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建路径

2023-02-19 05:29周雅婷
求知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趣

摘 要:在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创建生活化情境,能够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美术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美术教师要高度重视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和运用,提升教学的融合度与系统性,确保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和磨砺。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结合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的相关案例,集中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应用价值与创建思路,并阐述作者的有关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给初中美术教学工作带来积极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情境;美术课堂;审美情趣;知识能力

作者简介:周雅婷(1981—),女,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浦口雨山中学。

随着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策略时,要格外注重对生活化元素的运用。通过构建美术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地将情境教学与生活化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审美素养、美术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生活化情境的创建路径和方法,采用具有适应性和系统性的美术生活化教学举措,以更好地推动美术教学转型升级,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生活化情境的概念阐释

教学情境是基于学科教学的需求精心设计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教学氛围、环境与场域,是教学工作形式改进、内容充实的重要支撑,在教学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生活化情境,顾名思义,就是以生活场景、场域和环境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其核心是生活化元素与资源,其形态是课内外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美术现象、美术事物、美学案例、视觉审美资源等,开展针对性授课,打造生活情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率和深度[1]。由此可见,生活化情境是极具生活化特色与风格的教学情境,在学科教学发展中具有独特作用。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应用价值

在新形势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教师要巧妙地构建生活化情境,引入生活化资源和素材,丰富教学内涵,将课内外环节有效统筹起来,以进一步彰显生活化情境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一)生活化情境丰富了美术课堂的形式与内涵

如前文所述,生活化情境是指以生活化元素为主题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兼具生活化内容与知识要点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设计并创建生活化情境,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美术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步骤,让学生从情感维度认识和理解美术知识,逐步形成生活化的美术印象,并建构完善的美术观念。对于教师来说,创建和运用生活化情境能够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使其与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任务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打造立体多元的美术课堂。在生活化情境的驱动和引领下,初中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彰显人文性特色,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生活化情境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

初中美术教学相较于小学美术教学,知识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复杂度更高、系统性更强,同时对学生的理解、认识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适应初中美术课程设置的变化,运用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对教学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探究积极性,逐步增强其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2]。

例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6课“花的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将学生耳熟能详的各种花卉进行动态展示,展现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花卉的形态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生活记忆,调动他们的日常感知,进而从美术视角更好地掌握花卉的特征。通过引入生活化情境,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能够得到稳步发展,他们的知识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生活化情境能够强化美术课内外的联系

在新课改与“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工作,还要以课外空间和日常生活为支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将初中美术教学的课内外环节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延续的学习和探究中感受美术的博大,逐步形成完善的美术学习意识与习惯。换言之,通过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美术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同步发展。

对于教师而言,借助美术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能够进一步展现美术课程的魅力及其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美术观念和审美情趣提供有力支持。也就是说,初中美术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和运用,能够密切课堂内外之间的联系,从而对美术教学深入发展产生助推作用。

三、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建路径与策略

(一)以知识要点为抓手,打造课堂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思维的调动与激发,帮助其掌握美术学习的基本方法,并促进其知识能力的有效提升。尤其是在打造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关键的知识要点为统领,强化学生的知识感知,塑造生活化情境,实现课堂氛围的有效调节,以促进学生学習热情的勃发。生活化情境可以是实体的、物质层面的生活化环境的构建,也可以是虚拟的、精神层面的生活化氛围的营造[3]。因此,美术教师要灵活变通,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生活化情境,突出美术知识的多样性特点,引领学生全神贯注于课堂学习,逐步提升生活化体验,增强美术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4课“人类的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围绕本课的核心要点,重点提取生活化元素,打造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首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比如猫、狗、马、鸡、狮子、老虎等。这些动物或与人们的家庭生活息息相关,或经常出现在动物园和野外,是人类的好朋友。同时,这些动物具有很高的美术刻画价值,是美术创作的理想对象。基于此,教师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以熟悉的动物为对象,运用生活观察、美术要素提取、创作尝试等方法,将自己对熟悉和喜爱的动物的理解转变为美术作品。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教材中的猫、狗、马的形象为仿照对象,进行模拟刻画,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独特理解,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作品。总之,通过生活化课堂情境的创建,美术教学将更具深度和实效性,学生的知识能力也将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融入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美术生活体验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以生活化情境为重要载体,细化教学思路和举措,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生活化情境具有特殊性,其表现往往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尤其是美术课程,其内容相对具体、形象,所以需要借助图像、影像等形式进行展现。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境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借助图文并茂、视频影像的方式展现美术生活化的特色,让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感知美术存在的样态和规则,逐步优化美术学习体验[4]。

例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册第9课“力量与生命——外国雕塑艺术”的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的难度,尝试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法,以拉近这些外国雕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营造生活化氛围,并加深学生的体验感和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预先搜集知名雕塑的高清大图与视频影像,将《巴尔扎克像》《维纳斯》《摩西像》《伏尔泰坐像》等进行细节展示,以便让学生形成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比如,在展示《维纳斯》雕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360°视频影像的介绍,對这尊举世闻名的雕像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造型之美、比例之美、韵味之美、残缺之美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感知,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互动和探索,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认识。可见,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情境的构建更为顺畅,并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

(三)利用美术生活资源,推动课堂高效学习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紧密围绕学生特点来设计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更为务实、高效。尤其是在创建生活化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拓展思路,提升认识水平,并充分利用美术的生活资源和素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层次,提升学习效率。要知道,许多初中生思考问题习惯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因此美术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进而形成应用能力[5]。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充分挖掘、开发并利用美术生活化资源,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元素整合起来,使其成为生活化情境的基座,为学生的课堂高效学习创造条件。

例如,在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这部分知识积极搜集生活化的素材和资料,以丰富课堂内涵,打造生活化情境。比如,在介绍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选取日常拍摄的山水风景照片与教材中的山水画进行对比,如辽阔的山水场景与《溪山行旅图》,浩渺的江波与《淮扬洁秋图》。通过生活化内容与山水画的对比,教师可以营造更为真实的生活化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对比、赏析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山水画的魅力,并学会艺术品鉴的基本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搜集美术素材和资料,构建课堂情境,拉近美术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其在生活化的场域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课堂学习的效能。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生活化资源,美术的生活化情境能够自然地搭建起来,学生可以在课堂情境中开展高效学习。

(四)整合生活化素材,打造混合式教学情境

如前文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构建与利用,充分体现了教师围绕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案的基本逻辑,其实质是引导学生进入美术场域和空间,用平常心、生活化态度去看待美术,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广泛搜集美术生活化素材和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统筹的混合式教学情境,确保教学更具延续性和辐射性,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和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良好的美术思维素质。美术教师要注重以美术的生活化素材为支撑,引导学生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学会用美术方法解析生活,并掌握基础的美术创作技法和策略。

例如,在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6课“美丽的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知识内容,安排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等途径搜集、整理有关“美丽的书”的素材,打造生活化情境,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本课内容从书的形态、结构、编排与封面等多个方面入手,揭示了书本所独具的美感与视觉特色。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搜集相关素材,如不同时期、不同出版社、不同编排方式和封面的《红楼梦》,往往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趣,给读者带来的吸引力和冲击力也各不相同。通过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个性化见解,阐述书的视觉审美特色与美术风格,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促进其知识能力的提升。

(五)布置课外美术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生活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为学生美术素养和知识能力的成长提供了博大空间。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和运用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建立起“第二课堂”,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提升其美术应用能力。换言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在观察、思索、探究的过程中验证所学的美术知识,解决相应的美术学习问题,能够促进其美术思维的发育。因此,教师要以美术课外作业为重要抓手,打造一体化的美术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应用技能,在生活化场景和情境中增强审美主动性,提升美术核心能力。

例如,苏少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5课“园林·探幽”集中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可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去感受园林,充分感知传统园林规划、设计的特点,对园林设计的空间美感、造型美感、结构美感和装饰美感形成全面感知。比如,教师可以设计“户外观察作业”和“实地探究作业”,安排学生走进公园、植物园和本地的园林景观,观察和思考园林造景的美术特色,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思考。在回到课堂后,学生可以就完成课外作业的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学会用美术知识解读园林造型与设计,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看出,通过生活化情境驱动学生进行户外探索,能够让他们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完成美术探究,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审美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情境是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发挥引领功能,突出“引路人”的角色,进一步拓展情境范畴和内涵,确保美术教学走向深入。教师要引领学生一起,打造具有多种形式、多样主题的美术生活化情境,融入核心知识要点,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使生活化情境成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培育的“沃土”。教师还要优化生活化情境的创建和应用思路,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同步发展,助力其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曹国敏.如何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初中美术课堂[J].智力,2022(5):10-12.

杨学俊.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初中美术课堂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36-137.

周鑫.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探析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2(28):161-164.

陈延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之途径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3(7):86-88.

王景琴.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初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5):90-9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趣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论赏识教育的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培养欣赏评述能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