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由于年龄和阅历所限,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容易感同身受,对于蕴含其中的价值也不能充分理解。
为此,教师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
一、依托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汉字符号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印记。笔者在开展《日月明》这一课的教学工作时,对会意字的造字方法进行了讲解。教学“明”时,笔者启发学生日在白天散发光芒,月在夜晚照亮大地,合在一起就是明亮的意思。低年级学习的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比如《小青蛙》一课展现了“青字家族”的识字方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会意字、形声字的同时,也掌握了汉字背后的文化信息。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部分编排了经典诗词,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识字教学中还能通过读儿歌、猜谜语、对韵歌、诵童谣、绕口令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例如,《姓氏歌》以儿歌形式为我们介绍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古对今》采用对子的形式向我们展现了自然之美,而《传统节日》用“三字经”的形式为我们介绍节日习俗及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学生在识字、朗读中自然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二、结合阅读教学,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小学生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所以,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充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与节日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加深其直观印象。其次,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相关知识,帮助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最后,教师在教学祭扫这一场景时,可以配上《清明》這首古诗,并配以朗读音频,让学生通过聆听增强情感体验。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将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
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节日是极为重要的文化载体,结合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知习俗、懂习俗,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意义重大。
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前,动员学生搜集资料、分享资料,进行一次“端午知识我来讲”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秋节到来时,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诗词诵读”活动,跟随古人看一看他们笔下的中秋,感受诗人的情怀。通过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学生感悟了诗词,语文素养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是极为重要的,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关键所在,也是小学生正确“三观”树立的有效途径。
(责 编 阿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