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珠 刘建国
摘 要:通过一道模考试题的图形绘制以及图形分析,在一课一题的教学活动中探究解题,以绘制图形为基础,思维导图分析为主线,建构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串并,达到以点带面,以试题解答串联知识点的复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一题一课;新高考;教学设计;图形绘制;思维导图
“一题一课”是指教师通过对一道例题或一段材料的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学习线索,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探索活动.采用一题一课的教学模式并非以问题求解为目的,而是教师应站在更高的层次引领学生探索,帮助学生由一道典型问题的解决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够以点带面的复习,串联起相应的知识点,了解考点呈现的形式,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
当前新高考背景下,从试题特点上看,试题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图形,这无疑对学生的作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给试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应注重学生的作图能力以及对图形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做出图形,并在图形上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在近期的试卷讲评课上甄选一道例题进行一题一课教学,从深度与广度上分别对问题进行剖析,将复习目标真正落实到实处.
1 例题呈现
例1 (南京市2023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D=45°,AB=6,AD=32.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E,且AE=EC,DE=2BE.
(1) 求BD的长;
(2) 求cos∠ADC的值.
注:本题以四边形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余弦定理,其中问题(1)是问题(2)的一个铺垫,在(1)中对问题进行求解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图形,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帮助学生建构图形,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易错分析
例题中学生存在的错误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对图形的绘制出现错误,不会画图或画图不准确导致后续的解答无法进行;其次是问题分析不准确,思维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不具备灵活性,聯系性,创造性,同时思维方法上没有条理性,无根无据的思考不具有连贯性,导致对于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最后是数学运算方面出现错误,不会算,运算出错等问题层出不穷.
由于例题中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图形,首先要将抽象的题设条件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因此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很多学生在作图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对题中的度量关系,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没有统筹把握,导致所作的图形出现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在解决此类问题过程中,在实际作图解决问题时应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引领,以图形的直观性把握问题的核心,通过数与量之间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得出相应的结果.此外在作图与分析问题时应兼顾对应思想,这种对应是指条件与图形的一一对应,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思维逻辑对应,已知条件与未知量之间的对应转化.
3 图形绘制
根据题中的条件,首先作出对角线AC与BD,根据条件且AE=EC,DE=2BE,确定点E的位置(如图1),再通过作∠ABD=45°,以通过线段AC绕着点E旋转,使得∠ABD=45°即可,随后连接AD,BC,CD,AB,即可得到题设条件中的图形(如图2).
6 题后反思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图形的绘制.新高考背景下,试题仅仅以文字语言形式呈现(解三角形、圆锥曲线、导数等),其抽象性使得问题的难度加大,隐性的考查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图形是思维活动的关键,只有将图形准确地作出,才能更好地将问题的本质直观化,反映问题的本质所在[1].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试题中图形的绘制,充分的把握条件与图形的对应,未知量在图形中的呈现,在条件与图形对应时不断地对图形进行调整与修正,最终呈现完整的图形,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一题一课注重对例题的深度挖掘.一题一课不是仅仅就题论题,而是注重“借题发挥”,教师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帮助学生从例题中复习相应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注重考点以何种形式呈现(长度、面积,正余弦等),如何能够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核心,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此外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串并,使得各个模块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能够整体性的把握知识的应用与理解,做到由一题会一类题,由一题复习多个知识模块以及其内在联系,真正意义上达到以点带面的复习效果.
问题探究注重思维导图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学生所研究问题的思维障碍,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富有创造性的思考.通过思维导图的层次性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理清解决问题的障碍所在,将其可视化展示[3].如在文中例题[1],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很便捷地呈现所有解决的问题在于CD,也就是问题的障碍所在,进而层层分解的形式帮助学学生克服问题的思维障碍;此外通过对cos∠ADC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得出了向量数量积的基底法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由于选择的基底方式与建系方式不同,得到的解题过程就会不同,自然而然地呈现了一题多解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刘建国,马一新.图象视角下导数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命题策略[J].数学通讯,2022(13):42-45.
[2] 王健.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月刊,2022(3):25-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