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携手上好“大思政课”的探索与创新

2023-06-19 03:32马福运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马福运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意味着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重大转变。

河南师范大学聚焦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打造“大思政课”的有力抓手,以学校师范专业本科生为课程产出主体,创办“红孩子学校”,探索解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性不足、区分度不够、资源整合不充分、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贯通式备课、行走式教学、沉浸式实践等方式,形成了思政课教师培育大学生、大学生影响少年儿童的思政教育双向育人“代际链条”。

一、贯通式备课:红色基因激活思政“金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关键要看思政教育能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学生素质。

“红孩子学校”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设立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以及河南省中共党史协同研究基地、河南省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研究中心进行建设,以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创造性地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活动。在备课过程中,“红孩子学校”充分发挥中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重点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发展需要、行为素质养成规律等,使备课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打造优质课程,用红色基因激活思政“金课”,是“红孩子学校”的不懈追求。针对大中小学生年龄段认知特点,“红孩子学校”遵循由外而内、由表入深的规律,用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在“红孩子学校”,每一节优质“红色故事课”的出炉,都要历经“三报告三筛选”的严格打磨考核,即一轮申报选题、筛选课程方向,二轮模拟试讲、筛选内容优劣,三轮终讲打磨、筛选细节。通过层层打磨、严格审核,最终打造出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思政“金课”。

截至目前,“红孩子学校”已举办集体备课研讨会70余次;通过集体备课会、寻访英雄、口述史访谈等方式打磨出60余节红色故事精品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讲师队伍;先后邀请省内外50余名中小学一线名师、全国红领巾巡讲团成员指导集体备课会;寻访英雄足迹,将英雄故事素材融入备课内容,让历史故事得以在课堂上再现;开展口述史访谈活动,为备课提供红色故事素材,多次奔赴红旗渠,听红旗渠除险英雄杨朝花等人讲述亲身经历;举办未来卓越思政課教师论坛,采取经验分享、小组合作、情景体验互动的形式进行理论研讨,最大限度模拟备课环境,提升备课质量。

二、行走式教学:红色巡讲传递育人薪火

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大思政课”要善用课堂教学,巩固好课堂教学的本体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坚守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传递好育人薪火,要坚持“内容为王”的教学理念,守好、站好、用好“大思政课”,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用新技术创设新课堂,在强化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师生双向互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红孩子学校”始终秉持“接地气、聚人气、增底气、有灵气”的授课原则,以启发式宣讲为主体,结合情景仿真式教学、构建讨论式交锋、引导反思式阐述、趣味文娱式体验等多种教育教学模式,辅之以必要的任务驱动、角色置换、思维延展等创新型教育教学手段,深入受众群体,开展巡讲活动,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讲机制。

目前,“红孩子学校”已举行“大手拉小手,一起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主题巡讲、“学雷锋活动月”主题巡讲、“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巡讲、“开学第一课”主题巡讲等活动500余场。一个个生动的党史故事、一幅幅精彩的历史照片、一位位鲜活的英雄人物、一段段动情的现场讲述,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一堂精彩的思政课,让爱党爱国的种子扎根学生心中,学党史、悟思想、强信念、明方向,不断汲取红色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信仰的种子,坚定“一起跟党走”的信念。

三、沉浸式实践:红色足迹释放思想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大思政课”应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的战略思考,是推动“大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要义。

随着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沉浸式体验,让课程内容和形式丰富起来,既体现了不同学段特点的课程内容建设,又不断增强“知”与“行”之间的耦合,有力支撑起一体化建设的架构,打通了入脑入心的“最后一公里”。

“红孩子学校”致力于搭建实践平台,与众多红色基地、研修基地建立实践渠道,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前往红色基地或研修基地进行研学,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接受思想洗礼,在感悟和弘扬红色精神中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与远大追求;通过网络平台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旗渠精神、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等8个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项目,充分利用短视频和微平台等丰富学生交流方式,为教学方式变革提供了诸多素材与选择,推动“融媒体+”网络延展式教学走深走实;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使学生享有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洗礼,在实践体验中受教育、长才干,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陶铸奋斗精神。

总之,“红孩子学校”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实践新课堂、网络微课堂充分结合起来,推进思政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生活场、实践大舞台、网络新空间,走出了一条具有师大特色的“大思政课”改革创新之路。在“红孩子学校”,大学思政课教师由“授课宣讲”转变为给学生“指导磨课”,大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授课主体”,大中小学生在交互式分享、沉浸式体验中形成了思政课堂双向育人的完整“代际链条”。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