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思考

2023-07-17 01:19郑玉红
学周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

郑玉红

摘 要: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涵盖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新课标明确指出,生物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入类型多样的案例,通过抽象与概括事实,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将与生命观念相关的生活事例引入课堂当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16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53

生物学科主要对生命现象与生命规律进行研究,浓缩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探索,紧密联系着现实生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对学生的实践经历密切关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问题探索中尝试应用学科知识。因此,生物教师需充分贯彻新课标的要求,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同时,生命观念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如果能够引入关联的生活事件,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高中生物教师更应该明确生活化教学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价值,探索构建生活化生物课堂。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及生命观念概述

(一)生物核心素养

生物核心素养依据生物学科特点对原有的三维目標进行了整合,明确学生在生物学科学习中需具备的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通常情况下,可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分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指的是学生能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生命现象且产生独特的想法。科学思维指的是通过学习生物知识,能够对基本的科学原理、方法等熟练掌握,且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能够提出、筛选且研究有价值的问题,有能力理解生命世界并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而社会责任是指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为社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二)生命观念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得知,生命观念指的是人们深入探寻、解释生命现象及相互间的关系后所形成的观点,是能够对生物学相关事件或现象进行理解与揭示的意识与思想方法。当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后,能够对封建迷信与伪科学进行区分,可以在生活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科学的生物概念与观念。生命观念教育和生物学科教学要求相符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生命观念抽象了生命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态度,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培养学生的生物观念能够对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生活化教学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生物学科紧密关联着学生日常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对生命现象进行解释,以便逐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遵循科学性原则设计教学活动及内容,避免出现科学性错误。同时,要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特征相符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思想与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趣味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才能够保证教学效果,顺利完成生命观念培养任务。因此,教师在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需充分考虑班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兴趣喜好,保证引入的生活事例、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对生活中趣味性的生物现象、事例等进行搜集和筛选,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如果教学内容、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将很容易失去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贯彻创新性原则,结合时代发展特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手段,以便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生命观念。

(三)互动性与生成性相统一

过去部分生物教师往往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策略,课堂完全由教师所主导,学生与教师之间也缺乏互动机会,这样学生很难深度理解生物知识,也难以形成生命观念。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课堂互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设计类型多样的互动活动,动态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学生在思想、行为等层面的偏差。同时,要善于挖掘、利用课堂互动中产生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联系学科知识与生活世界,构建生活化、开放性、生成性的生物课堂,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培养及发展。

(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生物知识较为抽象,仅靠记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涵盖生命观念的核心素养。只有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环节,才能够让学生深入掌握生物知识的本质,逐渐形成生命观念。因此,教师要综合考虑生命观念的内涵、章节知识重点,科学设计内涵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有效形成生命观念。

三、生活化教学视野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一)利用生活资源导入新课

为调动班级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需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在导入过程中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资源,帮助学生建构起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既可以轻松、高效地理解生物知识,又能够促进自身生命观念的培养和发展。

1.以生活现象导入。高中生的生活体验较为丰富,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生物现象,且教材中的很多内容紧密关联着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深入钻研和剖析,将与教材知识点相贴近的生活现象挖掘出来,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为培养学生生命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知识时,教师可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双胞胎这一生活现象着手,向学生介绍双胞胎的种类:“通常情况下,双胞胎分为同卵胞胎与异卵胞胎,前者两个人长得十分相似,但后者却长得不像。此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在这一导入模式下,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思考同卵胞胎与异卵胞胎的差别,逐渐引入“细胞核”新知内容,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及生命观念的培养。

2.以生活实物导入。生物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关联着现实生活中的相应实物,教师需遵循“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搜集、筛选及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实物,依托实物开展教学工作。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实物,通过在生物课堂导入环节内引入实物,能够优化课堂氛围,增强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气息,帮助学生明确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有效发展学生涵盖生命观念的生物核心素养。

3.以社会热点导入。高中生已经开始使用手机和网络,往往较为熟悉社会热点。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社会热点,依托社会热点开展新知教学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生物核心素养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讨论、解答社会生活议题。由此可见,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生活热点,不但能够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二)创设生活探究情境

为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生命观念,教师需在新课讲授全过程中贯穿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生活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高效、开放以及生活的生物课堂。生物教材涉及的很多知识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真实发生,但学生由于经常看到这些情境,导致产生习以为常的心理,没有对这些现象、事件背后的真相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究。新课改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问题等进行解释和解决。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身边发生的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现象与生物学问题进行搜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对真实的情境,引入社会真实事件、日常小现象等,依托真实情境组织探究实验活动,同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生命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养成善于思考和探究生活现象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生命观念的发展。

1.利用生物学实验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组织实验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感性层面更加清楚地认知生物知识,还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生命观念。为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深入分析生物学实验涉及的知识理论及实验现象,把握实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出实验主题,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展探究活动。

2.利用生物学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现阶段,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生物学技术,教师要在课堂中挖掘、利用这些贴近生活實际的情境,以探究形式在生物课堂中巧妙融入,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等探索解决,这样既可以改组、改造学生的个人经验,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生命观念。

3.重走生物科学发现历程。无数研究者经过艰辛的思考与探索,逐渐发现、创造了现有的生物学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枯燥的知识与理论,学生将难以产生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因此,教师可依据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对生物学知识发现的科学史进行重温,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生命观念。

(三)巧妙设计生活问题

高中生具备思考与判断能力,可以对复杂丰富的现象、知识等进行认识和判断,形成独特的感性经验。但受知识积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形成错误的观念和认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依托学生较为熟悉的生物学现象、事件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和深入探索。通过对学生错误的前科学概念、实际问题等进行利用,可帮助学生将正确的生物学概念、系统的生命观念建构起来。近些年来,问题教学的重要作用已经受到充分的认可。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教师要融合课堂问题与生活情境,在教学内容中引入与生活密切关联的问题既可以驱动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形成生命观念。

1.认知冲突式问题。从建构主义角度来讲,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新知,但学生的部分认知与经验可能并不科学与正确。教师则可以将这一冲突作为教学的一种引爆点,将学生错误、模糊的认知与经验利用起来,提出具备认知冲突特征的问题,促使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状态得到打破。当提出此类问题后,学生的强大学习内驱力将会被有效激发,主动采用思考、实践等方式进行验证,进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与探究,不但能够正确理解知识,还可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修正和完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认知思维上的漏洞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探究和解决。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时,学生经过以往学习和生活实践,产生了存在偏差的认识与经验,认为氧气是所有生物呼吸的关键要素。为纠正学生的认知,教师可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前科学概念利用起来,设计冲突性问题,组织酵母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本质重新认识,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

2.生活阶梯式问题。为保证课堂提问效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规律等纳入考虑范围,依据由简到难的原则设计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要设计生活化、阶梯式的若干个问题,利用问题串联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与生活经验,再学习与理解新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出螺旋上升的特征,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进而形成生命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如果教学过程与现实生活相脱离,不但会降低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还会阻碍到学生生命观念的发展。教师务必要充分认识到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依据生活化教学理念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导入、情境创设、课堂提问等各个环节贯穿生活化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生物学知识本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美阳.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生命观念的培养[J].读与写(上旬),2021(5).

[2] 潘兰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生物生命观念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1(10).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生活化教学高中生物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