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思考

2023-04-29 03:52尹桂清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历史课双减历史

尹桂清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虽然是非智力因素,但兴趣却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它对人们智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兴趣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策略有许多,在此,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思考以下几种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做到减负提质。

一、运用故事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故事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故事讲解,引入教学内容,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而且使历史教材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其实,历史本身就是故事,故事化教学和中学历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开展故事化教学是明智之举,更是对历史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索。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科学地选取和处理特定的历史故事,并运用熟练的技巧,穿插于整个历史课堂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借助历史故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时,以故事开篇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历史课多数安排在下午或上午的第四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尤为严重。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的一环。为此,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借助历史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同时,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二)历史故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 是很难的。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重点,也可以适当地引用一些历史故事,以达到化解难点和突出重点效果,同时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当然,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给学生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结束,故事留“悬念”

教材内容应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有了上一课的因,才有这一课的果。在一堂课即将结尾时,讲一个历史故事, 既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 又可以有效地调控学生情绪和注意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 因此要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兴趣在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动力和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

二、用多样的历史活动,浸润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开始逐步形成,喜欢阅读,喜欢思考,表现在爱问、爱说、爱动手。多样的教学方式正好可以满足学生这一特定阶段的心理需要。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多样的历史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浸润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描画历史

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历史图片、仿制历史物件,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地感受历史课堂的魅力。这样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目标,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在情感上获得了成功的满足。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制作、积极探索,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自然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历史竞赛季

在学习《三国鼎立》一课时,开展“三国故事会”;在学习《唐诗宋词》一课时,开展唐诗宋词朗诵大赛。这样可以与语文课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课中,适当地引入历史竞赛,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的理解,也自然地浸润了家国情怀,让学生对历史课更喜欢。

(三)巧用历史剧

让学生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如:学习八年级下《改革开放》这一主题时,结合我区战旗村的发展史,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八年级的孩子就自编自导自演了历史剧《春天的故事》。本剧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的发展为背景,围绕战旗村人在乡村发展中的感人细节展开。该剧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潜能的平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历史剧编演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初心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热爱。

三、巧用地方史的亲切感,调动学生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就教材讲教材,学生会觉得很烦,毕竟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离孩子们比较遥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乡土史,就会让遥远的历史变成学生所在家乡的、自己周围的、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件,这样可以缩短学生认识水平与遥远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化难为易,让空洞的历史知识变得真实而生动。另一方面学生由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可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所以,历史老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给学生适当穿插讲授一些家乡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历史沿革,让亲切的乡土历史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乡土历史资源融入历史课堂,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我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熟悉了家乡的历史,受到了革命思想的教育,也增强了对中国古代、近现代历史事件、人物的掌握,弄清了地方史与中国古代、近代史的关系,避免了历史课的枯燥、乏味,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史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策略,延续学习历史兴趣

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主题性而略淡化了时序性,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拘泥于书本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他们充足的空间自主学习。他们通过预习、自学可以消化大部分书本知识,上课时,这些知识就不用再次强调了,而我们要做的是扩展与深化历史教学。 这里的扩展与深化,指的是对历史知识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素养,比如说,在讲授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根据这个人物、事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可以充分利用“双减”背景下,学校的延时历史活动课开展学生讲座,让历史兴趣小组的学生在课下广泛搜集资料,在活动课开展讲座,还原历史人物的真面貌和历史事件的真相。历史老师再加以引导,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人物、历史事件。这样不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历史学科的拓展延伸方法很多,到历史遗迹开展研学活动、看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看《国宝档案》……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实现历史课减负提质,就要在历史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事实上,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策略有很多。所以历史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兴趣和积极探索的心。

猜你喜欢
历史课双减历史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