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富
【摘 要】梳理与探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还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完整发展的学习思想。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任务,用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思想方法贯通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在任务群学习单元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彼此相融、互动互促的学习历程,梳理与探究是连接这两个学习历程的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随文识写,达成识字与写字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梳理与探究 大单元教学 学习思想方法 学习任务群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標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与呈现。大单元教学在本质上与语文学习任务群有相同之处,它与语文学习任务群内涵的整体教学思想一脉相承。大单元教学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化,是学习任务群学习要求的重要路径之一。我们不能把大单元教学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模式,而应该作为一种单元整体教学思想。在语文新课标四类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梳理与探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两个层面的梳理与探究:一是社会语言的基本规范;二是作家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前者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表达的规范,后者帮助学生在关注不同个性风格的过程中逐步认识自身的特点,为形成自己的语言特点奠定基础。笔者认为,梳理与探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还是一种促进学生完整发展的学习思想方法。
大单元教学的“单元”是指根据学习任务群要求、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的学习单元,不是教材单元,也不是内容单元。它在关照教材单元的体例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单篇、多篇、专题等多种形态来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阐述梳理与探究学习思想方法在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实践路径。
该单元选编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四篇课文,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紧扣课文积累词语、训练词句,“写话”为看图想象创编故事,整个单元课程内容属于“儿童生活”主题,载体为“童诗童话”儿童文学作品。《彩色的梦》是童诗,与该单元童话不是完全同类文本,可与该册第二单元“我爱阅读”《一株紫丁香》整合学习。这样,该单元其他文章可组成童话专题学习单元,确定主题为“阅读并创编童话,关爱自然和生命”,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主要学习组织形式。以下是该学习单元各任务、活动的设计及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设计核心任务,统领学习单元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核心素养导向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可以围绕学习单元的主题载体形式、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和学情特点设计。教师通过解读本单元学习主题及语文要素,设计核心任务如下。
同学们,学校已发布童话节海报啦!咱们跟随小动物、小朋友阅读童话故事,走进大自然,初步探寻童话的秘密,创编童话故事,积极参加学校童话节的“朗读者”和“童话故事征集”活动吧!核心任务中“初步探寻童话的秘密”需运用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法。
围绕上述核心任务,根据真实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情境,设计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先行表达交流,展现语言能力。
任务2:综合阅读鉴赏,经历梳理探究。
任务3:回归表达交流,运用写话支架。
任务4:录制朗读音频,完善童话故事。
二、教学建议:用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思想方法贯通基于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
任务1紧扣核心任务的情境,直奔表达与交流主题,学生展现语言能力,教师了解学情,推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实践活动提供依据。教师出示学校植物园、动物园和学生居住小区的园林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该单元写话中的四幅插图,想象创编故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看图说话。如果学生没有对该学习单元进行充分的阅读积累与鉴赏体验,其想象力、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一定贫乏。当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时,教师可以顺势转入综合阅读与鉴赏。
整合《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三篇童话,并在创编童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句,达成“创设真实语境—积极语言实践—积累语感—习得语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语言运用素养目标,通过梳理与探究,学生能发现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并积极地运用语言,体验创意表达。
任务2由多项活动组成,在阅读与鉴赏过程中的大概路径为:阅读语言材料—发现语言现象—探究语言运用规律。为此教师设计并开展了三项活动:通读课文,随文识字学词写字,梳理汉字规律;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发现语言现象;品读重点文段,探究故事的语言特点和运用规律。
学生通读《枫树上的喜鹊》一文,在默读、朗读中随文识字与写字,读出了对枫树、枫树上的喜鹊窝、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读好《沙滩上的童话》一文中的对话,读出小虫子的快乐之情,朗读感悟的过程就是探究故事内容和角色情感的过程。学生在随文学习生字词时,可以发现“阿姨”“弟弟”“妈妈”是一组称呼,“屁”“尿”“屎”是一组形声字,“教”是一个会意字,和“使劲”一样,均是故事中角色的重要动作,边读边想象动作,就能读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学习写字词时,《沙滩上的童话》中“周围”一词可整合该单元语文园地“书写提示”学写三包围、全包围的字。随文识字写字的过程就是梳理汉字发现规律、快乐识字体验汉字美的过程。
任务2的重要实践活动是通过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发现语言现象,品读重点文段,梳理探究故事的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
例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需梳理出故事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以及发展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时间及其变化的词语,时间变化能推动故事发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圈画三篇课文中“上个星期天早上”“从那天起”“今天早上”“转眼间”“忽然”“早上醒来”等词语,与看图写话中提供的时间词语“早上”“过了一会儿”“到了下午”“天黑了”相似。在读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梳理出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助于其清楚地讲述故事、创编故事,初步学习布局谋篇。
例如,要想准确描写课文中角色的心情,就需梳理出故事中描写角色动作、语言和心情的词句,发现语言规律。《枫树上的喜鹊》课后题:文中反复说“我喜欢”,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这道题不仅要求学生提取故事信息,还要求学生梳理出如何用语言表达出角色心情的变化过程。文中四次描写“我”喜欢:我很喜欢这棵枫树;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在心中称呼喜鹊阿姨,我真是喜欢极了;目睹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们,我真高兴啊!这几句话分别用“很”“极了”“真是”“真”形容喜欢的程度,结尾“我真高兴啊”独立成段直抒情感。《沙滩上的童话》课后题要求学生“注意读好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对比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故事高潮处“救出来了,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这一人物语言的表达特点。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懂得了在这里连续运用反复表达兴奋之情。《枫树上的喜鹊》一文中有两句反复表达喜爱心情的语句,第2自然段中: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第4自然段中: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这种恰当的反复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读者与文中角色、作者产生共鸣。
例如,在概述情景或生动地描写情景时,需探究语句隐含的语言规律。《枫树上的喜鹊》课后题: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此题需发现角色语言节奏的特点,根据语境补充句子。文中先有一段概述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的语句,再具体描写他们教学、生活的情景。这段概述中隐含着排比修辞法: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这个句子也出现在该单元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照样子,运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仿说“妈妈一回到家就忙起来了……”或“孙悟空……”。将语文知识巧妙地融入阅读与鉴赏中,能极大地避免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的功利性,学习过程更具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沙滩上的童话》一文中也有排比句: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歡呼着救出了公主。《我是一只小虫子》一文中有一段描写小虫子早上醒来后出行的情景:早上醒来,我在摇摇晃晃的草叶上伸懒腰,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我们就可以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这可是免费的特快列车呀!此段语句生动优美,隐含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一处经典的情景描写,值得我们梳理与探究其语言表达的特点。
上述列举的语言现象,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或许听过、说过,在阅读中也读过、写过,但所有学生不一定体验和运用过,这些语言现象的表达特点和运用规律,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和探究作者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即语言范式。在教学中,对比阅读是最直观、最快捷、最有效的梳理探究法,学生通过听、读、思考来分析探究;师生比赛朗读,梳理并积累语言范式,教师鼓励学生当堂背诵,形成个体语言经验,为后续学生在看图写话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范式这一任务做好铺垫。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学习并经历梳理与探究过程,这种亲历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
任务3在回归表达交流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该学习单元所学所得的语言知识,以及提供的插图、词语、语言范式等写话支架,来促进学习,如让学生当堂讲述故事,编写故事;学生交换写话内容,师生交流评价,教师适时示范例文;学生当堂修改写话内容,再次交流评价。整个过程始终运用梳理与探究的方法,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完美融合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
任务4在录制朗读音频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或学生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如采取师生互助、亲子合作、班级群内分享评价等形式,鼓励学生继续完善自己编写的童话故事,及时安排课内展示,交流参与整个学习单元后的真实感受。全班按评价表评选出优秀朗读音频和童话故事,参与学校童话节活动。
在上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学习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彼此相融、互动互促的学习历程,梳理与探究是连接这两个学习历程的思想方法,在学习过程中随文识写,达成识字与写字目标。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发挥想象,感受童话故事角色形象和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初步欣赏故事中语言文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鼓励学生表达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在说写输出中实现审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