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萍
摘 要:古代人物传记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古代人物传记研习”的研究意义重大。而将这一研究放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不仅对古代人物传记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价值,还可为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落实提供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策略研究
一、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研究评述
(一)“学习任务群”的理论阐释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以高中生语文学习实践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学”、学习的目标及结果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也就是说,在学习情境下,学习内容和资源需要经过教师的整合。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计学习任务,并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完成各种任务。
(二)“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的研究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是高中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从文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八大研习专题,古代人物传记研习便是其中之一。古代人物传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重要地位,数量占教材总篇目的四分之一,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回到古代人物传记本身,其中记载了众多王侯将相、布衣客卿,其人其事,姿态各异。古代人物传记通过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由外见内的人物外貌、形神毕现的人物情态、见心见性的心理活动还原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景、精神意志。精读、研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特色、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助于学生积累文史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传承民族精神。
(三)“学习任务群”与“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关于18个“学习任务群”的研究成果较为可观,但细化不均。本文所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的研究较为少见。此外,大多关于任务群的研究停留于理论的阐释和解读。为数不多的策略研究,也多是理论设想,缺乏实践或有待实践检验。事实上,教育理论终究要回归于实践,检验判断教学理论是否科学,也往往从教学实践入手。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的不仅是立足于课堂的分析和有效的策略,还需要实践后的反思,这是任务群落实的有效途径。
二、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设计依据与原则
(一)整合学习要素,转变教学模式
所谓整合学习要素,是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综合学习资源、整合学习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聚焦文本教学价值,彰显语文核心素养
“古代人物傳记”教学汇集了语言、思维、审美以及文化等四方面的教学价值,其教学内容设计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宗。首先,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要重点关注文言语感、语境意识;其次,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挖掘人物形象与具体生活背景的关系;再次,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要重视对传记文学写人叙事艺术的分析。此外,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要紧扣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挖掘古代人物传记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三)创建真实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视频导入、情节再现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与传记人物灵魂对话。首先要建立一个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常识认知的场域,从生活实际出发,创建与社会热点结合的教学情境,走进历史,把古人读活。通过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长思维能力乃至促进个性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四)紧扣任务群的特点,突出语文实践性
“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应贯穿于“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进行“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开展主题讨论、分组调查、成果展示等各种符合教学内容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实施路径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学习任务群“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研究成果和课堂实例,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任务群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究其原因是学生资源整合不到位、缺少文本细读、情境设置虚化;教师课时安排失当、任务设计缺乏目的性、教学方法选择上未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任务群落实形式化,未能激发学生钻研兴趣。下文将从不同维度就“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策略。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的教学策略
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首要目的是落实任务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落实任务群的理论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应用于教学中。传统文言文教学停留于文意疏通、字词理解上,而双新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紧扣素养性目标,聚焦学生知识获得方式的指导、能力的培养,综合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教学,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行为。
2. 创造真实情境,强化实践活动
个人情感体验、社会生活经历和学科认知过程是真实情境的三种指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的教学更应关注到真实情境的创建,并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从整合理念展开整体化情境创建、提炼社会生活场景真实语言运用情境创设、围绕学生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情境创造几个方面入手,以《屈原列传》《苏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三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为例,浅析如何高效创造真实情境,强化实践活动。
(1)教学准备
在开展教学工作前,需要做好教学准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教材内容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准备学习材料、创造任务情景以及拟定任务清单。其中,创设任务情境和拟定任务清单是重中之重。一是创造视听情境,通过多媒体播放屈原、廉颇、蔺相如、苏武等人的相关视频。二是创造角色情境,在精读文本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还原人物故事,把握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前完成以下两个表格的填写。
(2)教学过程
①告知情境,导读激趣
问题1:你在视频中认识了哪些历史人物呢?
播放人物相关经典影视片段,创建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②任务导向,成果展示
完善课前任务,梳理人物生平。
活动一:细读三篇传记,根据示例,完善三位传主的“人物生平表”。
活动二: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代表,展示图表完成情况,谈一谈自己印象感触最深的一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
③精研细读,感知人物
活动一:朗读课文,归纳文言基础知识,完成任务清单二。
活动二:研读三篇人物传记,探究人物形象,完成任务清单三。
教学过程的内容安排始终要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审美鉴赏与创造”。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常见文言文字词句知识,在对传记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依据语感,分析语言素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结合人物所处时代背景,在细节中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
④迁移训练,回归生活,唤起共情
传记人物与学生之间横亘历史的鸿沟让文本很难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共情心理,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穿越时空阻碍,深入传记人物灵魂。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解读文本和应付考试上,要结合时代共性社会热点解读传记人物。譬如苏武“面对受审,引刀自刎”,许多学生读到这个情节都大为不解,还有人认为苏武胆怯畏惧。教师可以结合中美外交博弈的案例,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外交家言行举止与国家利益的紧密关系,从而理解苏武维护国家利益、舍生取义的精神。
⑤读写结合,深度理解人物
活動一:写作训练,从廉颇、蔺相如、苏武、屈原等四人中,任选一位,写一写你对他生平事迹的认识与评价,并谈一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制定评价标准,同学互评,评选出优秀作业参加全班展示。
⑥回到历史现场,深度体验人物
活动一:剧本演绎,选择《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或《苏武传》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根据现场表现,共同评选出优秀表演小组。
在审美鉴赏的基础上创造性解读文本,传承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传记人物,引导学生以现代理念审视文本,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中,共同进步。
3. 专题阅读,多角度解读传记人物
在具体教学中,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料,多角度认识人物,分析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增强文化意识。这需要教师打破教材壁垒,连接必修与选修、走出单篇教学,开展任务群阅读、跳出史论模式,拓展同类比较阅读、注重迁移训练,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特质。
四、结语
本文结合学习任务群理论,对高中语文古代人物传记教学展开了研究,探究了“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古代人物传记”教学研究的现状、教学设计的依据与原则,探讨了相关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期望通过本研究为“学习任务群”教学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也期望学生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建构文言基础,提升审美能力,走进历史文化,与历史人物隔空对话,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荣生. 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14.
[2]走进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王宁[J]. 基础教育课程,2018(Z1):21-26.
[3]周莹. 不同学习任务群的整合策略探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19(08):34-38.
[4]刘飞.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布局、特点与实施路径[J]. 基础教育课程,2019(Z1):33-41.
[5]蔡可.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J]. 语文学习,2018(01):17-22.
[6]胡文慧.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古代人物传记研习”教学设计研究[D]. 岳阳:湖南理工学院,2021.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