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颖
摘要: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格调能够帮助工笔花鸟画彰显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使花鸟画的神、形、意完美结合。本文围绕花鸟画中自然格调应用展开讨论,从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在花鸟画中融合自然格调的策略。
关键词:自然格调;花鸟画;审美情趣
自然界中存在的花草鸟兽与人们的物质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带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更在人们陶冶心灵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模仿大自然,并将大自然中的一切与艺术相结合,创作出了更为典型的花草鸟兽,不仅表达了自身对大自然的崇敬与欣赏之情,更使得自然界中存在的花草鸟兽具备了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花鸟画由此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门类,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代表了中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富有个性的艺术审美。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不断变迁,如何更好地发展花鸟画,如何在花鸟画中融入自然格调,值得所有人深思。
一、以点概面,利用细致观察展示自然格调
(一)要能够准确把握精华所在
作为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花鸟画的发展历程颇受瞩目。千百年中,它既有过辉煌,也曾因为战争而萧条,但不管经历过怎样的动荡,它都没有停止前进,并在发展过程中为后人留下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艺术作品、理论知识和绘画技法。中国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与西方油画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性,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无外乎是两者所运用的自然格调具备差异性。西方画家在创作油画的过程中,习惯于以浓彩重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中国画家在创作花鸟画的时候,更善于根据自然界中已有的色调进行艺术搭配。也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中国画即使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也可以自然而然地与自然映衬色彩,表达绘画者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状态。众所周知,花鸟画在我国历史悠久,萌芽于上古,流行于六朝时期,繁盛、成熟于盛唐时期。唐代经济社会繁荣,经济、文化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良好的外部条件无疑是花鸟画繁荣昌盛的一大保障,也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有名的花鸟画画家。通过研究画家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作品中都包含了画家对大自然的深刻观察以及源自于画家自身的无限创造力。例如,唐代画家边鸾擅画花鸟草木,尤其擅长于画折枝花,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创造了“折枝法”,率先摒弃了传统绘画以全景入画的绘画风格。在进行绘画的时候,首先对自然花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然后只选取花草中最具备美感的部分进行绘画,并在绘画的过程中结合自然与自身的审美。正因为边鸾的绘画具备上述“与众不同”的步骤,也因此他所创作出的作品生动、活泼,所绘花朵生机盎然,所绘鸟儿富有灵性,整个画面自然而富有活力。
(二)要善于细致入微的观察
对画家来说,想要做到以点概面,那么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或缺,只有对自然之景进行了深刻的把握,那么才能够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住自然景物的精华所在,继而将之投射进自身的绘画作品之中。我国唐代画家韩滉善绘人物以及农村风俗景物,在描摹牛、羊、驴等动物方面尤其擅长,他作有《五牛图》留于后世,在我国书画领域享有极高声誉,元代赵孟頫甚至称之为“神气磊落、稀世名笔”。通过观察《五牛图》,我们可以发现韩滉笔下不同的牛有不同的姿态,有的俯首吃草,有的昂首前进,有的是在观察周围景物,还有的自顾舔舌,可谓是生动有致、各有特色。韩滉能够将牛的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离不开他的独特的审美习惯,更离不开他的入微观察。倘若他没有真正的到达野外观察自然环境中牛吃草的情形,那么自然无法捕捉到在大自然衬托下展现活力的牛,根本无法巧妙的利用自然格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将笔下的牛作为了绘画主体,那么所表现出的形态也一定是呆板的、没有生机的。
二、词画结合,利用情景交融展示自然格调
(一)词画结合运用自然格调
花鸟画在唐代达到鼎盛,虽然朝代面临消亡,但是花鸟画的发展却并未因此停滞。花鸟画在五代十国期间得到了短暂的发展,在宋代又呈现出了另一种新的姿态。宋初年间,我国花鸟画以展示宫廷、御花园、奇珍异兽、名花奇石为主。可以说此阶段内花鸟画的自然运用范围并不十分广泛,因为所取的景物被局限于有限的宫廷空间。但随着宋王朝的不断发展,画家们的眼界不断开阔,选景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加之很多文人墨客将当时已经成熟的“山水画之长”融入进了花鸟画之中,进而创作出了以墨色线条以及薄施淡彩为主、生动而传神的新作品。再到北宋中期,深入绘画创作实践以及理论探讨的文人墨客数量不断增加,文人画体系随之而生,苏轼,黄庭坚等代表人物“掘地而起”。如我们所知,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是词坛大家,他们在进行花鸟画绘画的过程中经常会运用词画结合的办法,以简单的水墨描绘梅、兰、竹、菊、石等题材,在自然特征中寓意、表达自身的道德情操。苏轼对自然格调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当我们在观看他的“枯木竹石”时,我们不仅可以领略苏轼的词风豪放,更可以领悟到枯木竹石中所融入的、苏轼绘画时候所特有的情感,感悟画中的“意”,感受这位大文豪在北宋那个特殊年代的无奈。再比如观看他的《赤壁赋》,在豪迈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苏轼在经过赤壁时目睹古战场、联想三国纷争、感叹自己生不逢时、空负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的郁郁。如果不是词画结合,苏轼的空虚将无人能够解读。苏轼利用巧妙的办法将自己的词与赤壁古战场结合,为观看者创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读他的词,赏他的画,解读他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因此变得容易许多。现如今,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山水田园化的发扬者是唐代诗人王维,他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而广受美誉与颂扬,从某方面来说苏轼可以被认为是王维的传承,他将山水格调科学、合理地运用进自身的词作中,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感,更为后世理解中国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情景交融运用自然格调
花鸟画起源于自然,基于当时特有的社会审美需求,展示了画者对自然格调的运用。我国幅员辽阔、山水景观众多,丰富的自然景观给画家寄情山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画家们利用描绘山水花草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利用山水花鸟帮助后世了解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画家情感变迁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人生际遇。例如,乱世之中,画家笔下花鸟画所描绘的更多是一种想要和平的出世心态、他们想要在乱世之中自保、想要在乱世中隐藏自身的才华、想要使自己远离权力斗争、想要求得一家老小康健安乐;然而太平盛世之中,画家笔下花鸟画所展示的大多是气势恢宏,是文人墨客想要利用作品展示自身才华、想要施展自身抱负、想要积极入世、想要为国家发展努力的雄图伟略。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花鸟画不仅是文人墨客表达自身情感的武器,更是一个时代最好的缩影,是那个时代特殊的精神面貌体现。文人墨客在花鸟画中运用自然格调,不断精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利用情景交融的办法使花鸟画的格调与写意相同,进而实现传神目的。
三、形神结合,利用亲身实践完善自然格调
(一)形神结合
不了解花鸟画的人往往会认为花鸟画非常的简单,然而深入研究过花鸟画的人都知道,花鸟画对画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只有那些能够将自然格调很好的融入绘画之中并表达其神韵的画家才能够称之为优秀的花鸟画画家,而这一技能无疑是对画家最大的考验。画家在作画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更要考虑如何使自己标新立异、让自己与众不同。相对于西方画家来说,我国画家更擅长于花鸟画绘画,但是想要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备自然的灵活性,那么所绘制的花鸟就必须是自然界中所真实存在的,不是画家主观臆想、凭空捏造而来的。也因此,画家们必须能够亲密的接触大自然,要能够体验大自然,更要具备能够细致入微观察大自然的能力,在观察的过程“形神结合”,将自然山水与自身的情感相融合,如此才能够创作出“活”的花鸟画。
(二)亲身实践
花鸟画能够在中国绘画史上经久不衰,能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始终推崇的一种画作方式,并不是时代的偶然,而是具备一定必然性的、是画家对自然格调的合理运用。绘画作品是死物,他没有灵魂,也没有情感,只有画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进画作本身,绘画作品才能够具备灵魂和意境。比如,我们在观看了一幅绘画作品以后,我们或许可以从画作中所描绘的山石看出绘画者的意图,他也许是想要去拜访一位隐居的故友,许是想要隐居山林、远离世俗,也或许他只是难得一次的寄情山水、放纵人生。再比如,我们通过欣赏一幅花鸟鱼虫画,我们或许可以感受到画家最近闲赋在家、与世无争,也或许可以感受到作家心情苦闷,惆怅难以释怀,期待像花草鱼虫一样自由自在。然而我们为什么能够感受到这些?我想用王国维评价纳兰容若的一句话来解释再合适不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眼言情,由此出入中原,为染汉人之风,故能真切如此。亲身实践是流露心中致性的最佳途径,只有善用亲身实践感悟自然,才能够将自然格调更好地应用进花鸟画中,更好的展示个人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花鸟画在我国绘画领域享有声誉,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改变,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花鸟画的发展应该跨出国门与国际接轨,如此才能够打破花鸟画原有的格局,使其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对于花鸟画画家而言,应该敢于打破狭窄的绘画视野,合理地吸收西方文化,在国际的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国固有的民族风,更好地展示中国绘画精华,相信如此一来,花鸟画不仅能够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更能够充分的展示出我国瑰丽的自然风光。
参考文献:
[1]杨贵云.当代都市家居文化对工笔花鸟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04):26-28.
[2]张斐斐.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精髓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11):105-107.
[3]李玲玲.关于现代工笔花鸟画图式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05):52-54.
[4]谢元林.当代工笔花鸟画材料技法的传承与拓展[D].湖南师范大学,2015(08):71-73.
[5]翟婉冰.俞致贞工笔花鸟画技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0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