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探究

2023-02-21 20:07王彦彪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德育工作育人

王彦彪

摘 要:德育本身就是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的前提要件与核心工具,在整个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极为突出的,直接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形成。而“三全育人”作为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新要求,自然也是和德育工作存在紧密联系的,因此,两者的结合也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对此,本文从“三全育人”角度出发,立足于高中生成长,分析“三全育人”的概念和内涵,探讨高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优化的方法,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中德育 优化方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4.063

“三全育人”是随着立德树人战略发展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强调从全员、全程、全方位这三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实现多元进步。而高中德育工作本身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能够更加顺利。所以“三全育人”和高中德育工作的结合,也是夯实意识形态基础,巩固思想教育成果的必然选择。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内涵

1.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强调的是主体的广泛性和延展性,在这里,每个参加教育的人都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明晰自身岗位职责的基础上为育人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学术界的观点来看,全员育人的核心主体是学校的所有教职工,即无论是学科教师、辅导员还是班级管理人员,或是为学生生活服务的后勤人员,都是育人工作的一分子。德育工作不能只是依赖思政教师,而是要实现教师的联合,实现职工和职工的信息互通与配合,确保上下同心,真正服务育人,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2.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强调的是时间线的拉长,德育工作理应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始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的育人模式是较为传统的,具有阶段性的特点,这也会保留一定的教学空白,例如寒暑假的分割,周末的分割,等等。全过程育人就刚好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縫补到一起,填补了寒暑假的时间空白,假期和开学之间的空白,直接连接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时间点。也就是说,全过程育人的目的是搭建可持续的、长效的、稳定的育人机制。这一工作的完成并非易事,需要依赖稳定的育人队伍,只有让育人工作真正落实到不同的时间点上,才能真正填补教育空白。

3.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空间维度,要求把各种方法和渠道结合在一起,搭建广阔的协同发展平台,确保立德树人思维能够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角落,让学生处在德育的成长学习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具体来讲,全方位育人包含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方法的融合,同时还覆盖了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包含了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育人资源。社会是实践的舞台,学生可以通过校友交流与社会实践去积累认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把德育落到实处。

(二)基本特征

1.兼容性

三全育人从人力、时间、空间这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思政教育的战略规划,本身就具有兼容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就育人主体来看,尽可能地兼顾了所有在校教职工的力量,能够弥补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就育人时间来看,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在校在家的时间,没有给德育工作留下空白期,这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就育人空间来看,强调不同方法和资源的结合,目的是充实德育工作,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知识应用的范围。

2.实用性

三全育人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素质教育多年经验积累下的结晶,凝聚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血泪和汗水,其实践价值是极为丰富的,是对单一教学模式的有力突破,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升级和改进,符合当下高中生的成长诉求,可以在实践中发挥出明显的作用。

二、“三全育人”与高中德育工作结合的现状

(一)育人队伍联系不够紧密

1.思政课堂存在问题

当下,尽管大多学生都认识到德育和思政课堂的联系,也认可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他们在思政课堂上展现出来的积极性却有所欠缺。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堂比较枯燥,自己很难提起兴趣认真听讲。一些教师也认为,为了保证学生的成绩,自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也会把重点放在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没有及时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2.对班主任和思政教师过度依赖

从各类职工参与育人工作的比重来看,占比相对突出的是班主任和思政教师,其次是语文教师和历史教师。学校的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对学生思想发展的关注度是很有限的,几乎很少主动去询问学生,也不经常和学生沟通。学生也更加认可思政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这种对比可以说明,当下育人工作的人员参与度是参差不齐的,甚至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同教职工对自身德育责任的认知也存在差别。

3.自我教育意识不突出

学生的自我认知也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当下,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的好习惯,他们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自我学习能力有限,也不懂得自我反思和总结,这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进度。

(二)育人过程衔接稍显生硬

1.课内外没有实现平衡

当下,大部分学校都把德育集中在课内,对课外的关注是相对有限,这就导致课内课外德育比重失衡,没有真正紧密配合。而且课内德育对思政教师的依赖要更加明显。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德育教学的时候没有组织合理的实践活动,没有为学生保留锻炼自己实践技能的空间,虽然理论学习很重要,但如果脱离实践,学生也会遇到问题,他们会觉得德育距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所以不需要特别在意。

2.寒暑假德育工作断层

寒暑假是高中生的固定假期,时长大概是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假期的空闲时间也是学生挖掘德育素材的重要时间,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然而,很多高中学校没有重视寒暑假,不同学科的教师会布置寒暑假作业,学校也会布置一些安全作业,但这些作业中与德育有关的任务占比并不突出。

3.入学和毕业教育的疏漏

入学和毕业是高中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他们在入学时期的思想并不成熟,而且情绪并不稳定,此时教师需要通过德育去抚平学生内心的焦虑。毕业意味着学生要接触新的人生,此时开展德育工作也可以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忽略了入学和毕业这两个过渡阶段的德育工作,所以德育工作并没有融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三)育人空间有限

1.育人环境塑造具有滞后性

目前,部分高中校园没有营造出有效的德育环境和氛围,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德育文化,因此,学生的课堂代入感也相对有限,他们无法感受到来自多维度的人文关怀。另外,很多学校也没有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没有为学生打造不同类型的德育发展平台,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找思政教师去解答,或者是憋在心里,找不到宣泄的窗口。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受到影响。

2.教学方法亟待进步

当下,部分教师依旧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导者,没有真正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也没有真正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想法,无法和学生充分沟通。部分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的德育理论太抽象,晦涩难懂,自己很難完全消化。与此同时,高中生本来就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更加新奇,但由于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所以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三全育人”下高中德育工作的优化方法

(一)强化育人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突破传统认知,更新角色定位

无论是高中教师还是职工,都需要更新自己的角色认知,搞清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岗位职责,在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向学生传播正面的思想文化,彰显出自身角色和岗位的光环。在这项工作中,教职工要有更强的前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遇到工作矛盾的时候,不能退缩,要大胆解决冲突,抓住主要矛盾,合理兼顾次要矛盾。而学校作为统筹管理的单位,也要为教职工的成长搭建完善的平台,要设计培训计划和方案,督促教职工进修,参与课题研讨,提高自身德育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积极解决工作中的困难。

2.确保思政教师站稳脚跟

就目前来看,德育工作的担子更多地分配在思政教师的肩上,所以思政教师当下承担的育人职责也相对更加突出。思政教师要先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德育理论,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优秀的文化成果和理念。在这里,教师要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去解释晦涩难懂的理论,并且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想法,不能只是让学生被动地记忆,而是要搭配情景创设、团队合作、任务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的高中生已经和互联网有了密切接触,但他们的“三观”尚未成型,所以不能有效筛选信息,也不会规避有害内容。此时,思政教师就要做好思想引导,通过亲身实践去影响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提醒学生自己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

3.强化班主任引导

班主任必须全方位地分析学生的成长变化,了解学生的性格、行为模式、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从多维度出发解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要针对性地给予帮助,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

(二)促进不同教育阶段的过程性融合

1.突出校方的宏观设计

高中学校必须把握好德育工作的时间段,做好宏观设计,有目的地展开思想品德教育,明确立德树人主线任务,以学生为中心,降低对应试评比的依赖,积极组织德育教学活动,带动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参与。只有学校做好顶层安排,后续的工作才能有序推进。

2.促进德育各个阶段的衔接

教师要注意课余时间学生对德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不能只是把视线集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下带领学生集体植树、打扫学校等,转换学生的视角,让他们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从繁重的学习中暂时解放出来,从而舒缓心情。接着,在学生回家以后,教师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德育家庭作业,比如做家务、打扫房间卫生、收集废品等。接着,寒暑假时间的分配也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读一本书,看一场道德教育影视剧,学习法律知识,或者是完成调查报告,甚至是参与自己社区举办的公益活动,随时接受熏陶。而后,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讲,学校要举办集体交流会,引导学生学习班级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制度等,及时融入集体。就毕业教育来讲,可以将重点放在学生未来的人生规划上。

(三)促进多维度空间和资源的联动

1.叠加多种教学渠道

高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与文化,可以从校内和寝室两个角度出发,在校内走廊张贴励志的语录,张贴先锋模范的优秀事迹。宿舍文化的塑造可以从宿舍之星的评比出发,让学生主动维护宿舍生活环境。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特色寝室评比活动,鼓励宿舍成员积极配合,各显身手,创建文明宿舍。社团、学生会等组织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有效支点,学生可以按照自我意愿参与或者设计文化活动,感受不同德育的魅力,形成完善的认知,并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另外,学校也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节,或者是大型的校园晚会,开放报名通道,鼓励学生参加。

2.开展心理咨询

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本身就沉重,他们的情绪也会时不时产生很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疏解学生的情绪,学生就很容易钻牛角尖或者是自暴自弃。对此,学校要先搭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体系,构建心理问题分析预警机制,所有教师都要主动向学生敞开心扉,鼓励学生表达内心的困惑。学校也要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提供咨询服务,或者召开心理健康座谈会,让学生掌握疏解心情的方法,懂得自我调节。

3.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是支撑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工具。在家庭中,学校要保证学生在校情况及时更新,及时被家长了解,让家长在关心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能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学校也可以创建家长委员会制度,鼓励家长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社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定期出校去参与社会活动,可以看望敬老院中的老人,或者是配合社区开展红色观影活动。

总的来说,持续性推动高中德育教学的优化是合理且必要的,本文结合了“三全育人”的内涵,从教职工职能联合与发挥、时间段衔接、空间整合等角度,论述了德育工作改革的方法,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晓亚、王朝辉《“三全育人”视角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实践路径》,《林区教学》2023年第11期。

[2] 陈菡《“三全育人”视域下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创新》,《教学与管理》2023年第28期。

[3] 项志红、石菊虹《“五育融合”,营造高品质“三全育人”新样态——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德育实践路径探析》,《现代教学》2023年第18期。

(本文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党建引领“三全育人”模式在普通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岷县X高中德育导师制为例》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DX[2023]JKS026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德育工作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