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叶
【摘 要】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由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许多刚上小学的孩子都会感到不适应。针对这种大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开展有效的衔接教学工作,是保证大班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和生活节奏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大班的幼小衔接教学中,要加强对大班幼儿的心理教育,同时要积极地帮助大班幼儿为升入小学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本文就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策略的实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策略
幼小衔接是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时期。儿童的各个发展阶段具有独特的、有序的、持续的特点。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都有所不同。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正确了解幼儿发展现状,有助于把握其发展动向。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从课本中学习,接受教育。这一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也会被课本知识直接影响。因此,要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以减轻幼儿在步入小学后的压力,激发其自主性。同时,在进入小学阶段后,幼儿对环境的适应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对此应该更加关注。
一、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施意义
(一)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节奏
大班幼儿步入小学,是其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是,许多大班幼儿在刚进入小学时,往往因为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与学习节奏,导致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问题,对其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使大班幼儿更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必要在幼儿教学中积极地实施幼小衔接。
(二)有利于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越来越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學习需要。随着知识难度的提升,要想使幼儿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改变他们精力不集中的习惯,使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另外,与幼儿园相比,小学学生的作息时间、师生关系、学习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变化。如果在幼小衔接阶段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则很有可能使幼儿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畏惧,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三)有利于减轻父母的焦虑心理
现如今,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心,甚至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表现出焦虑情绪。(1)许多父母担心幼儿年龄小,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2)幼儿园的知识相对于小学来说要简单一些,主要是一些生活中的小知识,比如让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但是进入了小学,学习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难度也会逐渐增加,许多父母担心幼儿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所学知识有效吸收;(3)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许多幼儿性格内向,其父母因担心幼儿在升入小学后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受到孤立。针对以上导致幼儿父母焦虑的原因,通过对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帮助幼儿提升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可以有效地促进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缓解父母的焦虑。
二、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施误区
(一)违反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认为,幼儿园的幼儿正处在前运算发展阶段,主要是靠形象记忆来获取知识,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是非常具体的,而拼音、汉字、数学等的符号则是相对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幼儿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通过直觉获得直接的体验,在6~7岁之间其思维水平发生质的改变。幼儿能够进行思维操作与心理运算,也就是说,他们会进行系统化的思考,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在小学阶段,幼儿才可以逐渐接触与学习拼音、汉字、算数等。学习和认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幼儿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不要强迫他们去学习,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二)干扰正常教学秩序,阻碍幼小衔接的有序发展
部分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名,预先对幼儿展开小学教育,干扰了正常的幼儿教学秩序。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不仅要为幼儿的学业做好准备,还要关注幼儿的社会性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真正的幼小衔接不应该是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小学知识,而应该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身体、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有的幼儿园打乱了教学计划,把一年级的教学活动提前到幼儿园,这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相适应,使幼儿以错误的方式学到表面的知识。在现实教学中,许多一年级教师反映:大部分幼儿的握笔习惯、写字笔顺、拼音拼读并不正确,很大的原因在于在幼儿园里接受了错误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予以纠正。
(三)幼小衔接工作的单向化
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的工作,从心理层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在小学阶段,许多教师并不关心幼小衔接,也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初入小学阶段的幼儿进行幼小衔接辅导。在此对比下,呈现出幼儿园对幼小衔接过分关注,而小学教育对此明显忽视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合作,使幼儿教师很难了解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不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去做简单的模仿。而小学教师又不能理解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心理变化,导致幼儿虽然在幼小衔接阶段表现优异,但是进入小学后仍然会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不能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影响其学习。
(四)父母观念落后,影响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孩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越多、学习的速度越快,则表明其越聪明。所以,在当今社会,很多父母都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其学习各种才艺,比如跳舞、钢琴、书法等。在父母的观念里,只要孩子掌握的才艺够多,就会更有优越性。在孩子上学后,许多父母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们的学业上,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其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关注。这种“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观念,对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因许多父母过于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了在幼小衔接中对幼儿的心理引导和生活协助,致使其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环境。
三、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施策略
(一)调整作息时间,培养幼儿的时间意识
与幼儿教育阶段相比,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更加深入,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是小学生的必修课。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通过制作教学课件来引起幼儿的注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小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在实践中,教师要主动与幼儿父母合作,逐渐提高对幼儿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幼小衔接的教育作用。同时,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对幼儿今后步入小学、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有很大的影响。对此,幼儿教师要从现实出发,注意调整幼儿的作息时间,注重对其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其系统化,以利于幼儿时间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强化幼儿主体性,培养积极的学习意识
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较强的主动性,在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时,能充分地表达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欲。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漫长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使幼儿认识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教学真正地围绕着幼儿进行。以往的教育工作虽然也是以幼儿为中心,但并没有真正以幼儿的学习需要为中心。这种方法并不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意识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长此以往,幼儿逐渐养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了幼儿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真正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要,要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予以幼儿亲身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其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会逐渐地从被动学习变成积极探索,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整个学习活动的主动权,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智力,提升交际能力
幼儿教育还应关注幼儿情感智力的发展。一般而言,幼儿的智商都是遗传自父母,虽然后天训练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但是需要长期坚持训练,效率相对低下。而情感智力的培养则更多的是通过训练来实现。当今时代,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智商发展,还要注重对其情感智力的培养,提升其交际能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情商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智商。幼儿教育应该重视儿童的情商培养,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教会其明辨是非对错。同时,要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体谅别人的感受,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学会留意别人的感受,观察别人的情绪变化,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说,这是培养幼儿情感智力的关键一步。
(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幼儿园的衔接课程并非必须要按照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教授。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幼儿感到无聊,甚至对学习感到厌烦。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天然的材料来指导幼儿。天然的材料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的,具有一定的循环性。教师可以借此来扩充教学内容。在选择创作素材时,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亲身体验与切身感受,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幼儿可以尽情玩耍,教师也可以安心地教学。幼儿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幼儿的视野,开发其思维。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发挥自主性,通过独立动手完成自己的创作。只有幼儿自己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才能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并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与探索,才能帮助幼儿达到学习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通过改变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卉.基于家长视角对幼小衔接现实问题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8):185-187.
[2]赵爱华,刘新宏.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与小学有效合作的三大策略[J].山东教育,2022(24):34-36.
[3]王立美.幼小衔接与小幼衔接双向转化的问题研究[J].吉林教育,2022(21):40-42.
[4]许婕.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3):74-75.
[5]潘晓敏,何晓艳.优化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2(Z1):156-160.
[6]李春霞.幼小衔接中,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Z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