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与优化

2023-04-23 18:45冯天军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立德树人语文教学

冯天军

摘  要:立德树人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指引。教师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与优化研究,以语文课堂为依托,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朗读、比较、讨论、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文章以朗读、讨论、比较、实践为入手点,论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与优化。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和情感性等育人优势。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美、文道结合,有着极强的育人性。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特点,应用多样策略实施教学,借此实现其育人价值,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地。但是,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虽然组织朗读活动,但没有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思想道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但无法积累朗读经验,还难以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对此,在实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教学不足,优化教学策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在朗读中思索思想道德

朗读是借助声音,感悟、传递作品情感道德的活动。有效的朗读既可以使学生理解作品内容,掌握基础知识,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认知。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文本深处,思索思想道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背影》这篇课文的第6自然段是文章的精彩处之一。作者使用“攀”“缩”“倾”等动词,描绘了父亲翻越铁路月台的场景,展现了父亲艰难的动作,凸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学生朗读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此问题直指思想情感。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受到问题的驱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字词上,反复思索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有的学生提到:“一个‘攀’字说明了父亲翻越月台时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地面,用力支撑胳膊,将身体‘举’到月台上。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如此艰难地翻越月台,只为了给儿子买橘子。这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因此流眼泪,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之后,其他学生按照这个方式表述其他关键词的内涵。通过朗读、表述,学生感受到了真挚的情感。于是,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轻音乐,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进行朗读,深化情感。

二、在比较中品味美好品质

教材中选编的很多文学作品在宣扬美好品质。美好品质深藏于文字背后,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深入品味。在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和空间,单向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无法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好品质,还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较是逻辑思维的方式之一。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比较,透过语言文字,品味美好品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这首诗时,当学生朗读“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一诗句时,教师提出问题:是否可以将“叹”改成“哭”或“伤”?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替换字词,反复朗读体会,并认真对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具体场景,反复比较,发现不同。有的学生提到:“尽管‘哭’‘伤’也可以表现作者面临国破家亡时的悲凉心境,但是‘叹’字不但体现了文天祥悲凉的心境,还展现出了文天祥‘哀而不伤’的英雄气概。这一个字也与尾联相契合,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美好精神品质。”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鼓励学生继续朗读,读出文天祥的“哀而不伤”。如此,学生在比较中不仅品味了作品中蕴含的美好品质,受到了心灵的洗涤,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在讨论中感悟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文本内容的核心。讨论是学生深入文本的途径之一。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开放思维,建立个性认知,继而与他人共享,碰撞出思维火花,走到文本深处,感悟其中的民族精神,受到良好熏陶。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疏于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感悟民族精神。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民族精神,组织讨论活动,借此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立足愚公移山的行为体现了知难而进、艰苦奋进的民族精神开展教学。部分学生质疑愚公的做法,认为愚公的目标缺乏理智。对此,教师可以组织“愚公愚不愚”的辩论活动。认为愚公愚的学生提到:“人类无法靠一己之力移走两座大山,他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认为愚公不愚的学生提到:“愚公的行为是愚蠢的,但他的精神并不愚蠢。面对不可能,愚公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我们要学习的是愚公的精神,和他一样做坚守初心、始终如一的人。”在这样的辩论下,学生逐渐达成共识——要学习愚公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践行知难而进、艰苦奋进的精神。如此教学,学生不仅感悟了民族精神,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了综合素养的发展。

四、在实践中内化道德认知

实践是学生内化道德认知,践行良好行为的方式。语文教学讲求学用结合。同时,围绕立德树人的教学强调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实践良好品行。但是,部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将学生局限于课堂中,影响了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进行语文立德树人教学时,教师以学生的发展情况为立足点,以现实生活为载体,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内化认知。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然后,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习文章中描写苏州园林的语句,让学生储备语言素材,汲取写作经验。农村地区保留了许多传统建筑,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機会。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探访农村地区古建筑。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走进自己的家乡,观察古建筑,并调查其建造历史、风格和特点等。在活动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观察、调查,获取丰富资源,感受农村古建筑的魅力。最后,学生仿照《苏州园林》写作,介绍乡村古建筑,锻炼语言能力,宣扬古建筑文化。

五、结束语

在实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指引下,依据教学内容,组织朗读活动、比较活动、讨论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体验,了解学习内容,掌握知识,接受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洗礼,并将其转化为外在行为,塑造良好品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徐卉. 植根课堂  立德树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J]. 启迪与智慧(下),2020(2).

[3]张红霞. 立德树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2).

[4]王晓云. 着眼立德树人,深耕语文本质:初中语文教学与德育的融合[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

[5]黄丽芳.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 读写算,2022(21).

[6]杨新春. 实践活动  德润人心: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证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22).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立德树人语文教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