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英春
自2019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使用统编本教材,这套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同时又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其中。语文教材再次全国统一,这给不少教师带来了新的疑惑,如有的教师认为重点教好、用好教材,要减少阅读量。针对这一问题,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新教材虽然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但还需要教师去‘加码。建议老师们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课外阅读的文章。”
结合多年来“1+X”海量阅读的研究与实践,落实统编教材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鼓励广大教师继承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继续推行大量阅读;倡导以生为本,让学生完整地理解学习内容和建构知识,从碎片化走向建构化,再到个性化,并真正形成“阅读、观察、书写、思维和表达”等基本技能,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下是我们对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界定、实施和评价所做的思考和探索。
一、大单元教学是什么
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它不是将几篇课文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求組成单元的文章必须在某一点上具有内在的联系,能通过大单元学习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并提高某方面的技能。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我们在选取教材外组文和整本读物时,是非常慎重的。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学习特点,并依照学生认知及心理发展规律,我们精心选文、科学编排,达成了系统化和序列化课程框架。下表呈现的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程内容:
二、大单元教学怎么做
大单元教学的内容,涵盖了教材本身的内容、拓展的组文以及整本书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因此,确立明确的单元目标,并以此统领各个课时的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各级目标确立后,还要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以便及时检测和评价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
1.聚焦大单元目标,分梯度确定每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保证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它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材料的选择、内容的规划、教学程序的开放、测试前的准备等全过程。
备课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备一课是一课。在确定“大单元目标”时,首先要读读“单元导语”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找到本单元“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两方面的单元目标。然后,再对话每篇文本的具体内容,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找到在大目标之下的分梯度目标,按规范的教学目标四要素(行为主体是学生,行为动词可检测,行为条件有范围,表现程度有底线)准确描述出来。
以下呈现的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的具体目标。
2.根据每课时目标的特点,设计不同课型
“最好的设计,是以终为始。”大单元教学,依据大目标,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单元课型,具体分为: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组文阅读课、读写结合课、习作表达课、整本书阅读课、复习巩固课等。这些课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教学整体。
课型不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单元预习课,重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提出疑难问题,便于精读课以学定教。其基本流程是:读读导语,寻找目标——圈画字词,正确读文——难读句段,再读正音——全班交流,感知内容——字词归类,指导书写。
精读引领课,重在以例悟法,强调一课一得,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吃透文本,坚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渗透文化修养及道德情感双线并行。其基本流程是:链接生活,明确目标——借助文本,认知目标——拓展阅读,实践迁移。
组文阅读课,是根据精读课例所体悟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能力,选取与精读课文内容相近、主题相关的一组文本,遵照课程目标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种课型。组文阅读课,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读书效益的最大化;贵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审美;重在引领学生“反三归一”,形成能力。教师要基于目标,精心选文,设计活动,板块推进;要让学生更加自由主动地学习,师生时间可二八分配。其基本流程是:复习回顾,方法再现——工具助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提升思维——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整本书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读整本书。其指导策略要因书而异,或预设猜想,或圈点勾画,意在使学生徜徉书海,激起阅读兴趣,静享读书乐趣,养成读书志趣。其基本流程为:导读课,多猜想,重在激趣——自读课,多自悟,静静品赏——分享课,有方法,提升思维——延伸课,多途径,关注生活。
三、大单元教学的评价
好的评价,对教师来讲可明确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促使教师进一步地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于学生来说,可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还能加深对学生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起到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教学评价要不忘“初心”,牢记大单元的总目标和每课时的分解目标。首先,要从教与学相统一的角度出发,以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确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制定实用的评价工具,设计科学的评价程序。然后,要及时对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与反馈,避免依靠经验和直觉进行主观判断。
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态度、倾听表现等,可以采用教师鼓励、学生点赞、小组评比等方式进行及时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每课时的学习任务完成。大单元教学活动结束,依据每课时的量标评价积分和,就能较准确地判断大单元教与学的目标达成度了。
总之,“大单元教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元,多种课型梯次进行,教学目标螺旋上升,从根本上改变了语文课程课外阅读量不足、课内外阅读脱节的现状,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北京华樾教育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