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3-24 12:10李芳菲
电脑迷 2023年21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教育乡村振兴

李芳菲

【摘  要】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法对河南省淇县县域的五个自然村和四个行政村展开农村义务教育实际发展情况的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后发现,淇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应从家庭对国家教育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农村教育的现存问题以及如何改善农村教育这几大要素具体分析。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义务教育;农村教育

一、淇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现状

(一)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政策了解不全面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仅有62人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相关政策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16.99%。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很多人对农村义务教育不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多是盲目跟风。大多数人的了解还只停留在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少部分人更是由于文化水平有限,所了解的教育政策是从别人口中得知。

(二)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淇县是河南省鹤壁市下辖县,位处河南省北部,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经济不富裕、孩子厌学、家长不让孩子读书等因素都成为制约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阻力。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不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中,经济不富裕占比23.22%,孩子自己不愿意读书占比36.61%,家长不让孩子读书占比16.94%。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富”教育的同時,却没有兼顾“富”思想,部分孩子学习积极性下降,产生厌学心理,反而因此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三)乡村义务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

29.59%的人仍对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满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够、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等因素无不影响着乡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当地政府本着“乡村要振兴,教育需先行”的理念,不断加大教育领域资金投入,培养优秀教师骨干,同时积极完善教育设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淇县乡村义务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等发展,做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

(四)乡村教育发展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经调查显示,影响农村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师资力量不均衡、教育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有71.58%的人亟须解决教育设施不完善问题。

淇县部分农村地区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并不重视,学校的基础建设跟不上,基本的教学设施也不全面。现代教育设备少,黑板、课桌、操场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建设决定上层建筑,软硬件设备的落后极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五)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需要循序渐进

由调查可知,有70.49%的人认为农村教育有很大进步,6.01%的人认为乡村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加大发展力度。淇县农村教育发展的阻力包括政策宣传力度不到位、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师团队质量不高。这点可以借鉴淇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方法,通过城乡合作教育制度,农村学校同步省会学校的教学视频,学习更先进的教育手段,弥补农村学校教育资源不足,提高城乡学校教师学习交流频率,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二、淇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资金不足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很大程度上会阻碍乡村教育发展。教育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方面:第一,完善教育设施,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第二,建设高素质稳定性强的教师队伍,保障义务教育质量,为广大学子提供优质教学服务。第三,资助贫困学生,保障身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能够接受应有的教育。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财政支出也逐渐向农村倾斜,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既需要修缮新建筑,又需要采购更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仍需加大资金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黄祖辉、刘桢认为农村资本积累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关系着农村未来的发展,公共教育支出作为城乡教育过程当中最基本的需求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紧密挂钩。

(二)农村居民对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教育投资过少时,贫困地区农村将会出现教育欠缺的现象,教育经费负担往往会转嫁到农村家庭。大部分农村家长因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当农村教育不再“为农”,一旦教育支出加重了家庭负担,就会造成其子女辍学。另外近些年就业前景不太乐观,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威胁着学校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少父母教育,所处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思想观念,与城市儿童相比缺乏正确引领,导致农村学生求学积极性下降,缺乏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宣传义务教育重要性、引导农村家庭树立正确教育观迫在眉睫。

(三)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城乡教育的差距往往体现在基建设施、教学环境、教师队伍质量等方面,这些差距将直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的优质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设施差是我国农村教育最显著的特征。

黑板、课桌、操场、教学楼等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教育设备覆盖率低,教学方式落后,教师不能充分掌握现代化教学方式,教学楼、宿舍楼建设时间过长,消防楼道、公共消防设备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对淇县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学校的基础建设跟不上,基本的教学设施不全面已成为常态。

(四)农村教师数量不足

受教学环境艰苦、教学负担过重、晋职加薪空间小等因素影响,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农村师资“贫血”,教师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年迈教师难以继续承担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教师的紧缺。面对乡村教师恶劣的生存环境,应届师范生不愿到农村“蹉跎岁月”,同时,城市学校扩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想尽办法挤进城市任教。无论从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还是从职业幸福感、就业偏好来看,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仍远不如城市教师岗位,导致乡村教师大量流失,从而出现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不足的现象。

(五)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差

在城乡教育发展两极化的结构体系中,农村教师显然是面临生存窘境的群体。乡村教师从教意愿不强、职业认同感弱化、从业幸福感低下等因素引发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学环境艰苦、教师薪资待遇低下、社会认同感薄弱等问题造成教师招聘困难,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拓展类学科教师岗位空缺,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骨干教师整体质量不过关。同时城市教师岗位扩招,部分农村教師涌入城市岗位,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进一步被威胁。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加大教育投入,引进社会资金办学

农村学校的教育投资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相对城市教育投资较为薄弱,国家财政支出应在义务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向农村倾斜,针对教育设施基础极度缺乏的农村学校,需要修缮新建筑、采购更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应根据地区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解决教育资金问题可从以下三个途径着手:第一,在统一城乡教育资金的前提下,根据地区贫困程度,适当增加农村教育资金,减轻县级政府财政压力,进一步实现资源均等化。第二,设立专门的监察部门,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避免教育资金浪费。第三,引进社会资金办学,强化公众教育,建立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兴办希望小学,让社会爱心团体参与进来。第四,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把握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平衡点,避免教育人员经费开销过度,导致公用经费分配不均匀。杜绝任何“假把式”财政经费支出,做到每笔开销有迹可循。

(二)宣传义务教育,从思想上“富”起来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宣传,改变乡村教育固有偏见势在必行。随着党中央对乡村地区的重视,近些年在乡村教育领域已然有了突破性发展。石中英先生指出:“农村教育应该能够引导农民和他们的后代‘正确理解他们所生产、所传承、所享受、所创造的文明,并作为基本的精神资源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积极宣传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观念的宣传,转变“读书无用”的观念,让其从思想上先“富”起来,树立农村义务教育扎根于“农”,为“农”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的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三)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数量和质量、教学制度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合理增加对乡村教育的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使用,做到专款专用,每一笔教育资金流向可查询、透明化。做到“花最少的钱办对事”,确保受益对象始终是广大农村学子,以高效率高水准办好乡村教育,缩减城乡教育差距,贴近优化均衡目标。为减轻地方政府负担,开设捐献通道,让社会大众参与到农村义务教育的建设工作中,为农村教育发展尽一份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科学合理的办学规模,取消个别华而不实的教学设施,将教育资金补贴到校园的素质拓展当中。

(四)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制约农村教育的优质均等发展的因素主要为:乡村教师大量流失、质量良莠不齐、结构性缺失。针对乡村教师数量不够的问题,应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提高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应提高农村教师幸福感,适当增加补贴,弥补教学环境恶劣的不足,只有教师自身待遇得到质量保障,职业吸引力才会持续增强。夯实“县管校聘”管理制度基础,加强城乡教师的学习交流,稳步推进县域交流轮岗机制的实施,阻断乡村教师单向流动,吸引更多高水准教师奔赴乡村学校。同时要保障教师队伍质量,通过定向培育农村师资、丰富乡村教师队伍结构等渠道来达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

(五)建设高稳定性的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无疑是学校的“代言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力军、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农村教育离不开农村教师的专业性和稳定性。加强农村师资培养、合理配置教师队伍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面对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应夯实五年为一周期的培训计划,抓好乡村教师培训,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保证乡村教师不与城市教师脱轨。加强定向公费培养,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精准培养本土化乡村教师,设立乡村教师“孕育基地”。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引导教师立足乡村大地,积极转变思维,使其从乡土文化知识的讲述者转变成乡土文化知识的保护者和弘扬者,做到真正扎根乡村,以发展乡村教育为己任,让外地教师拥有归属感、责任感,做到现实意义上的“引进来,留下去”,减少乡村教师外流。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也迈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义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资金不足,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落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等多方面问题威胁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未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应结合以上问题,引进社会资金办学,缩减城乡教育差距,优化办学条件,宣传义务教育,从思想上“富”起来,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赋予乡村教师队伍活力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结构性完整,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均衡发展”的转变。用心办好农民满意的教育,让优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培养,为农村发展储备生力军,确保教育脱贫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杨可. 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究[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4):120-124.

[2] 石中英. 失落的农村文明与农村教育[J]. 青年教师,2010(01):31.

[3] 赖柳燕.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农村教育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