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骏
摘 要:本文基于校本课堂模式研究,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苏科版八年级数学 4.1平方根(1)”,针对课堂的三个关键环节,确定目标、达成目标、反馈补偿开展了尝试探索,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校本课堂模式研究;核心素养;初中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核心素养.”[1]笔者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 4.1平方根(1)”为例开展校本课堂模式研究.
1 深度备课,细化目标——精确目标
细化教学目标的过程既是对整节课的设计、定位的过程,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过程.
苏教版八年级上4.1平方根(1)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目标为:1.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首先教学参考书给出的教学目标是合理,教师要利用这个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及框架:平方根概念——根号(符号)的教学——通过例题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从教师的角度,平方根的概念是非常的简单,但是因为这里涉及逆运算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接下来就是如何突破这个难点.既然平方根的概念是难点,那么就可以对照平方根的概念x2=a进行思考,因此选定二次方程作为载体进行概念辨析.
经过这样的思考后,最后定下本课的教学目标:1.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3. 会利用平方根的意义解简单的二次方程;4. 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其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精确目标其实就是厘清本节课“讲什么?”的过程,其核心就是在于深度备课,只有教师对知识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才能准确地设计课堂内容.
2 增加预设,精准提问——精炼过程
2.1 创设情境,引入新課
情境:设图中的小方格的边长为1,你能分别说出图中2个三角形的斜边AB,A′B′的长吗?
可以作为创设情境载体的内容有很多,例如:一间面积为15m2的正方形房间,它的边长是多少?剪4个直角边长为10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最终选用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作为载体的原因,一方面是从数学知识上它是连贯的,另一方面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的.
2.2 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活动一:研究:当x2=a时,x是什么数?使x2=a(a>0)成立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板书:平方根概念;±a;5的平方根表示方法±5.
在勾股定理引入后,用“研究:当x2=a,x是什么数?”作为过渡,并且提问让学生自己再举出一个例子,即体现数形结合,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受,为揭示抽象的平方根概念做好具体数值的准备,这也是突破难点的方式之一.同时给出“±a”的表示方法以及解决创设情境中A′B′的长为5,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平方根以及相关概念.
为了总结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教材采用了如下的方式: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请写出来;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9,5,925,0,-49,-8,-36.
这样的优点在于可以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为后面讲解开平方也是一种运算,以及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逆起到铺垫作用.对比后最终选定下面的呈现方式.当学生正确填空后,教师用提问“9的平方根是什么……”的方式也可以达到教材呈现方式的效果.
活动二:交流:在各括号中能填写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如果能,请填写;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与同学交流.
( )2=9,( )2=5,( )2=925,
( )2=0,( )2=-49,( )2=-36.
板书:总结: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活动三: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5是25的平方根;(2) 25的平方根是-5;(3) 0的平方根是0;(4) 1的平方根是1;(5) (-3)2的平方根是-3.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通常是唯一的,因此让学生理解一个正数开平方有两个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了活动三的有关平方根概念的辨析.
2.3 典型例题,形成方法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精确目标1、2)
(1) 25;(2) 1681;(3) 15;(4) 0.09;(5) (-5)2;(6) 0.1-8.
例题1在格式方面有两种呈现形式:
形式1:因为(±5)2=25,所以25的平方根是±5;
形式2:25的平方根是±25,即±5;
形式1强调的是通过平方运算求平方根,形式2重点在应用平方根的概念.从突破难点的角度,最终选定形式2.选定形式2不是结束,在求1681和15平方根的时候,教师通过提问“什么数的平方等于1681”和“±15是具体存在的数吗”来强调平方、开平方是两种互逆运算.根据学情,补充求(-5)2和0.1-8的平方根的例题,体现开平方运算与其他运算的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
例2 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精确目标3)
(1) x2=16;(2) 2x2=8;(3) 4x2-81=0;
(4) (x-1)2=9.
例3 已知3a-22和2a-3是正数m的两个平方根,求m的值.(精确目标2)
补充例题2和例题3是为了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开平方与平方是互逆运算.因此不是从方程角度提问,而是应当对照板书上平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认识,也为今后解一元二次方程提供依据.
精炼过程其实就是厘清本节课“怎么讲?”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掌握学情,理解教学内容,最终将这两者连接起来,达成教学目标.
3 巩固延伸 精准反馈
3.1 巩固练习,互动展示
练习填空
(1) 5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
(2) 0.0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
(3) 62536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
(4) x2=121 ,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_;
(5) 若代数式81y-1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则y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
为了便于控制时间,在纠错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普遍问题以及与本节课密切联系的问题.例如:x2=121,学生解答为x=11.这个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理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个就必须重点纠错;而62536的平方根什么?是因为学生忘记625是哪个整数平方,由于时间关系,纠正即可.
3.2 发展能力,拓展延伸
已知2x-1的平方根为±3,3x+y-1的平方根为±4,求x+2y的平方根.
前面的内容是已知一个非负数求这个数的平方根,本题则是已知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求这个非负数.其目标本质还是要了解開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逆.
课堂教学中设计针对性很强的巩固练习和拓展题,可以帮助教师精准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活动的二次矫正,并对后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精准反馈设计在课前,实施在课内,延伸在课后.数学课堂中留足学生反馈时间,通过课堂反馈,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活动的二次矫正,并对后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同时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好地掌握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并对学生共性问题进行二次强调和强化矫正.课内的及时反馈和补偿,可以使延伸的作业成为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正确认知的进一步巩固、深化和拓展.
4 课堂小结
感悟收获:(1) 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求非负数的平方根;(3) 开平方运算与平方运算互逆.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既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又可以拓展思维,将课堂延续到课外.建立学生课堂思维导图,回顾课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是精确目标达成情况的再呈现,是学生对课堂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授课,反思总结如下:教学目标的制定尤其重要,可以从以下4个维度去控制.
4.1 具体
结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实施目标分解,精确分解到每一个课时具体可落实的目标.对比苏科版和人教版教材,深度整合教材内容(添加、改编、合并、删减),使目标达成过程最优化(新知教学过程简洁不繁复、例题难度适中与知识技能联系紧密、拓展难度适当不过分、练习能巩固教学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
4.2 可测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准确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准确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使目标可测.
4.3 分层
制定目标需要体现一定的“分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等要求.具体做法为在课堂设计中增加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对成绩较好学生的要求和成绩较低学生的要求可以不一致.
4.4 激励
要求目标中要有“激励有效”的成分,让每一个学生“产生的积极的、正面的情感体验”,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核心部分,需要教师深研教材,以苏科版教材内容为主,对于章节中不合乎学生学情的内容可以做适当调整.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构建新知,并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完成新知建构过程.教师要精选典型例题,例题选择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目标中的核心目标,以苏科版教材内容例题为第一选择,之后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有一定思维含量的例题作为有益补充,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