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3-04-19 03:57程祥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33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程祥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分析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并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以期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有效策略

引 言

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然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此,创设适应学生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其难以深入探究数学问题的本质和原理,导致他们在设计问题时往往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将问题情境与具体数学知识相结合,缺乏深度的思考和探究.另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认知情况,选择合适的难度.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使得学生难以从中获得启发与引领,也就缺乏了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制约了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且受固有的“教条化”思维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局限于课本知识范围和常规思维方式,忽视了其他的方法和思路,导致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二)创设情境过于形式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创设情境过于形式化的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注重问题的表面形式,而忽视了问题的内涵和意义,在设计问题时,只是简单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字和计算,而没有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故事背景,使得学生难以将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缺乏对数学的实际认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过分追求问题的技巧性和难度,而忽略了问题情境的丰富性和启发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对问题的设置只有一个明确的解法和答案,缺乏多样性和探索性,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提示.

(三)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和理解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然而,一些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特点,采用了普遍适用的问题情境,导致部分学生觉得问题与自己无关,难以产生兴趣和投入学习.且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统一的问题情境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有些问题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无法激发他们思考的动力;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则过于困难,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和兴趣.另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常常会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然而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问题往往无法构建出多样的问题情境,过于注重固定的解题方法和答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探索空间,限制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发展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可能.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问题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使学生难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

(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当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相关时,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主动投入学习中去.例如,通过设计与游戏或足球比赛相关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意义,从而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当问题情境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时,学生会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态度,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当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时,其中的真实场景、故事情节等元素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真实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促使其深度参与;当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时,会促使学生学会借助团队合作或与同学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协作能力,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

(二)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或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欲望.而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分析问题的要素、理解问题的意义、预测可能的解决途径等.这种思考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提示或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关键问题,来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一个关于几何形状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信息来推断未知信息,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解决几何问题的框架.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在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会逐渐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能够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建立起数学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桥梁.

(三)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过程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实际应用过程不仅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还能促使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例如,在商场购物时计算商品价格和折扣等,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的实践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从中获取实际应用的经验和技能.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趣味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同时,趣味性问题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比如,在讲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倒计时挑战赛,给学生分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尽可能多的加法和减法问题,看哪一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对更多的问题.如:给学生30秒的时间,问他们“从42开始,连续加上或减去2,最后结果是多少?”或者设计一个数字迷宫游戏,让学生解决一系列有关加法和减法的谜题,才能逐步穿过迷宫并找到宝藏.如学生在数字迷宫中需要回答从87开始连续减去9,会走到哪一个数字所在的位置?又或者使用有趣的图形作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通过计算完成相关任务.例如:给学生展示一组鲜艳的彩色球,每个球都代表一个数字,让他们根据加法和减法问题的描述,选择正确的球或者球的数量等.教师通过设计以上趣味性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中,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师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探究精神.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持续探索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先让学生想象他们生活的房间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构成的,接着提出问题:“你家的书架上有多少个长方体?”然后给学生一些不同尺寸的正方体模型,让他们自由地組合、堆叠和拆分,接着提出问题:“你能用这些模型组成一个更大的长方体吗?你能找到多少种不同的方式来组合这些正方体?”之后给学生搭建一个具体的情境,并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来解决问题.例如,告诉学生一个房间的长、宽、高,让他们计算需要多少个正方体才能填满整个房间,或者给定一个正方体的边长,让他们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和讨论,如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一个房屋模型,并计算模型的体积和表面积,再让不同小组之间展示和交流他们的设计思路和成果.教师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性质和应用,深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设计层次化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设计层次化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让学生在解决难度不断增加的问题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感受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和进步,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增强学习信心,以此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认知提升.以“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可以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开始,如让学生计算一个给定长宽数值的长方形的面积;对于学优生,可以引入更复杂的多边形,如三角形和梯形.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出多边形各边长或高度的数值,要求学生计算这些多边形的面积.除了基本的面积计算,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实际应用.例如,在教授“三角形面积”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底边长和高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然后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如计算一块三角形农田的面积,或计算一张地图上的三角形公园的面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收获,并逐步建立数学学习自信.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采取“设计生活化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性问题,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设计层次化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等策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逐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华海洋.试论基于新课程背景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3):152-154.

[2]张虎生.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J].科技资讯,2020,18(8):118,120.

[3]杨秀红.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助力小学数学教学[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11):48-49.

[4]马满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21(28):49-50.

[5]李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180-181.

[6]张学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8):172-174.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有效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