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武玉环
摘 要:据调查,农村的小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对学习语文缺乏积极性。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课堂教学引趣,二是良好评价手段导趣,三是课外阅读激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兴趣
据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要增加内隐知识的储量,智力开发的过程也正是内隐知识外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的刺激来激活。可见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具有超乎寻常的作用。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要想使学生乐学、好学,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引趣
(一)直观教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让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多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法,可以把教学中抽象的内容更通俗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例如笔者在教学《称象》一课时,这一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用大船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就找来一盆水、一只塑料做的船、一块木头代替的大象。在课堂上,开始演示起曹冲称象的过程。笔者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然后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接着,笔者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一些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明白了运用大船代替大称,石头代替大象这个办法就可以得出大象的重量。这样的课堂如沐春风,充满了趣味。
(二)情境创设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教育所以可贵,乃在能为儿童特设境遇使他们发生需求,努力学习。所以国文教授也须为学童设备一种境遇,引起他们的需求。”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 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中的事情,贴近自我。如果我们把语文教学融入生活中去,那么就能做到情之深,意之切。笔者在教学《游子吟》一课时,会结合生活问学生:“你在平时生活中为妈妈做过什么?你的妈妈又为你做过什么?”学生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能深切感悟到母亲平时在生活中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以此为切入点,那么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图画、音乐烘染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入图画、音乐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翠鸟》一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类鸟的图片,在出示鸟的图片的同时,配以欢快的鸟的叫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美丽、欢乐的鸟的天堂,由此带学生进入翠鸟的世界。
3. 表演体会意境
笔者认为表演体会意境很适合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喜欢作为旁引者的角色,指导学生从情感、语言、动作几方面体会课文中的角色,给学生创造了扮演角色的机会。课上多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体会文中的内容。学生很自然地参与了教学活动,同时也加深了内心的体验,使课堂学习兴趣盎然。
(三)合作探究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间的思考与沟通交流,加深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团队精神。在合作学习中,让后进生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不厌学。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主要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1. 科学分组
小组的分组要合理,笔者一般都遵循优、中、差的原则去分配小组中的成员,男女生人数要均衡搭配,这样有利于优势互补,互相促进。
2. 合理分工
如果分工不合理,那么小组合作就只是优等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后进生只能旁观。笔者在每个小组中都做好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调动组员的积极性;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者合作的成果;一名资料收集员,负责该课题资料的收集供各组员参考。
3. 建立合作规则
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在讨论中有明确的目标,围绕中心开展。讨论过程中要动静有度,讨论前必须各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之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由记录员进行记录及整理,最后派出代表反馈出来。
4. 做出评价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特别是胆小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
二、良好评价手段导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良好的评价能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
1. 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有时候感觉教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畏难的心理,进一步发展为厌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有所不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可以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办法。对于中上层生,可以布置一些稍难一些或者拓展思维的作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加题的形式。而对于后进生,则注重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自我的肯定,也自然会对学习提起兴趣。
2. 培优扶差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用鼓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树立其学习的信心,有效地诱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在班上只要肯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笔者都会给予他们鼓励。如果学生答对了,同学们会给予他鼓励:“棒棒,你真棒。”这一种掌声叫表扬;如果学生答错了,同学们会说:“加油,加油。”这种鼓励的举动虽然很微小,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同学们每天的鼓励中不断进步。
3. 分层奖励
在评比的时候划分好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一个层次段进行评比。只要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上达成了相应的目标或有所突破,那么就会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笔者班上的评价体系就是通过小红花奖励制度体现出来的。通过学生学习成绩、课堂纪律、课间纪律、保洁工作几个方面去激励小学生争先创优。每月评比一次,分为上、中、下层生进行评比。这样,有利于激励后进生不断发展。
三、课外阅读激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农村小学学生阅读量的大小,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也就决定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使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多读课外书的习惯,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为学生能更好地學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及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
1. 充分利用好阅读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笔者会经常给他们讲故事,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能让学生从故事中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2. 利用好晨午读。笔者会在晨午读时间利用小黑板出示唐诗,让班干部带读。基本上是每两天就可以背诵一首,之后就可以利用上课的时间,不定期不定时抽检,让学生加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