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标背景下,传统教学的单一评价模式不再适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始探寻更完善的评价模式。鉴于此,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特征,根据多元评价优势,围绕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提出在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的有机结合中,灵活运用调查问卷、课前小测、学习日记、观察量表、匿名互评、圆桌会议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策略,以供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
作者简介:李莉(1985—),女,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在“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的要求提出的背景下,多元评价理念由此形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在新课标背景下,对照《课程标准》研究多元评价策略,从而通过专业、正确的教学评价,有效检验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特征
(一)多主体特征
《课程标准》要求坚持多主体评价,这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具有多主体特征。多主体特征需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不同作用。
(二)多方法特征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访谈、作业等,这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具有多方法特征[1]。基于該特征,教师应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灵活运用观察、访谈、作业等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以此落实多元评价。
(三)多语言特征
语言是评价的重要元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中应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同时应用,注意接纳式、激励式、赞扬式语言的穿插使用。这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具有多语言特征。尽可能地同时运用口头评语和书面评语评价学生,一方面,能发挥不同评语的差异化作用;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方法,从而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自省。因此在提倡多元评价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落实多语言评价,从而提高自评与互评的有效性。
(四)多内容特征
多元评价视角下,师生可以不同的内容为落脚点,全面评价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活动。这说明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具有多内容特征。教师能通过多内容评价,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我,也能在多内容评价中充分把握学生学情。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通常由课前准备、课中实践、课后回顾三个环节组成。在新课标背景下,课前准备与课后回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因而在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策略时,文章主张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线,有计划地落实多主体、多方法、多语言、多内容评价。
(一)课前评价,了解学生
课前评价是对课前准备的检测。通过课前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意愿,创新课前评价形式,对构建高效课堂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将多元评价落实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准备方面[2]。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课前准备为例,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调查问卷,诊断学生初始学情;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课前小测为评价赋能,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1.应用调查问卷,诊断初始学情
合理设计调查问卷内容,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实想法,预判其学习意愿,既有利于安排课中实践活动,也能促进客观、公正的多元评价。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达最真实的想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多主体特征。
在对“生活离不开规则”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判断学生对规则的学习意愿和能力,进而制订更精准的课中实践方案。教师可围绕“生活处处有规则”“守规则要自觉”两个板块,设计以下调查问卷。
完成问卷设计后,教师可将问卷通过微信等媒介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在线填写问卷,参与评价。之后,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分析问卷信息,快速了解学生对规则的看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意愿,将其作为课中实践的参考。
2.课前小测赋能,了解学习基础
新课标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重视课前准备,这也为课前小测内容的创新提供了条件。通过课前小测同时引入新课和旧知,一来能够检验学生迁移学习能力,二来能够判断学生对新课的认知情况。教师可用课前小测取代传统课堂导入活动,通过兼具测验与导学功能的多元测验题,了解和评价学生学习基础,进而突显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价值,实现以评促学。
“生活离不开规则”与“大家的‘朋友”相衔接。所以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前小测题(题后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以关联这两课,引出“规则”这一主题。
(1)大家在生活中有哪些“朋友”?(公共设施)
(2)如果没有这些“朋友”,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方便)
(3)为了保护这些“朋友”,人们都做了什么?(制定规则)
(4)生活中,规则在哪里?(游戏中、学校里、社会上)
(5)每种规则都有它的作用。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么样?(秩序混乱)
(6)我们要怎样遵守规则?(自觉)
每一道课前小测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这使得课前小测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小测中可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展示迁移学习能力。在学生答完题目后,教师既可运用口头语言评价学生的认知情况等表现,也可以书面语言对学生进行更加详细和准确的评价和点拨。师生共同了解学情,有助于使多元评价发挥作用,促进课中实践。
(二)课中评价,记录学情
课中评价是对课中实践的及时总结,是让多元评价贯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的关键一环。通过课中评价实时评估和记录学情,既有利于学生认识和发展自我,也有助于教师调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实践方案,对学生进行激励[3]。故而,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需要教师重视课中评价,记录学情,激励学生。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课中实践为例,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撰写学习日记,以此促进学生自主评价;另一方面,可利用观察量表总结学情,以教师总结提高课中评价完整度。
1.撰写学习日记,学生自主评价
撰写学习日记以学生为主导,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总结和反思习惯的方式之一。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日记,总结基础知识,反思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一边将课中实践感悟说清楚,一边将自主评价落实处,从而保证学生自主评价在创新中的实效性,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
“网络新世界”设置了“新世界 很精彩”“新世界 有规则”“网络游戏的是与非”三个课时,以“认识网络世界”和“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为导向。这两个导向不仅可以作为课中实践的指引,而且能够作为学习日记撰写逻辑的提示。教师可以在课中实践期间,以“通过本堂课,你对网络世界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等话题为引领,根据教材编排和课中实践逻辑,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撰写学习日记,抒发对“网络新世界”的心得感悟。学生按要求、围绕话题写日记,能写清楚自己掌握的内容,也会发现自己的薄弱之处。
2.利用观察量表,教师总结评价
教师是观察量表的填写者。通过观察量表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教师总结和评价学生的常用手段。观察量表的科学设计和有效使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有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预设观察量表,然后基于课中实践,随时在表中填写通过观察获取的信息,集中开展总结和评价。
“网络新世界”一课的观察量表,应紧扣三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具备多元评价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围绕以下教学目标设计课中实践的观察量表:(1)让学生认识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明白网络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2)让学生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网络规则,文明上网;(3)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合理安排游戏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之后,教师可以由观察量表切入,对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是否形成正确观念”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元评价,凸显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多内容特征。
(三)课后评价,全面反思
课后评价与课后回顾相对应,有助于教师全面反思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判断和弥补学生弱点,改善学生学习现状。所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中的课后评价不容忽视。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课后回顾为例,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匿名互评,优化其自主评价形式;另一方面,可以举办圆桌会议,集中引领学生交流,增强课后评价效能。
1.匿名互评,优化自主评价形式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评价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但是,由于年龄与经历限制,学生在自己评价自己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完全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而匿名互评对自主评价起着优化作用。匿名互评是为消除学生顾虑、使其在互相评价阶段充分表达最真实的意见而开展的;至于评价内容,则以课中实践活动为主。教师应关注学生特点,了解学生的顾虑,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立足课后回顾鼓励学生匿名互评,以此加深其自我认知,促进其取长补短,让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进一步突出多主体特征[4]。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匿名评价进行监督和组织,这样一方面能够为补充评价做准备,另一方面能够保障学生互评秩序,避免学生产生矛盾。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的课中实践活动与“担当家庭责任”“同商议 共承担”“弘扬优秀家风”有关。教师可基于此,同时向学生提供以下自主评价单与匿名评价单。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自主评价单
我能否担当家庭责任?我能否同商议、共承担?我能否弘扬优秀家风?
我暂时不能_____,这是因为_____。我还应该_____。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匿名评价单
他(她)能否担当家庭责任?他(她)能否同商议、共承担?他(她)能否弘扬优秀家风?
他(她)暂时不能_____,这是因为_____。他(她)还应该 _____。
教师以“能否”为关键词设计评价单,有利于让学生根据所学、所观、所感,同时对自己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并且适当说明自己发现的关于“不能做到”的问题,为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在学生完成自评与匿名互评后,教师可重点检查其匿名评价单,从中选取一些鼓励性的評价内容,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学生能够由此得到正向激励,增强学习自信,提升满足感。在评价的最后,教师还可以综合分析自主评价单与匿名评价单,提炼典型问题,与学生一同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学生补足短板。
2.圆桌会议,增强课后评价效能
圆桌会议是指围绕圆桌而举行,没有主席位置和随从位置,主张人人平等的会议。将其应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后评价中,有助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更轻松地搭建沟通和交流的通道,促进师生互动,增强课后评价效能。教师可以在课后举办圆桌会议,与学生促膝长谈,让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体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多主体特征。会议期间,教师还可不断以问题引导学生,使其举手发言,保持客观思考与评价的状态。在“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圆桌会议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引导性问题。
(1)作为子女,应当在家庭中承担哪些家庭责任?你做到了吗?
(2)为什么在家庭中要同商议、共承担?你做到了吗?如果没有,你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怎么做?
(3)优秀家风有哪些?如何弘扬优秀家风?在弘扬优秀家风的过程中,你需要做什么?
教师可以预设问题,然后在圆桌会议上相机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以先举手示意,再根据引导性问题,将自己对“如何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的理解说清楚。随着讨论的不断展开,学生会纷纷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思考和感悟,这有利于反映课中实践成果,为课后多元评价提供参考。教师可以采用“点评学生发言”这一课后评价的创新形式,遵循“先扬后抑”原则,先通过口头评价学生发言内容,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和赞扬,再以“但是”等词补充说明学生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我。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是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的创新,是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多元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充分认识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特征,提升多元评价意识,在评价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多元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成为评价的核心参与者,了解学生,记录学情,全面反思。学生也应形成多元评价观念,主动参与评价,积累评价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红.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实践方法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164-166.
[2]李金禄.多元评价 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3):106-107.
[3]吕滢.小学道德与法治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21(23):51-52.
[4]郭宏茹.多元评价:打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新模式[J].教师,2021(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