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寻美懂美

2023-02-19 05:29丁赟
求知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渗透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能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学会感恩,学会欣赏美和创造美。文章从多个角度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提出要从教学内容中提炼美,用教学语言来表达美,巧借教学策略来彰显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丁赟(1998—),女,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小学。

审美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审美理念,采取科学的手段,陶冶学生情操,熏陶学生品格,从而完善学生人格的教学形式,它能让学生在美的学习中获得精神层面的升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渗透美育,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一、从教学内容中提炼美

(一)提炼教材中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美的规律设计的,编者精心选择了大量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各有各的魅力,这为美育的渗透提供了基本条件。教师需要充分发掘课文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让学生在反复推敲与琢磨中领略作品的独特魅力。比如:有的文章如花香四溢,沁人心脾;有的文章如百鸟和鸣,婉转悦耳;有的文章如高山流水,触动心灵。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文字之美,才能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1]。

以《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为例,本文是巴金先生创作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语言非常值得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有一段展现榕树生命力之美的文字非常值得学生学习:“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诵读这一段文字,并在脑海里想象一下画面,思考作者这种反客为主叙述榕树叶子美丽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什么。通过对语言的联想,学生意识到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展现榕树的强大生命力。因为榕树叶子的颜色十分翠绿,充满生机,这对于无意间看到它的人来说具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才会被吸引。在授课时,教师可抓住“照耀”这个词,让学生深入感受榕树震撼人心的旺盛生命力。通过对语言的品读和把握,学生能对这篇文章的美学内涵有更深刻的领悟。

品味语言是培养学生审美力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文质兼美的作品时,教师应当在语言上下功夫,让学生一边欣赏词句,一边领略作者语言的独特性,以此让学生在语言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提炼教材中的形象美

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美指的不仅仅是自然形象的美,还包括进步的意识与美好的人性等。对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渗透美育,教师要精心提炼教材中的形象美,而實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提炼文章中的自然形象美。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形象美主要是指大自然中那些让人心旷神怡的事物所具备的审美特性以及意义。第二,发掘人物身上的美。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来说,教师可从人物的行为美、心灵美着手,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光辉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实现美育渗透的目标[2]。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教师需要紧紧围绕西沙群岛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景物来设计教学内容,充分突出其特征:海水——五光十色;海滩——海龟成群,贝壳漂亮;海底——物产丰富;岛上——鸟的天下。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这些景物的形象美,同时将其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此让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又如,《司马光》一文主要展现了司马光的光辉人物形象,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充分展现司马光临危不乱、砸缸救人的智慧美,引导学生学习司马光身上的美好品质。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而是要积极发掘文本中的自然美和人性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中的文本不只具有语言美,其中的形象美同样值得发掘,教师要重视起来,在教学中有效渗透美育。

(三)提炼教材中的意境美

语文教材是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媒介,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高雅的情趣,而这一美育价值又主要体现在文本意境上。所谓文本意境,是指饱含作家主观情感的艺术氛围,是外境与内情充分融合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都展现了内涵深刻的、优美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审美联想与想象,深入思考文章美的意境,感受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美。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独特的意境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环节:文本中有一句话是“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其中的“冒”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加一加、调一调、换一换、减一减的方式品读文本,同时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想到“冒”字不仅突出了荷花的数量之多,还彰显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当学生想到这一点之后,又会想到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硬挤出来的画面,由此感受到荷花的生机勃勃之美。这样一来,学生能深深体会到荷花是如何拼命向上,展示自我风姿的,体会到文章的意境美,进而受到美的熏陶。

在一篇文章的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领略文本意境,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层含义发掘其中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文本之美。

二、用教学语言来表达美

(一)生动的教学语言展现美

越是生动的教学语言,往往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重视自己的教学用语,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就能更轻松自如地借助语言展现美,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通过教师形神兼备的讲述,学生能沉浸于课文意境中,产生更强的学习兴趣[3]。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都情节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教师如果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解课文,就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学《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认真观察过我们的世界吗?你们知道这个世界有哪些奇妙的事物或现象吗?例如,你们知道一颗看似微不足道的种子是如何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如何茁壮成长的吗?你们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天空会出现晚霞吗?你们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这个看似熟悉的世界就像一个伟大的魔术师,它能让你看到很多奇迹。如果你愿意走近它,你会发现很多精彩。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作者笔下的世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精彩。”这一连串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在不知不觉中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其忍不住思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效领略美,教师就需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越是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风趣的教学语言激发美

一位懂得教学艺术的教师总会想方设法地提高语言的趣味性,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升语言的趣味性,使教学语言更加契合学生的生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眼前一亮,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传说、趣闻,或运用幽默的方式授课,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古人谈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古人对读书的一些看法。如果教师采取常规的教学策略,就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生动美。对此,教师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用更加风趣幽默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方式问问学生平常喜欢读什么书。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有哪些有趣的发现或者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读书时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或讲一讲和读书有关的笑话,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时,教师也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幽默性,比如当学生说到很有趣的事情时,教师可用“你太有才了”“你可真逗”“那是相当的好”等话语表扬学生。教师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课堂的生动色彩。

三、巧借教学策略彰显美

(一)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美无声传递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不能总是采取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时,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提升课堂的魅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渗透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虽然这篇文章非常精彩,语言也极为生动,但由于班级中很多学生并未去过小兴安岭,因此他们很难凭借作者的描绘想象小兴安岭的美。这一情况会阻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此,教师可以提前从互联网上搜集小兴安岭的图片以及视频,同时结合审美教育的需求制作相应的课件,并在授课环节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领略小兴安岭独特的美。这样一来,不需要教师多言,学生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世界的奇妙与精彩,获得审美情趣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审美教育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美的感染力,让学生更容易沉浸在美学氛围中,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课堂的生动性,让学生对美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二)通过精彩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入审美情境

疑问是学习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也是创造的根基。在授课环节,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精彩有趣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审美情境。教师可结合文章标题、文章的重难点知识、文章的留白、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提问。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在深入思考中获得美的享受。

例如,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结合文本重点,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深入探究。一开始,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课题展开思考,提出问题:“你对这个课题有怎样的看法?你有哪些想知道的事情?”以此激活学生的探究心理。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围绕课题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的疑惑:《月光曲》是一首歌吗?《月光曲》是谁创作的?这篇文章围绕《月光曲》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在學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立刻解答,可以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让学生从书里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如此一来,通过提问、质疑、探究、阅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本,了解有关《月光曲》的精彩故事。

在实施审美教育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围绕文本展开思考。在这个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审美体会,感受到课堂的精彩。

总之,在小学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观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和滋养。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仅能彰显语文的人文色彩,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态度,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李冰.以美启真 以美育人:论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6-7.

刘国安.美育让课堂“有声、有色、有趣”: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J].语文新读写,2021(14):82-84.

陈小静.最美的语文:小学语文美育新探[J].教育艺术,2021(4):56-57.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渗透策略小学语文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