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探究

2023-05-30 09:47黄婷婷
家长·下 2023年1期
关键词:长度测量游戏

黄婷婷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主要的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时会因个体的差异,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数学游戏,将教学和游戏进行紧密的连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学质量。

一、利用数学游戏进行课堂导入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一定的学习经验,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有一定的欠缺,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不能够完全理解,再加上小学生思维活跃,天性爱玩,注意力和学习关注力不高,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很难让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好数学游戏,并将其引入到教学的各个阶段,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为例,这节课是教授长度单位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导入时,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和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戏中完成课程的导入与课程教学的衔接。教师可以提问:“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了新书了,把新书拿出来看一看,这本书的长度和宽度是多少呢?哪位学生可以明确地告诉教师这本书的尺寸呢?”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书本的长度和宽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用自己的话描述出书的大小,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书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估算。在学生提出用尺子、铅笔、橡皮等工具对书本进行测量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是否一样。在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身边的物体出发,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测量的重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尺子去测量书本的长度和宽度。但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尺子的使用情况不同,得出了许多答案,有的学生说:“长26厘米多一点、宽18多厘米一点”,有的学生说:“长25厘米多,宽17厘米多”,还有的学生说:“长26厘米,宽19厘米”等,学生测量的长度和宽度之间存在误差。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答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指导学生尺子的正确用法。教师通过结合具体的实物,可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他们在互动游戏和动手操作游戏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关注力,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二、利用数学游戏营造课堂气氛

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识和教学功底,还要有创新的思想和眼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游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快乐、民主、和谐的游戏氛围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和游戏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更高效地理解相关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进行“分数”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分数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动漫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打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比如,教师可以以“蚂蚁分饼”的游戏为教学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蚂蚁,小蚂蚁在外出觅食的时候发现了一张饼,在面对如何分配的时候犯了难,每只小蚂蚁都不想背负太重的饼,只能进行平均分配,其中一只小蚂蚁说:“咱们一共是5只蚂蚁,但只有一张饼,我们把饼平均分配一下,每个人背这张饼的1/5。”另一只小蚂蚁说:“为什么是1/5的饼呢?”教师在这里提出问题:“1/5是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1/5”的含义。然后游戏继续进行,5只小蚂蚁各自背负着1/5的饼前进,但是由于饼实在是太重了,就由其中的一只小蚂蚁回去搬援兵了,现在一共有10只小蚂蚁,饼应该怎么分呢?游戏进行到这一步,有的学生很快就根据生活经验或者学习经验说出解决的方法:“搬饼的小蚂蚁,每人把自己的饼再分成两份,这样每一个小蚂蚁都能分到饼了。”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继续追问:“那现在每只小蚂蚁分到的饼是原来的多少呢?1/5的饼又是如何分配的呢?”学生在经过仔细的思考、交流和分析之后,从“1/5”“1/5的1/2”“1/10”三组数中找到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白了1/5和1/10之间的关系,用具体的游戏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了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的方式,在学生的脑海中建立了分数的数学概念。

三、合理设计数学游戏教学活动

小学是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埋下一颗热爱学习的种子,有利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对于新时期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单一枯燥的教学活动是阻挠学生进步的因素之一。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教师要将游戏的内容与教学的基础知识紧密结合起来,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还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基础的学习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入数学的世界,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结合在游戏当中,通过游戏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击鼓传花”与“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结合为例,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下第一个数,然后选择比较容易被传递的物品作为游戏中的“花”,以“S”形的顺序进行传递游戏,教师通过敲击黑板或者讲台作为游戏中的“鼓”,学生根据教师敲击的“鼓点”进行“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止的时候,教师要说出加法或者减法的运算,并说出下一个数字,让拿到“花”的学生快速地算出结果。比如,黑板上写的是5,教师就可以说:“加9”,学生需要在10秒钟内快速的算出得数“14”,然后以14为底,继续进行游戏;到下一个人时,教师可以说:“减6”,学生需要算出得数“8”。在游戏时,教师可以把每一次算出来的得数写在黑板上,方便教师根据每一次的计算结果进行题目的设计,学生也能根据黑板上的内容进行快速的运算,防止因游戏环节紧张,学生忘记前面一个结果的情况。在第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游戏进行升级,用接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考验。同样是以教师设定的第一个算式,比如“11-7”,学生采取接龙的形式进行游戏,第一个学生需要计算教师说出的算式的得数“4”,然后在得数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算式,比如“4+9”,下一个接龙的学生第一步需要计算出“4+9”的得数,然后再以得数设计出下一个算式,以此类推。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中来,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参与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和趣味性,而且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也起到了積极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数学游戏进行复习巩固

数学的学习具有完整的体系和环节,在课程的教学阶段重视的是新知识的讲授,在复习巩固的阶段重视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运用和训练了。教师要利用数学游戏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不仅能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还能帮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针对复习和巩固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竞赛类的游戏,利用竞赛游戏的特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例如,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知识竞赛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并积分,最后以积分的多少来判定最后获胜的队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实现共同目标。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比赛环节。第一环节:“知识抢答”,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拍拍铃”,学生抢答需要拍下“拍拍铃”,根据声音响起的先后顺序决定抢答的名额。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进行角色的划分,让反应敏捷的学生拍铃,其他的学生需要在拍铃结束时,计算出结果,在5秒之内做出回答,回答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5秒之内回答不出正确的结果,扣一分,并且不可再参与此次的抢答。所以,这个游戏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竞赛得分。第二环节:当第一个竞赛环节结束后,需要进行小组之间的两两对决,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抽到相同的数字则视为一组,两组之间分数高的小组可以选择是先出场,还是后出场。然后双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乘法的运算,在相同时间内计算出的结果多的一组获胜,积五分,输的一组不得分。第三环节:这个环节是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各小组之间进行知识的互答,相互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超出学习范围则视为故意刁难,扣一分;对方回答错误,本队积一分,对方回答正确,对方积一分。在游戏的最后,把三个环节的分数进行累计相加,得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如果出现分数相同的现象,则进行最终的加赛,由教师出题,题目难度增加,进行知识抢答,五局三胜,最终获得胜利的队伍可以获得奖品。在游戏结束后,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经过游戏中不断地巩固和练习,学生的乘法口算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敏捷度也有明显的改善。

五、布置数学游戏类课堂作业

在实际的游戏教学中,除了设计游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对课堂作业进行游戏改良,把传统的作业形式用游戏的方式体现出来,不仅让学生对课堂作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对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游戏类的课堂作业中不仅能充分感受到作业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在游戏类的作业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设计游戏作业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再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作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做作业当中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每次为学生设计游戏类的作业时,要在学生呈现的作业结果中进行分析和反思,找到游戏作业的不足,并及时地进行改正,不断地发挥教师勇于创新和不断学习的教学品质。

例如,在设计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设计趣味化的游戏互动作业。第一,用“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为图片中的苹果、扫把、猫咪、建筑楼选择合适的高度,给出的四个答案分别是:18米、8厘米、1米、40厘米,学生需要用连线的方式给出正确的答案。第二,用“希沃白板”为学生设计“摘水果”的游戏。为物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在苹果树下放四个大篮子,篮子里有一些物品,但是缺少了长度单位,学生要在苹果树上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放在指定的篮子中,错误的长度单位是放不进去篮子里的。学生分成四组依次上台进行游戏,根据篮子里出现的题目,摘取合适的苹果。每个学生可以摘两个苹果,直到所有的学生都完成了游戏,游戏结束。第三,路径选择游戏。小蜗牛放学回家,需要办两件事,一是去图书馆还书,二是去文具店买笔,然后才能回家。这4个点之间形成了一个四边形。小蜗牛距离文具店3米,距离图书馆6米,图书馆距离文具店5米,三个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文具店和图书馆距離小蜗牛的家都是3米,让学生为小蜗牛选择最近的路线。第四,距离测量游戏。教师引导学生对班级内的人或物进行测量,比如:手指长( )厘米;书桌长( )厘米;同桌高( )厘米;迈出的一步长( )厘米;黑板长( )米;谁比谁高( )厘米;谁比谁矮( )厘米等,让学生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实践测量作业,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对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游戏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机盎然,学生在游戏的世界中不断地打开思维,在数学游戏的引导下,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长度测量游戏
1米的长度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爱的长度
怎样比较简单的长度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