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全国上下“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各校积极完善课后服务机制,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实行“双减”政策不仅是为中小学生减轻过重课业负担,还体现出了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不少省市的教育系统为确保“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实施作业革命、普及课后服务、从严监管培训机构、深化“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等措施,打出了一套落实“双减”政策的“组合拳”,受到了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然而,想要让“双减”政策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成效,不仅需要教育制度的保障与教育部门的监督,还离不开教师与家长教育理念的改变。因为教育理念影响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决定教学效果。“唯分论”影响下的“应试教育”理念在部分教师与家长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当我们的教育迎来新的改革时,便出现了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情况。
“双减”政策的落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长与教师的压力,减轻了家长“鸡娃”“内卷”的现状,但是却让不少家长的心里泛起了嘀咕,家长难免会想:“双减”政策下,孩子的课余时间增多、课业压力减小,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不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呢?家长产生这样的疑问很正常,但是这种问题的出现也说明,部分家长与教师缺乏对“双减”政策的深入理解。
“双减”政策为学生减轻了压力,但却没有放低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当前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反而比以前更高。这是因为“双减”政策顺应了新时代对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要求,将“素质教育”作为了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致力于避免学生的不良竞争,让学生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切实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综合实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热爱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未来的方向。同时,在“应试教育”的裹挟下,学生只能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于自己未来的选择、人生的方向缺少独立思考,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更不知道该朝着哪条道路发展,而“双减”政策的落实给了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也让学生有了更多思考与选择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在尝试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自主规划人生的发展方向,在探索中提升自我创新意识。
面對“双减”,教师与家长不必焦虑也不要惊慌,扪心自问:“我们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当家长与教师想明白这个问题,心中便自然有了答案。“鸡娃”激发不出创新力,“高压”下只能造出“做题机器”,“应试教育”更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相信没有人希望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变成“机器”,每一位教育者都希望孩子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阳光快乐、具有独立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
基于此,想要让“双减”切实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效果,家庭与学校的理念及态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另外,“双减”的落实从来不应是制度上的创新,而应是理念上的转变,只有家校共同摒弃“应试教育”的思维,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应在孩子“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携手共进,树立相同的目标,借着“双减”政策的东风,助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