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珠
摘 要: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文章立足家校共育视角,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运用的路径。结合课堂观察效果及家校共育现状,对家校共育视阈下的微课教学提出针对性策略。研究认为在家校共育视阈下,一方面教师有效应用微课需要以其个人观念的转变作为基础,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挖掘微课资源;另一方面,微课的运用还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家长要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才能发挥出微课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家校共育;小学数学教学;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1-0053-03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尚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等环节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如果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微课,可能难以发挥出微课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家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家校之间形成教育合力,督促、规范学生学习,在发挥微课教学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减少学生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有效地契合了“双减”的初衷——学生在花费少量时间观看的情况下,就能初步掌握教学知识点。课前在家庭辅导中,教师将微课推送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本次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关键问题后,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相符,可以避免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的随意性,提高课前预习效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答疑解惑等创造良好条件[1]。课前预习中,学生在观看微课时,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可以避免学生在自主预习时面对过多知识点对学习产生排斥情绪。在课后复习巩固中,教师通过教学评价将特定的微课推送给家长,让家长明确此次教学活动的重点,对提高家庭辅导的针对性有着显著作用。
(二)提高教学的交互性
家校共育视阈下,教师在面对众多学生和家长时,因精力和时间的限制,难以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指导。微课的运用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引导家长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性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学习。此外,短小精悍的微课在操作上非常便捷,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暂停、重播等操作,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三)明确教学主题
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数学学习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而微课在内容上有着很强针对性,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弥补学生在学习上的不足[2]。家校共育视阈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教学主题,便于在家长参与辅导的过程中对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可以基于学情分析,在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后,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对改善学生学习现状具有良好作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主动运用微课
目前,还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为了在家校共育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出微课的价值,教师要在思想观念上转变对微课的看法,不能将微课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环节,而是要将微课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重视微课在家校共育中的融合与运用。教师在运用微课前,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掌握家长家庭辅导能力,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微课的内容,确保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发挥出微课的最大价值。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重点掌握微课教学的优点,尽量通过设计“短小精悍”的视频,集中呈现教学重难点,让家长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指导重点、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教学重难点。例如,教师围绕“鸡兔同笼”这一知识点设计微课,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分层结果合理设计微课内容,便于家长在家庭辅导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分层式的指导。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况确定好微课内容的难度,避免设计过难或过易的微课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打击。家校共育视阈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微课时,要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协调,在设计微课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尽量为学生营造良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角度挖掘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min~15min间最佳,微课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微课内容必须严格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综合采用视频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方便学生在直观了解的过程中理解教学重难点,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3]。教师要重视丰富微课形式,站在家校共育的视角加大力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当将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如微课与翻转课堂的融合,便于更好地发挥微课在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微课在数学教学中是否有效,还与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还要重视提高自身能力、素养,主动参加微课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应用微课的能力,保证自身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微课的作用。
(二)挖掘微课资源,促进学生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如果缺少丰富教学资源的支撑,就算教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也难以发挥出微课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设计微课前,深入挖掘教学相关的微课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或者学校建设的与微课配套的资源库,結合教学目标深度挖掘微课设计所需资源,减轻教师在微课设计中的压力,高质量完成微课设计工作。教师在微课设计中,要主动参加年级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与其他教师研究、讨论,相互分享微课设计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微课的形式,以便根据学生的现实需求,向学生有针对性地发送微课资源,提高家校共育的整体效果。教师在挖掘微课资源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挖掘不同的教学资源,力求提高微课内容的丰富程度,便于为家长参与家庭辅导提供更多样的选择。教师还要重点总结和归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引入微课,引导学生围绕相应知识点进行学习,这样就可以有效创新学生的课余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微课的帮助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师在微课设计中,不仅要重视提高微课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还应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教师在选择微课素材的过程中,要尽量选择方便学生理解的内容,便于教师使用微课这一形式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4]。例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中,教师要掌握学生计算图形面积的能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挑选微课素材。在播放视频前,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带领学生复习一下已学习过的图形计算方式,在微课中插入一段演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计算过程的片段,随后进入正式的学习环节,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由于本节课的学习中会涉及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复杂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可能未掌握自行推导计算公式的方式。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在微课内容的设计上,引导学生在回顾所学知识的同时,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转化为多边形计算公式。如在微课中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通过“分”“移”等手段,将原本复杂的图形转化为易于计算的图形,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或者在微课中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概念图,利用图形了解不同图形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推导多边形的计算公式,提高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强化教学互动
微课可视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它能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阶段一般缺少家长的指导,即便家长有较高学历水平,但对学生提供的辅导和指导可能与教学存在脱节,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非常盲目;学生在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中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可能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预习和复习任务。因此,教师要重视在课前与课后学习环节发挥出家长的辅导、指导作用,利用微课加强对家长的指导,鼓励家长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的优化,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丰富且生动的微课教学中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例如,教师在下一节课需要为学生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重视通过微课让学生了解本章节的相关知识点,考虑到微课对家长参与家庭辅导的指导作用,建议教师从五个角度出发:1.回顾乘法口诀表;2.展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3.分析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中,要重视进位的问题,让个位与十位分别与一位数相乘;4.演示,选择一个多位数乘1一位数的题目,详细讲解计算的注意事项和计算过程;5.设计适当数量的题目,让学生尝试性解决问题,如设计题目53×7=?教师在微课设计中采取这种形式,能让预习任务变得一目了然,让家长和学生都能明确具体的预习目标和预习重点,便于在微课和家长辅导的帮助下,让学生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具体计算过程和计算方式[5]。在微课最后设计的问题,教师要告知家长必须由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将其作为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保证学生在预习阶段能真正收获知识;对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无法做出正确指导,要将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答疑环节进行讨论或者向教师提问,在提高预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基于微课预习的课堂教学环节,主要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答疑解惑,教师在这一环节要重视学生的相互交流,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分享并阐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收获、疑惑。例如,“位置与方向”的学习中,在微课内容上教师对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动态展示,不仅包括场景动画、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视频,还可以融入趣味性的音乐,这些元素在微课中的融入都能帮助学生理解对应的知识点,让学生能正确地辨别方向。学生在相互分享的过程中,其表达能力能得到有效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能逐渐掌握一些更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师生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巩固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课后复习,促进家校合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面临困难,这些困难可以在课后复习阶段进行处理。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强,如果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课后复习环节未及时处理相应的难题,可能不利于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复习情况,利用微信、钉钉等网络渠道加强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6]。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将已经播放过的微课发送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反复观看微课,不断巩固所需知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与家长加强交流,让家长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巩固,规范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结合微课内容適时为学生提供指导。例如,“分数乘法”的课后预习阶段,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对分数乘加和乘减的混合运算掌握不牢固,缺少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将关于讲解分数乘法运算方式的微课通过微信群发送给学生,让家长带领学生重新回顾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再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分数除法”的微课发送给学生,让家长带领学生进行预习。由于小学生缺少较强自制能力,教师要提高与家长沟通的频率,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后巩固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后续教学内容的优化、完善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视阈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效果。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掌握正确设计微课的方法,力求发挥出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最大价值。
[1]李高峰.“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学园,2023,16(12):87-89.
[2]陈雨.融合“互联网+”,城郊小学数学家校共育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04):20-22.
[3]罗常春.“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策略[J].中小学电教,2023,(03):67-69.
[4]陶金波.家校共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微课创新发展路径[J].新课程,2022,(35):141-143.
[5]尹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2,(03):235-237.
[6]王嫣.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的融合[J].新课程,2021,(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