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珍
[摘 要]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一项自主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以游戏精神为指导,针对区域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以“创设区域游戏适宜环境,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为着力点,引导幼儿在探寻、体验、操作的过程中追求知识的内涵,能有效促进幼儿关键能力的发展与核心经验的形成。
[关键词] 区域游戏;适宜环境;深度学习;情境创设
一、区域游戏的问题检视与分析
(一)区域设置由教师主导,活动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习惯从已有经验出发,在开学初将各个区域全部设置好,并将各种材料摆放好,导致活动环境僵化与呆板。这样的环境往往会让幼儿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难以满足幼儿个性化游戏需求。
(二)材料投放较为随意,幼儿参与度不够
在投放班级区域材料时,教师将适合本年龄段的材料一次性全部投入区域中,看似多元的材料投放,只是材料的罗列和堆砌,有时给幼儿带来选择困扰,难以有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有的教师在游戏材料的可变性和“一物多玩”方面开发能力欠缺,无法赋予材料更多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幼儿深度学习的需要。
(三)区域游戏中师幼互动水平偏低
在实际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下问题:教师放任幼儿游戏,缺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教师重在游戏的常规指导,师幼互动表面化、形式化,难以引发幼儿进行深层次探究。多数教师有了引导合作的意识,能通过分组、轮流等形式组织游戏,但往往是教师主导的指向高控的组合性活动,师幼、幼幼互动的实际水平偏低。
二、适宜有效:区域游戏的实践措施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关键是教师对游戏环境创设没有正确把握。一个儿童本位的学习环境,是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出发的。多元游戏材料的投放,能有效利用周围的环境资源,持续支持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深度学习。教师应基于幼儿情况,寻找幼儿游戏行为与游戏教学目标的连接点,思考“我在幼儿的游戏中看到了什么?”“我看懂了什么?”“我该做什么?”。
(一)适宜的游戏环境创设
1.空间布局。区域环境场地安排考虑动静区分,设置动态区域和静态区域,互不干扰。教师以桌子、柜子等物体将活动室划分为几个相对固定的游戏区域,避免频繁搬动,占用游戏时间,让幼儿有选择的余地。例如,安静的活动一般可以安排在台面上进行,能够让幼儿坐定了专注地游戏,减少喧闹及攻击性行为。一些相对动态的区域如表演区、运动区、建筑区,尽量安排在教室外走廊或者午睡区,这样能让幼儿愉快地活动,不会被其他人影响或者影响他人。教师在设置区域时留有空白,让幼儿根据主题进程和体验自主设计。
2.材料投放。材料是区域活动的必备品,幼儿只有沉浸在精心选择的各种材料中时,才能尽情地探索和创造。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与需求,对区域材料的投放进行反思式和渐进式调整、改进、优化,以寻求幼儿深度探索及递进式学习的最大空间和可能。第一步,做“减法”,让材料更突出、更适宜。如自主区域,幼儿提议搭帐篷,第一阶段只提供PVC管子和布支持幼儿自主搭建。第二步,做“加法”,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多样化学习,幼儿园有三级资源库:园级资源库、年级组资源库、班级资源库,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资源库中的工具和材料。例如,当幼儿不满足搭建帐篷,需要进一步玩野餐游戏时,让幼儿自己去年级组资源库寻找废旧的锅、盆等。
(二)适时、适当的教师支持与指导
在幼儿自主游戏背景下,对区域游戏的支持与指导,催生了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中层出不穷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随后找到幼儿探索行为与游戏目标的契合点,让幼儿与教师进行“思维共享”。
1.用兴趣生发促发展。幼儿对世界的积极探索源于他们的兴趣。当幼儿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游戏环境进行互动。因此,教师应该耐心等待并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始终支持幼儿的游戏探索行为,唤醒幼儿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让幼儿的游戏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如由主题活动引发的游戏,幼儿玩游戏的时间长了,主题活动结束时,正是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这正是幼儿深入学习的好时机。教师需要追随幼儿的游戏步伐。
2.用问题引领促启发。在区域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借助对游戏内容、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了解,规划游戏材料和情境,以诱发幼儿进行自主游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冯嘉慧指出:“深度学习是培养高端的能力,包括高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努力给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例如,开展“帐篷图书馆”游戏时,幼儿习惯了原先的规则、玩法等提示牌,在自主生成区域,他们也会做出图文结合的提示牌,特别不合时宜。为了帮助幼儿转变观念,可以将常规区域牌改成正向的邀请、期待方向的提示牌,将无效的区域提示牌撤掉。幼儿的游戏方式由此发生转变,真正向着自由、自主发展。这种以问题引领的区域活动导向体现了内隐性和启发性,真正让幼儿的游戏走向自主。
三、抓住关键:让幼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幼儿深度学习,是基于幼儿认知理解范围并融入幼儿生活的,能唤醒幼儿运用生活经验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一)聚焦问题解决,突破已有经验
幼儿的生活经验每天都在刷新,随着区域游戏的深入,幼儿的认知体验、多维互动、行为表征、材料运用等原有经验由点到面横向联结,聚焦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建构区活动,幼儿准备建造垂虹塔,他们画图纸,做计划,分工合作。大家开始想各种办法,最终决定到建构室借积木。在搭建的过程中,圆形的桩子不够,需要再借,建构室已经没有此类积木,他们协商决定派一名善于交际的孩子和四名力气大的孩子去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建筑还需要多少积木?借的时候怎么记录?于是孩子们又开始设计记录表,其中包含借的班级、积木的形状和数量等内容,确保积木用完后正确归还。在游戏中,幼儿会遇到困难,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深入开展游戏、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这让幼儿的知識经验有所突破。
(二)提升学习能力
幼儿通过区域游戏所获得的经验不应停留于自身认知层面,而是要能够外化、迁移和运用,支持多元表征,不断提升其终身学习力,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做知识、技能和社会化积累。例如,美术区的作品太多,教师不做任何处理,这样的情境会诱发幼儿去处理。他们商量怎样合理利用这些作品,产生意见分歧时,以投票的方式决定以哪种方式处理如此多的美术作品。最终,幼儿通过投票,确定以“画展”为线索,结合区域游戏中的已有经验筹备画展。这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内容多且相对复杂,他们要在幼儿园选择合适的地址,明白需要用哪些物品布置场地,这些辅助物品从哪里来,谁负责画框的设计,邀请哪些人,邀请卡怎么设计……在教师的引领与支持下,幼儿为完成任务而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分享。同伴互动会不断诱发认知冲突,使幼儿的探究学习走向深入,学习力得以不断发展。
总之,区域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方式。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经验和认知规律,通过教师的专业引领与适当支持,必定能发挥区域游戏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与终身学习发展方面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冯嘉慧.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策略:访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