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革命文化作品阅读的设计与实施

2023-02-19 05:29籍欢欢
求知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课程思政

摘 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需要将思政融入课程,以达到在“启智增慧”的过程中“培根铸魂”的目的。革命文化作品作为语文学科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开展革命文化类名著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进行阅读资源的结构化整合,确定主题,设计体验性强的情境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实现厚植爱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群书阅读;家国情怀;革命文化作品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全学科视阈下的中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12675)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籍欢欢(1983—),女,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长期以来,如何将德育与智育融合推进一直是教育界不断探索的问题。“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要提煉学科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生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关键能力,涵养品格,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中指出:“阅读革命文学作品,如《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体会、评析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爱国精神和人格魅力。”[1]33这是7—9年级语文提出的课程思政的重要文本载体,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应该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提示”,做好革命文化作品阅读活动的设计,推进课程思政的实施。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和学科安排等,做了统筹设计和科学安排,强调素养导向、系统规划和全学科覆盖。以上均是课程思政理念落地的具体路径。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能很好地承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继承和弘扬优秀革命文化的课程思政任务。本文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主,联合自主阅读推荐书目《长征》、献礼“二十大”红色诗歌集《孩子心中那一抹红》,以任务为驱动,力求在情境活动中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并理解那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里的英雄事迹、革命信仰,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对伟大祖国的强烈认同感,进一步坚定青少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

一、整合阅读资料,确定阅读主题

《红星照耀中国》《长征》《孩子心中那一抹红》均是革命文化作品,是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的时候,需要考虑内容的整合,确定一个聚焦性的主题。其中,《红星照耀中国》《长征》在内容上均有关于“长征”这一主题的内容纪实,两者互为补充,可以让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背景以及长征过程中的人物、事件有更全面的认识。《孩子心中那一抹红》中同样收录了长征过程中革命志士的诗歌作品,学生通过吟咏诗歌能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质。

八年级学生基本具备了梳理故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内涵等能力。本课主要难点在于涉及大量中国革命史实及背景知识,虽然八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中已经开始接触中国近现代史,但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理性认识和情感联结。教师需要找到符合学生现阶段认知结构的阅读驱动点,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从而为课程思政的落实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整合阅读资料,在群书阅读开展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闪闪红星耀中国,漫漫长征启鸿途”这一主题进行聚焦性阅读,重点阅读这三本著作中与长征有关的内容。同时,要以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为目标,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维度挖掘思政元素。《红星照耀中国》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是艰苦奋斗、乐观向上、永不屈服的精神;《长征》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是个人与民族命运融为一体的家国情怀;《孩子心中那一抹红》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是英勇无畏、信仰坚定的革命豪情。

二、勾连教材内容,建构体验活动

自“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进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之后,一线教师就开始思考如何开展阅读活动。在教材中,12本必读名著均有读书方法的指导和专题探究活动的设计。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教材中给出了阅读纪实作品的基本方法,以及“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关于长征”“信仰与精神”三个专题探究。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编者的编排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纪实作品的阅读方法以及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传承精神、涵养品格。因为教材没有具体的探究活动设计,一线教师在探究活动设计过程中往往重梳理、交流思辨,轻体验、精神内化,从而导致这类作品的思政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此,教师可以结合阅读规划,分为初读、联读、深读三个阶段,逐步聚焦到“闪闪红星耀中国,漫漫长征启鸿途”这一主题上,在阅读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

(一)初读:以主题为引领,趣味泛读

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主。”[1]33学生在初读阶段的目标是读进去、读下来。以主题为引领的泛读,旨在为整本书阅读做“减法”。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

情境:八年级暑假期间开展“阅读红色经典,汲取精神力量”主题阅读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

活动一:请在《孩子心中那一抹红》中选择自己最有感触的一首诗,配乐录制朗诵视频,参与学校公众号“诵红色诗词,敬革命志士”栏目的作品遴选。

活动二:请自主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开始阅读的“长征之旅”,记录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同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疑问。

活动三:请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长征”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绘制长征路线图、战线图或地形图。

在活动一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朗读、诵读来理解诗歌内容,从而认识诗人,理解诗心。通过诗歌朗诵的参与度、朗诵文本的选择以及朗诵效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从学生的参与度上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朗读毛泽东的诗词,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在活动二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精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斯诺带着问题来到中国,进行一系列采访和观察,最后得出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然能取得胜利的结论。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记录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同时联系当下提出问题。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中感兴趣的三个主题为:(1)个性特色鲜明的红军领袖和士兵;(2)长征途中的精彩故事;(3)红区的生活。而学生的困惑在于为何当时的男女老少对于革命理想如此的忠心信赖,尤其是看到年轻的红军牺牲或者本来有好生活的人抛弃现有条件加入红军时,学生就会经常提及“是否值得”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恰好触及了红色经典作品阅读的思想内核——信仰与精神。我们是否理解革命志士的信仰,今日又能否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呢?

在活动三中,整本書阅读的难点在于学生比较难把握文章脉络,对此,教师常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整本书的结构。设计绘图任务的目的是突出跨学科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联读:以体验为目的,读写融合

《红星照耀中国》中关于“长征”途中的纪实只是本书内容的一部分,根据主题,我们选择王树增的《长征》作为补充,有助于学生对长征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认识,进而理解“长征精神”。结合学生已学的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新闻探究单元),可以设置与新闻写作有关的读写任务,促使学生的阅读“入情入境”。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

情境:国庆期间,学校将开展“讲红色故事,承红色精神”主题学习活动,八年级学生结合所学开展以下读写实践活动,优秀作品将刊登到学校微信公众号。

活动一:读《长征》,同时观看《百家讲坛》节目中有关“长征”的视频,自由撰写观后感、评论或发布感想至微信朋友圈,择期开展故事分享会。

活动二:化身记者,撰写长征途中的要闻,并在课前演讲环节进行新闻播报。

活动三: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写作长征的重大节点事件,从消息写作的结构要求和事件报道的完整度上进行修改、优化。

活动四:为自己最钦佩或印象最深刻的红军人物创作一篇文章。

以上情境活动将教材所学和整本书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领悟,进而走进长征,领悟长征精神。学生在写作时分成六个小组,即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大草地,每个小组成员在该事件内选择一个最钦佩或印象最深刻的红军人物进行写作,最后汇总成人物故事集。为了避免重复,学生会充分挖掘《长征》以及其他相关书籍中的内容来进行辅助创作。在完成这些读写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理解并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能做到奋不顾身?个别学生会就这一问题结合时事,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最终对家国情怀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深读:以感悟为目的,成果输出

一般情况下,整本书阅读结束后均有一个阅读成果展示,以此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课程思政特色阅读成果展示突出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深度参与、共同感悟。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

情境:让我们化身战地记者,一起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起重走长征路。

活动一:前线战报,概括长征事件。

展示学生画的长征路线图,截取重要事件节点,让学生以消息播报的方式对长征史实进行概括。

活动二:人物特写,探究革命信仰。

小组合作,修改文章《长征路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并回答红军为什么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取得长征的胜利。

活动三:续写诗歌,展望崭新征途。

长征是一条遥遥的路,那些故去的人用生命点亮今日的盛世,照耀了今日你我的清朗人间。请大家结合阅读感受和今日的交流所得,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联诗:

你是 ,我是 (提示:比喻句,找寻先辈与“我”之间的联系)

你愿人间再没有 (提示:过去的社会环境)

唯有 (提示:现在的社会环境)

天边的月,心中的念。

我用诗篇,与你相约。

我不会忘记 (提示:长征中最动人的场景)

我要用 (提示:对先烈们的誓言)

实现你愿的 (提示:千万中华儿女肩负与传承的使命)

以上三个活动,均是阅读成果输出活动,与“联读”环节的活动形成照应和进阶,三个活动统摄在一个情境中,能够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其中,活动三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坚定信仰,传承精神。从学生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经过三个阶段的群书阅读,对“长征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下是其中一位学生的当堂创作:

你是明月清风,我是你照拂的梦。

你愿人间再没有悲惨的童年和无措的流年。

唯有安静的书桌和孩子的笑颜。

天边的月,心中的念。

我用诗篇,与你相约。

我不会忘记湘江水边的冰冷、主席憔悴的脸和少年慷慨赴死前的誓言,

我要用最美的语言、在最明亮的讲堂遍遍述说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故事,

实现你愿的星火代代相接。

三、总结

课程思政要凸显课程的育人价值,要引导学生透过知识了解其背后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因此,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要融入思政元素,突出“以学为中心”,重“学生体验”,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构建全课程育人环境,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育人方式的拓展[2]。革命文化作品的阅读突出朗读、听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认同革命先烈的精神追求;在阅读活动设计上突出情境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认定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