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探索研究

2023-04-29 00:44孔燕
《学习方法报》教学研究 2023年31期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高中生物

孔燕

摘要:随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高中生物学科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单元内容教学设计,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把重点放到生物学大概念上,明确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的方法,按照学习路线制定教学方案,创建学习情境,让学生深入地学习,提升科学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  学习情境

通过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单元教学模式成为生物学教学过程和探索的主要模式。经过实践证明单元教学有助于知识结构化,能够清晰地体现出生物学科的思路、方法和理念,为发展核心素养提供重要保障。单元教学需要预告归纳教学资源,把单元当作课程的进展单位,让教学活动变得灵活的同时还能让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全面和整体,让学生积极参加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对情景模式中获得知识整体的学习,不仅看到“河流”,也能看到“大海”。本篇文章对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组成细胞的分子”的教学方案进行举例说明,研究单元教学在生物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一、单元教学内容,结合生物学大概念

“内容聚焦大概念”是高中生物课程的基础概念之一,在运用单元教学模式时应对课程要求进行解析,把单元教学目标的示意图画下来,让生物学大概念作为单元教学的中心,教师按照中心对学生进行讲解,再补充新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产生变化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章内容时,教师应该把章节的内容具体地分析,按照章节难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可以按照“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办法,进行实验表演法、探究法、传授法进行授课,能够让学生学习多种多样的知识,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协助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让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认识到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征,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让学生认同科学是在探索和争论中发展的。

二、按照学习路线,制定单元教学方案

教师需要按照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写出单元教学教案,选用恰当的教学资源,根据问题的真实性,创建本单元学习的任务和学习情境,按照学习任务步骤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并按照正确的生物学重要概念进行总结,为学生发展生物学这门学科素养提供好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组成细胞的分子》这章内容时,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在预习蛋白质一节、课堂总结核酸的相关知识、复习巩固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时,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阅读教科书以及小组成员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结束后可以了解本单元的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基本单位、知道核酸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种类及分布,知道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并在小组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学习的重点任务,设计出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课堂中的学习内容。用“细胞的分子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延伸到“无机物包括什么、有机物包括什么”再延伸到“它们各自的存在形式和生理作用”,在掌握好这些知识后,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三、以单元教学为目标,提高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提高高中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背景下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落实的工作。基于核心素养要求进行单元内容教学,有利于核心素养的逐步渗透,而单元教学目标对单元教学起到导向功能,是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依据。

例如,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可以从生物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课本内容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生物课程的标准应该从目标内容所在的概念层次出发,建立概念框架图进行这个章节内容和其他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搭建出单元内容的结构,探索出具体小节内容中包括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为进一步教学任务做准备;分析出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详细分析学生本身已经拥有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与章节单元内容学习所需要的核心素质和修养,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结束语:单元教学应该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从中理解出高中学生的生物课程的基本概念,以生物学大概念进行解析、挑选合适的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提高生物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高中生物课的高效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高中生物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之我见
探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模块的单元教学设计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职高专《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立体化”的开放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