等的边.但是结合题目中所给的条件,难以确定出究竟是哪两条边相等.鉴于此,必须要融入分类讨论思想,才能对这一题目进行全面、正确地解答,即:当BD=DG;当BG=DG;当BD=BG.

2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解题中应用价值总结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尤为常见,它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解题手段.具体来说,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在解答数学问题之前,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如果无法借助统一的方式进行解答,就必须要采用分类讨论的方式,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划分,对其各个击破.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分类讨论思想属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之后,再“积零为整”.

在等腰三角形的相关题目中,除了运用常规的思维进行解答,还应认真观察图形,及时融入分类讨论思想.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将这一思想融入到等腰三角形解题中,不仅提升了初中数学解题效率和准确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同时,分类思想的教学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运用能力.分类讨論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思想,将其应用到等腰三角形解题中,学生可通过定理推演求解、系统分析等,也实现化繁为简,并借助形象的知识完成抽象概念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再者,学生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思维也随之发展,更加条理化.同时,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定的总结、概括和分析能力,真正落实了学科素养下的要求.

3 结束语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失分率比较高的一类题目.鉴于等腰三角形题目类型的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时候,必须要跳出传统的“题海战术”模式,不仅仅要引导学生运用常规的解题思路,还应在必要时融入分类讨论思想,使其在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中,完成题目的全面解答.

参考文献:

[1] 田雯.利用分类讨论思想研究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结合问题[J].读写算,2022(11):154156.

[2] 荣慧英.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深度的研究——以“等腰三角形”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20):1215+21.

[3] 雷贵珍.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等腰三角形问题中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A5):8182.

[4] 郭源源.巧构“010”分类 妙用“轨迹法”解题——谈两个顶点固定的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2019(5):5255.

[5] 董文峰.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以二次函数中的图形存在性问题为例[J].数学之友,2023,37(5):2830+34.

猜你喜欢
分类讨论解题初中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