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

2023-02-19 11:36:37王莹
教育界·A 2023年36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近年来,在小学美术课堂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教师应当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探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王莹(1988—),女,江苏省淮安市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出多种艺术形式,中国美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极大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恰当的方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新知识的讲解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美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感悟,还能培育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自觉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使小学美术教育多元化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讲解理论知识,导致美术课堂具有较大局限性[1]。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认知能力,很难理解复杂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能更好地欣赏、学习复杂的美术作品。而渗透传统文化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深入挖掘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将学习重点转移至研究传统文化上,这有利于美术教学质量提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顺利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掌握美术知识,还可以对理论知识形成全面且深刻的认知。

(二)丰富小学美术课程的内涵

美术作品往往与文化现象有诸多关联,经典的美术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在小学美术课堂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绘画、泥塑、剪纸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国政治、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有一定了解。这样的美术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觀念。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美术学科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多种方式深入研究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汲取丰富的学习经验,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分析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深入研究名画,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历朝历代的美术作品,从内容和形式上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2]。在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赏析历朝历代的名家画作,加深学生对不同时期美术作品和文化知识的认识,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本次教学的核心,对教学内容形成全面的理解,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多幅经典美术作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形式展开深入研究。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还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教师还要收集与经典美术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在学生欣赏作品后告诉学生这些知识,让学生从多种途径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

底蕴。

以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9课“鱼的纹样”为例,教授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鱼纹的发展历史,认识鱼纹的造型特点和寓意,加深对传统纹样的理解,并设计一幅鱼的纹样,提高纹样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经典器物的图片,如《三鱼纹彩陶盆》《鱼形青铜铭文》《鱼形玉佩》《鱼纹罐》等器物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讨论鱼纹在不同时期器物上的造型特点以及变化趋势。在课堂最后,教师需要负责总结,让学生认识到鱼纹这一传统纹样如何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赏析经典作品的教学活动既可以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精彩内容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设备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使用多媒体设备时,教师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更多学生参与互动,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得到了保障[3]。为了让传统文化顺利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师应与时俱进,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传统文化的精彩,将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令人感到震撼的美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现出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

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经典手工艺品的高清图片、播放人们庆祝节日等内容的视频,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新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7课“字的联想”的教学为例,教授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体会各种不同形态汉字的造型美,产生民族自豪感,初步掌握联想设计的方法。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汉字的海报,引导学生思考汉字演变的过程、归纳联想设计的一般方法。经过上述研究,学生已经对教学内容形成了初步的认知,为了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通过联想设计艺术字。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绘画活动,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讨论内容自行设计艺术字。在课程最后,教师要给学生展示自己创作成果的机会,并积极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认识上和创作上的不足,自觉汲取有益经验、完善作品。

(三)介绍传统艺术,凸显传统文化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随着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显示了我国独特、伟大且富有魅力的民族精神[4]。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适度引入中国传统艺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讨论与中国传统艺术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领会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内涵。

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变脸”的教学为例,在讲解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通过折纸和绘画的形式设计脸谱,让学生在折、画、玩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播放民间艺术家表演变脸的视频,并据此引出教学内容,这样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营造趣味十足的学习氛围。接下来,教师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道具,详细讲解与变脸相关的知识。在学生了解上述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纸、绘画的形式自制变脸的道具,并利用自己制作的道具表演变脸。这样的美术课堂具有趣味性,学生可以“在玩中学”。而且在了解相关内容的同时,学生会对我国传统艺术形成浓厚的研究兴趣,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文化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四)讲解传统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知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知美、品味美,而后将美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创作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是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也是学生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素材。在开展美术教学前,教师也应了解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手工艺作品,思考如何将这些作品融入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传统技艺,推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在学习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时,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制订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美术技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形成自觉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5]。

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1课“藏书票”的教学为例,教授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藏书票的历史、形式和制作方法,尝试用制作版画的方式制作一枚藏书票,产生想要阅读书籍的情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这一课的基础知识。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展示制作藏书票的过程,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记住制作要点。在课堂最后,教师应留出时间让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藏书票,并将它贴在自己的书的扉页上,或者展示到教室的读书架上。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促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完成知识的内化,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五)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开阔眼界

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不能仅讲解教材内容,还应适当补充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让学生开阔眼界,对传统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切实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

以苏少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印花布”的教学为例,教授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制作印花布的方法,对中国民间工艺产生兴趣,发展审美感知素养和文化理解素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介绍制作印花布的具体流程,然后适当补充制作细节:“在刻板时,人们往往会刻得深一些,确保磨印时蜡不会涂到刻板的缝隙中;在刻好的底板上,人们会固定一层白棉布或纸,再用蜡在白棉布或纸上细细地磨,避免磨到刻板上的内容;涂色时,人们会一边涂一边用软纸将涂在蜡上的颜色吸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一面讲解,一面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将相关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完成接下来的动手操作任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相关内容,也能够逐渐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結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美术课程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文化教育,实现全面发展。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展示经典的美术作品,也要重视多媒体设备的作用,让学生充分接触优秀的作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介绍传统艺术、带领学生学习传统技艺、适当补充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启发,进一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切实发展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程仓花.习美术之法,承文化之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2022(11):65-67,77.

[2]缪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2022(38):26-28.

[3]周鸣.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家长,2022(20):135-137.

[4]许应飞.传统艺术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183-185.

[5]甘沁茗.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途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7):178-179.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