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探讨

2023-05-24 04:13朱建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5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

朱建业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努力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问题引领式教学法是以具体的问题为教学主线,学生可以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基于此,文章立足“双减”政策,并结合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组织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展开探讨,旨在优化小学数學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双减”

问题引领式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教学主线,借助问题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通过设计具体问题,达到“问题驱动”和“问题引路”的效果.随着“双减”政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度渗透,越来越多的教师强调应用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其中之一便是主动应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不再进行单调的知识讲解,而是发挥出数学问题的作用,用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助于达到“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要求.鉴于此,为有效组织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教师需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即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一、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双减”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进行学习、观察及实践时,可以将数学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强调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课堂教学“提质”的效果.数学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得以发展的种子,当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时,才愿意进行思考和产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在应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和组织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借助数学问题做到激趣引思,驱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与探究.目前来看,很多教师都是将“问题驱动”视为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的第一个环节,关键做法是根据新课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问题,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即为使数学问题发挥出最大价值,教师要确保数学问题的质量,优质的数学问题可以有更强的驱动力.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真实、趣味的数学问题可以有效吸引他们,可以驱动他们进行学习与思考,所以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坚持立足学生,充分考虑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与现实性.将数学问题有效融入学生所喜欢的生活情境或游戏情境之中,营造出学生所喜欢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问题,借助数学问题设计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一教学活动.比如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考你们,你们可以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借助这一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效联系起来,并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可对新课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考虑在课堂上创设基于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并进行思考.详细言之,教师可以围绕一块巧克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背景是“小张和花花在单元检测中取得满分,教师要对两人进行奖励,如何将一块巧克力分给两人?”学生根据问题回答:“每人可以分半块.”然后,教师继续拿出一大盒巧克力,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要将盒子中的5块巧克力平均分给两人,应该怎么分呢?每人可以分到多少呢?每人所获得的巧克力是整盒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这样的“分东西”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所以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每名学生都跃跃欲试,从而成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注重师生互动,吸引学生有效融入特定情境之中,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有效且主动进行思考.

二、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教师必须极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组织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探究,且要对“教”与“学”的模式进行革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可以起到两大作用,一是可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二是可以支持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尤其是可以促进探究活动的深化.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设计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有“问题引路”的意识,将“问题引路”作为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应用的第二个环节,借助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深入的探究.在设计“问题引路”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确保数学问题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必要时设计问题链,有一些问题的结论并不能一步得到,所以要分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

以“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认识小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问题,与学生一起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一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直观呈现超市购物后得到的收款凭证小票,与学生一起探究各种物品的价格,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小数.基于此,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说一说这些物品的价格有什么样的特点?”从而引出小数.学生发现小数的数中间会有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称之为小数点.通过第一步的数学问题及课堂活动,学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认识小数,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第二步,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会读小数吗?哪名同学可以大胆地读一读呢?”借助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因此给学生搭建了思考的阶梯.在学生读小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学生正确的指导.第三步,待学生会读小数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实际含义,比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呢?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呢?”“小东的身高是1米45厘米,现在要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呢?”“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呢?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在提出这三个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想一想”“做一做”的学习活动之中.

通过设计三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学生需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探究,待解答数学问题之后,学生自然可以有效认识小数,可以读小数和理解小数的含义,探究能力也因此得到培养.

三、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双减”背景下,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设计学生喜欢的交流活动.同时,教师要清楚意识到一点,课堂教学不可以“闭门造车”,必须注重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通过各种交流活动给学生提供分享与思想碰撞的机会,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形成结论和理解知识.因此,在设计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借助数学问题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与交流,将各自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大胆分享出来,对于存在的疑惑或疑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努力达到“问题交流,归纳总结”的理想效果.教师可以将“问题交流”作为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应用时的第三个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问题交流”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创造合作的良好条件,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善于引导学生将自身智慧发挥出来,提高学习与交流的深度,便于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建构,这也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提质增效的方法和技巧.

以“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教师应围绕“什么是分数”这一核心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借助课堂问题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深水区”.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平均分?”“什么是单位1?”“一份或几份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有效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这些数学知识.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进行互动与交流,同时,教师应该避免干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在“分数的意义”这一新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总结归纳,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学习,你们对分数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哪名同学可以大胆表达呢?”如此一来,课堂的主动权可以交给学生,学生进行表达、沟通及交流,营造出大胆分享、互相启迪、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自主概括总结,对新课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且要做到“让”与“引”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归纳概括.对于所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在课堂上解决,应该与学生进行交流,一起提炼总结出“分数的意义”,以确保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问题交流”活动时,应该分析解读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强调在课堂上鼓励每名学生做“小先生”.在应用“小先生制”这一教育思想时,教师可以围绕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他们大胆地做“小先生”,可以站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点和学习心得的讲解,或是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与交流.总之,在小学数学的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确保学生可以成為课堂的主人,且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四、借助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双减”背景下,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教师应该有“温故而知新”和“熟能生巧”的意识,强调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或练习.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练习,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点,也不能让数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对此,教师要积极改变,在课堂上加强设计练习巩固活动.还有重要的一点,小学数学的学习实际上是与具体问题打交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练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在应用问题引领式教学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可将“问题发散”作为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应用时的第四个环节,设计“问题发散,联系巩固”活动.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将例题作为核心,用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生成新的类似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应用课堂上所学习的新知识,如此可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为了确保学生的课堂练习具备有效性,教师要确保课堂问题始终聚焦于学习主题,将教学的重难点有效凸显出来.

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及应用”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以此确保学生掌握好这一重点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应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待学生成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利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这一课堂练习活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熟练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好实际问题.在“问题发散”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出示具体的数学问题,比如可以出示“现在有一个圆形草坪,已知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m,每平方米的草皮是8元,那么铺满草坪需要花多少元钱呢?”这一数学问题.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则教师可以让某名学生读题,然后让所有学生试做,学生可以不用写公式直接列出算式,如此可以节约时间,且可使学生被动地记忆圆的面积公式.再比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数学问题,即“现在想要制作一个圆形铁环,打算用一根12.56分米的铁丝进行制作,圆形铁环的接口处不计,那么圆形铁环的直径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呢?”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度引导,助推学生思维拓展,但是要避免过度干预和引导,而是应该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和熟练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的解题思维可以具有发散性与深刻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确定学生是进行有效的解题,避免课堂练习处于低效或无效状态,充分保证学生可以从课堂练习中巩固新知.

结 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问题引领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促使课堂教学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教师应充分肯定问题引领式教学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设计问题引领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围绕“问题驱动”“问题引路”“问题交流”“问题发散”进行设计,始终让数学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始末,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数学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玉华.基于“问题引领式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探析[J].新教育,2021(5):42-43.

[2]曹岗德.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1(21):61-62.

[3]李艳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学苑教育,2023(1):77-78+81.

[4]施冬霞.体验,让小学数学课堂如此精彩[J].求知导刊,2022(36):77-79.

[5]李绪龙.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分析[J].中小学电教,2023(Z1):74-76.

[6]吴亲.关于整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考试周刊,2022(47):108-111.

[7]曹如凤.因材施教,精准教学———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界,2023(3):47-49.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