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思维探索奥秘

2023-04-14 15:49周娟
数学之友 2023年24期
关键词:转化思想解题教学应用策略

周娟

摘 要: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高效解题的思维方式.将其应用到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促进复杂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抽象问题直观化等,降低了学生的解题难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本文就以此切入,结合例题,针对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数学;转化思想;解题教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初中数学题目灵活多变,学生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陌生的问题,给学生的解题增加了极大的难度.面对这一现状,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题目的解答,教师在开展解题教学时,应适当融入转化思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陌生的问题熟悉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实际问题数学化等,以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快速解答.

1 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经实践证明,当面临复杂、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合理运用转化思想,可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求的问题进行转化,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答.

1.1 换元转化

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尤为常见,就是运用单个变量代替含有多个变量的方式,属于最为简单、常见的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通过换元转换,可将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单化,帮助学生迅速理清解题思路,减少运算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例1 解分式方程2x2+2x2-7x+7x+2=0.

解析:在解答这一题目时,如果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解答,就会遇到高次方程,超出了初中生已有的知识范围.此时,即可借助换元转化思想,先将题目进行适当变形,使其成为2x-1x2+2-7x-1x+2=0,之后通过观察即可找到需要换元的式子,设x-1x=t,则原来的方程即可转化为2t2-7t+6=0,随之解方程得出两个解,分别为2、32.当t1=2时,x-1x=2,解方程得出x=1±2.

当t2=32时,x-1x=32,解方程得出x=-12或者x=2.

因此,得出方程共有四个解,即:x1=1+2、x2=1-2、x3=-12、x4=2[1].

例2 解关于x的一元四次方程:x4+ax3+bx2-ax+1=0.

解析:这一方程中,最高次为4,题目超出了初中生已有的知识范围.在面对这一类问题时,首要问题就是降次.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本题目具备对称的特点,因为x=0并非是方程的解,即可将原方程转化为x2+ax+b-ax+1x2=0.

对其变形之后,就可找到换元的部分,即:x-1x=t,那么原方程就变为t2+at+b+2=0,Δ=a2-4b-8.

当Δ>0时,对换元之后的方程进行求解,得出t1=-a+a2-4b-82、t2=-a-a2-4b-82,之后将其代回x-1x=t中,得出原来方程的解为:x1、2=t1±t21+42、x3、4=t2±t22+42.

当Δ=0时,解方程得出t1,2=-a2,将其代回x-1x=t中,得出原来方程的解为:x1、3=-a+a2+164、x2、4=-a-a2+164.

当Δ<0时,方程无解.

由此可见,在一些难度系数比较高的解方程题目中,有的题目甚至已经超出了学生已学知识的范围,只要借助换元转化的方法,即可将原本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2].

1.2 等式转化

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等式转化也比较常见,常用于不等式的计算中.通过这一转化思想的应用,可将繁杂的不等式进行简化,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该题目.具体来说,在等式转化思想中,最为常用的有配方法、移项法等,学生在具体解题时,可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

例3 x的值同时满足不等式6x-2≥3x-4和x4-1<2-x2,求x的整数值为多少?

解析:这一题目形式比较复杂,旨在引导学生借助复杂的计算,将不等式的解集求出来.鉴于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时,就可结合题目观察,结合其对称性、传递性,确定出具体的转化思路.结合已知条件,可将其整理形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x-2≥3x-4①

x4-1<2-x2②;之后,再结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将原来的不等式进行转化,使其成为2x-23≥x-43③

x-4<8-2x④;对第二次变化之后的不等式组求解,解不等式③得出x≥-23;解不等式④得出x<4,因此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3≤x<4;最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要想同时满足6x-2≥3x-4和x4-1<2-x2的x整数值,即可得出最终答案x=0、1、2、3.

例4 已知a是方程x2+x-1=0的根,则代数式a3+2a2+2018的值是多少?

解析:很多學生在看到这一题目时,常常没有任何头绪,不知道如何进行求解.事实上,这一问题非常简单,只要学生运用转化方法,对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进行变形即可.对已知条件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只要采用合理配凑的方法,就可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构造起来关系.即:因为a2+a-1=0,所以a2+a=1;又因为a3+2a2+2018=a3+a2+a2+2018=a(a2+a)+a2+2018,所以将a2+a=1代入到原式中,得出:a3+2a2+2018=a(a2+a)+a2+2018=a+a2+2018=1+2018=2019.

可见,在本题目解答中,正是借助了转化思想,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进而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其求解[3].

1.3 变更转化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解题的时候,无需禁锢在某一个知识点中,可打开思维,立足于数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借助变更转化的思想,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另一个数学知识点,进而完成题目的解答.

例5 方程-x2+2ax+b=0的两个实数根,在方程-x2+2ax+a-2=0两个实数根之间,求a、b之间的数学关系?

解析:按照传统的解题思路,需要将两个方程的根分别求出来,然后再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对比,确定出a、b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一方法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并且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鉴于此,就可借助转化思想,为学生提供新的解题思路,即:立足于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将题目中的两个方程进行转化,使其成为两个二次函数:y1=-x2+2ax+b、y2=-x2+2ax+a-2.

之后,结合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即可简单地判断出两个函数图象的开口均向下,且具备同一条对称轴.同时,结合算理可明确函数y1=-x2+2ax+b的顶点坐标为(a,b+a2),函数y2=-x2+2ax+a-2的顶点坐标为(a,a2+a-2).最后,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即可精准判断出a、b之间的数学关系为-a2<b<a-2.可见,在初中數学解题中,可充分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内在联系,将某一个数学问题进行变更转化,运用另一个数学知识点进行解答,旨在降低解题难度,提升解题准确率.

1.4 数形转化

在初中数学解题中,数形转化尤为常见.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和形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部分,数和形既对立又统一,在绝对值、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数学问题中尤为常见.因此,在开展解题教学时,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渗透数形转化思想,使得在数形转化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6 如图1所示,△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B、C,如果函数y=k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和△ABC存在交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解析:这一题目难度系数相对比较高,如果学生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解答,很快就发现超出了初中生的知识范围,很难求解.此时,即可借助数形转化思想,结合题目中已知条件,以及图象辅助,找到解题的思路.在函数y=kx中,因为其属于反比例函数,当k>0时,k值越大,距离y就会越远;当函数经过A点时,为k左边的临界,右边临界则要满足和直线BC相切.由此即可找到解题的关键.将点A(1,2)代入到反比例函数y=kx中,得出k=2,此时,结合B、C两点坐标,即可得出直线BC的解析式y=-x+7.因为y=kx与△ABC在第一象限内存在交点,即y=-x+7与y=kx至少存在一个解.之后,联立得出x2-7x+k=0,要想使其至少存在一个交点,则Δ≥0,最终得出k≤494,因此k的取值范围是2≤k≤494.由此可见,针对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当问题中带有结合图象性质的数学问题时,就可融入数形转化思想,将原本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进而发挥图形的辅助价值,顺利完成该题目的解答[4].

1.5 模型转化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模型是对数学事物、数学问题的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工程模型.同时,模型转化也是一种常见的转化思想,在几何解题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当学生在解题时,遇到了不常见的几何模型时,就可利用模型转化这一思想,降低问题的难度,以便于学生快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例7 如图2所示,在一个圆柱形水杯中,在杯内壁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与B 相对的A处,蚂蚁要想从A处爬向B处,如何爬行距离最短?

解析:在这一几何问题中,要想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将AB两点连接起来.但是在本题中却是行不通的.因为该图形为一个圆柱,必须要将其展开成为一个平面图形,再将AB连接起来.此时,就可借助模型转化的方法,将圆柱展开成长方形,并将A、B两点确定出来(如图3所示).

如此,通过模型转化之后,上述的题目就变成:在定直线l上寻找一个动点P,使得PA+PB最小?针对这一问题解答,就可连接AB两点,并与直线l相交于Q点.在△PAB中,因为PA+PB≥AB(当且当PQ重合).如此一来,通过转化,即可运用所学的知识,顺利解答.可见,当学生在面临抽象的几何问题时,就可借助模型转化思想,将原本复杂的模型转化为更加直观、简单的模型,最大限度降低问题的难度.

2 基于数学转化解题思想的教学研究

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转化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工具.同时,数学转化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方式,可促使学生在数学转化中形成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鉴于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唯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重视数学转化教学,并将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首先,为学生营造问题转化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教师在开展解题教学时,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解题教学模式,拒绝“就题论题”的解题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本质规律.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解题教学时,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要立足于初中生已有的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思维发展能力,还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思考题目、探究题目,最终在探究的过程中,梳理思路、领悟内涵,切实掌握数学转化的相关路径和方法.

其次,关注学生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常常集中在解题结果上,仅仅是给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答出正确答案即可.很少关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情况.在这种解题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解题基本上都是“死搬硬套”的,一旦题目有所变动,学生就面临着无法解答的困境.面对这一现状,在优化数学解题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维时,就必须要转变传统过分关注解题结果的现象,而是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在解题中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通过适当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在针对性的训练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灵敏的数学思维,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再次,引导學生掌握问题探索的方法.在数学转化解题中,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用到正向、逆向、发散等各种思维方法.其中,正向思维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直接推导结论,属于一种常规性的思维;逆向思维则是从问题着手进行思考;发散性思维则是从题目中的某一个已知条件出发,开展多角度延伸,将当前的问题进行转化,使其成为新的问题.鉴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全面加强学生探索方法的训练,使其在日常解题中,逐渐掌握多种思考方法和技能,以便于在解题时灵活应用.

最后,提升教师自身的指导能力.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常常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指导能力直接决定了解题教学的效果.鉴于此,要想真正提升初中生的数学转化解题能力,教师必须要具备极强的专业素养,能够将转化解题教学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领悟其内涵.同时,教师还应具备突出的教学能力,能够结合转化解题教学的内涵,灵活组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学习中,逐渐掌握这一技能[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解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不仅仅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是数学思维、知识应用能力的集中反应,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鉴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在解题中常常面临诸多困难,致使其解题频频受阻.面对这一现状,就可融入转化思想,引导学生在换元转化、数形转化、等式转化、变更转化、模型转化中,促进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以便于学生在转化中,打开解题思路,顺利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刘学琴.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6):29-31.

[2] 陈健.巧妙转化 化繁为简——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2(13):16-18.

[3] 王志萍.转化思路 探索奥秘——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8):17-19.

[4] 丁帮琴.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21(30):15-16.

[5] 黄祖銮.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1(43):77-78.

猜你喜欢
转化思想解题教学应用策略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绽放”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转化思想在多元函数微分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浅论新时期中职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