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信息技术与小学习作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2023-06-20 01:10麦波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麦波

摘 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开始进入课程,走进中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新修订,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可见,要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势在必行。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课前诊断学情,调整教学策略;课中直击“核心”,提高教学效率;课后搭建平台,提升表达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实践活动即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是培育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习作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培养语言和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视为“老、大、难”的课型,在“双减”背景下更需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与策略。经过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教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与课前研学的深度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传统教学中,尤其是习作教学,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判断学生的学情,从而设计教学环节与手段,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预设完成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给教师带来及时和准确的反馈,从而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及个性化的指导。例如:在五年级 “‘漫画老师”习作指导课前,教师设计预作单“最喜欢的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观察对象完成预作单的填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观察对象的特点进行记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积极思考,同时学会自主管理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方式和时间。学生完成后可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记录表拍照上传到QQ交流群中,交流群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教师在与家长充分沟通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群内浏览小伙伴的记录表,从而取长补短,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记录表,这样的交流既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又打消了家长对学生无节制使用网络的顾虑,保证了习作教学的参与度。

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组织学生对有不同优点和缺点的三位同学的“最喜欢的老师”观察记录进行投票,利用智能学伴的数据统计功能,清晰地呈现学生选择三个选项的人数和名单,教师即可从中了解学生在课前的研学中是否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记录或描述人物,从而根据学情设计或调整教学,保证教学环节与手段有效地进行。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能全面地了解各层次学生的研学情况,把握学生的已掌握与未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实现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为深度教学做铺垫。

二、信息技术与课中导学的深度融合

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对“深度学习”有这样的描述:“所谓深度,指的是触及事物内部和本质的程度。”“倡导深度教学,防止学科知识的浅层化和学生思维的表层化,是学科教学走向核心素养的一个突出表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深度教学”与学生的“深度学习”。在 “‘漫画老师”习作指导课中,主题是写一个有特点的人物。中年级写人的習作重在引导学生抓住特征把人物的某一方面写清楚。而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例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可见,对学生的选择素材、有针对性的细节描写等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只需要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达到“会用针对性的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便可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教学的最高目的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见解和观点,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挖掘和揭示这些表面结论与形成的思维过程,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深入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针对本班学生写作基础弱,大范围存在文章重点不突出、泛泛而谈的现象,设计了“片段习作,突破难点”环节。此环节借助智能学伴设计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判断题,引导学生学会针对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技术的赋能,使教师在此环节更清晰地了解到全部学生的思考状况,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只能即时了解积极发言的学生的学情,而往往无法了解部分表现欲望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大数据的指引下,教师挑选出选择不同答案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讲观点——“为什么选,具体理由是什么”“还可以怎么选,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例子”。乐学,方能善学;敢于质疑,方能勇于探究。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互相激发灵感,拓宽习作的范围,培养审辩思维。

三、信息技术与课后延展的深度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基于此,笔者把学生的观察记录贯穿于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以 “‘漫画老师”为主题,把课前观察记录、课内构思交流、课后分享评价三大板块连贯起来,提高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及实效性,同时为学生搭建平台,提升评价交流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习作指导课后会安排习作评讲课,以教师从习作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进行评讲,学生被动地听,收效甚微。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教师可在课后延展环节中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拍照上传QQ交流群,小伙伴互相欣赏习作,教师指引学生抓住本次习作的重难点进行评价,发现一个优点,提出一个建议。学生从小伙伴的评价中建立习作自信,也明确存在的问题,继而修改自己的习作。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无法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评价和交流,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各小组交流效果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生生之间存在人际交往的经历,认真倾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出评价和建议是批判质疑的过程,而学生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自己的理解和作品则是勤于反思的表现,从而在长期的训练和积累中学会学习,培养合作与沟通素养。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日益提升,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处理日常教务和班级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技术的赋能下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爱琳.论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J].黑河教育,2019(07).

[2]李军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策略[J].科学咨询,2021(18).

[3]孙晓萌.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J].环球慈善,2021(02).

[4]高玉凤.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几点思考[J].新作文:教研,2020(09).

[5]戴晓娥.整合视野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

[6]赵国宏,罗宇晨.重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标取向及要素结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8).

[7]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中小学教师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与实践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