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丽
【摘 要】德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已经成为教育的风尚,各个学科都在探讨教学与德育的整合措施,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在把握学科特点和学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效整合的措施,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德育教育;教学路径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德育价值,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有不少美术老师并没有将德育与审美能力提升无痕结合,美术学习仍然处在一个较低、较为浅显的层次,学生无法习得深层次的内容。如果无法深入研究美术教学,学生只可能获得技巧类的美术知识,而蕴含于美术教学中的隐性目标则无法实现。为此,将德育与美术教学整合起来,能够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载体,实现课堂增值。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课堂缺失德育教育
研究当前美术教学,不少课堂主要的内容还是美术技能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主要围绕绘画知识等。美术技能学习虽然是课堂的重要目标,但不是总目标,而缺失德育教育则无法让课堂的隐性目标得到体验,这样的教学将导致蕴含于美术学习中的各种其他能力培养无法得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不能单纯重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德育的渗透,应该基于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重视德育渗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美术的兴趣不高
美术学科具有抽象性,学习难度较大,不少学生会因为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而产生放弃心理,导致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巧妙融入德育则能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如果教师能运用一些趣味故事,引入新颖的学习模式,则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为有趣,从而释放德育融入的价值,促进学生积极克服困难,提升美术综合能力。
二、小学美术德育教育路径探讨
(一)使用形象化的手段
美术课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直观性,美术课上的内容也大多是展示一些图片。简短的文字加上大量的图片展示方式是美术教学的传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美术课更加有生命力,而且学生观看图片的过程就是与知识对话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式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走进文本深处。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直观性强的特点,让这些形象成为传递的工具,让学生也能够得到最佳的审美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与鉴赏有关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和体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图片的想法,并在学生鉴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思考,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教学五年级上册第10课《水墨风景画》为例,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思考:“欣赏课本中给出的插图,自主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水彩世界,然后向其他学生进行分享,你感受到了什么?”在听到教师的任务以后,学生自主欣赏《书墨菊》《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绘画作品,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画讲故事。学生A 回答:“当我身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中时,我仿佛来到了那个世界,一点一滴的水墨都成为我眼前的世界,我身处其中,不能自已,在水墨的世界中舞蹈与旋转。”当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进行自由的发言,以期每个学生都能从图画里获得一些真实的想法和感悟。最后。教师借助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想象,然后让学生去感知图画里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清明上河图》,让学生在影片中进一步体悟水墨画的趣味。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超越美术技法的问题,如:“从这些水墨画作品中,你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意图?”这样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画中跳出来,延伸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情怀,从而完成道德教育的目的。
(二)借助练习演示的方式
美术作品是需要练习的,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绘画中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才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对那些图画世界才会有更深刻的认知。所以,在美术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绘画的技巧,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创作,然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在绘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一些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
素养。
以教学三年级上册第1课《哆来咪》为例,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感知色彩,让学生发现色彩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然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利用色彩进行绘画。教师要将这一教学目标与小组合作教学进行结合,以此训练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课堂要求:“小组合作运用水彩笔、油画棒、彩铅、水墨等工具进行创作,以期用不同的颜色打造一幅具有特色的艺术作品,当全班学生制作完成以后,小组成员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要說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当教师布置完任务以后,学生便开始进行相关的创作。当学生完成绘画作品以后,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并邀请学生阐述创作意图。以小组A为例:“我们创作的作品名字是《海的故事》,以蓝色和白色为主,并借助蓝色的深浅程度来展示海的深度。”当学生讲述完成以后,教师对该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并且教师要让其他学生对该生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你从他们的作品里得到了什么信息呢?”当教师提出问题以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认知。借助这样的活动方式,全班学生不仅能够参与到创作的过程中来,还能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的时候锻炼自己的作品鉴赏能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与作品展开对话交流,完成最初的教学目标。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无形获得了合作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与道德品质。
(三)开展作业讲评方式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脑海里有各种新奇有趣的创意,教师要善于借助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说出他们脑海里的创意,从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布置完任务以后要善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反馈,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的最大效用,让学生能够从作业中有所收获,以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来帮助学生意识到认真做事的态度,从而完成德育。
传统的美术作业讲评方式大多专注于学生作业的外在形式,即教师夸奖几份优质的作业然后批评几份质量较差的作业,此类评价作业的方式较为粗糙,学生并不能从原有的作业中获得相关的启发,也就不能够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变评价作业的方式,在注重评价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的过程中来,从而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比如,在学完三年级上册第14课《纸盒之城》以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课本上所提供的操作步骤制作一纸盒。当学生交上自己的作业之后,教师不能仅仅评价作业的质量为学生进行打分,而应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介紹作品背后的故事,制作的过程。当学生介绍完这些内容以后,教师为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从而保证评价内容的公正。可以说,教师要善于更新作业讲评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从作业中有所收获。而且,教师讲评作业的环节也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环境中能够取长补短,逐步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在讲评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不仅对待作业,更要对待生活中的小事,这种德育方式并不生硬与突兀,能够被学生很好地消化吸收。
(四)运用课堂讨论的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学生的交流讨论,学生完成美术作业的过程往往比较闭塞,他们往往缺乏与其他学生展开交流活动的机会。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在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会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锻炼学生与人为善,和平交流的意识。
比如,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你家乡的古建筑是什么样子的?”在收到教师的问题之后,学生首先在大脑中进行构思,然后组织自己的语言,与同学一同进行课堂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答案中获得有异于自己想法的内容,并帮助学生及时更新与扩展自己原有的认知。比如,某个学生会说:“我家乡的古建筑是红色的砖房,屋前屋后都种着树,屋顶是尖尖的。”另一个学生会说:“我家乡的古建筑是小木屋,用竹子建构而成。”总之,在这个讨论活动中,学生的想法五花八门,他们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回答。其他的学生在听到这些回答时也会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在之前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教师可以趁此机会与学生讨论古建筑保护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爱护身边的建筑,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当学生讨论完成以后,教师便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完善自己头脑中的设计图,并将自己头脑中的作品用画笔画出来。
(五)借助课外实践
课堂并不是教学与学习的全部,尤其是对美术学科而言,学生应该借助多样的途径学习美术知识,进行美术创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五年级上册第2课《家乡的古建筑》的时候,可以借助播放影视纪录片《美丽中国》《河西走廊》让学生进行形象的感知,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更新与发展自己原有的认知,获得艺术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下一些著名的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真实的古建筑,为学生的想象搭建一个基础。在展示完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这些真实的建筑与自己想象中的房屋的差异。另外,当教师展示完这些基础的影片和图片之后,教师可以开展“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走进当地的一个建筑模型,然后让学生进行绘画,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画出新意。并且,教师还可以开展“我是调色小画家”这个活动,即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同的城堡图,让学生为这些城堡进行配色。总之,借助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激活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的世界里能够自由和天马行空地想象。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德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更要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在教学与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道德品质与综合素质。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打破原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切实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行德育教育。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借助形象化的图片、演示练习、作业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从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健康审美意识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张倩文.小学美术德育教育路径[J].清风,2021(16):40.
[2]刘鑫淼.小学美术德育教育路径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