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故事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3-02-19 03:18史文冰
教育界·A 2023年36期
关键词:运用策略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课程故事,能进一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幼儿的理解力与记忆力,促使幼儿形成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文章以提升幼儿园课程故事育人的有效性为目标,以“重记录、重过程、重多元发展”为课程故事设计的基本要求,从树立全局观、增强逻辑感、提升甄别力、巧用“润滑剂”、学做有心人五个维度出发,浅谈幼儿园课程故事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幼儿园课程故事设计要求和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故事;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史文冰(1994—),女,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中的“课程故事”是指幼儿园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真实发生的、富有课程内涵和育人价值的事件。故事的主人公以幼儿教师和幼儿为主,故事内容符合3—6岁幼儿的心智特征,具备真实性、生活性、研究性等特点。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课程故事,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在实际园本活动的设计中,幼儿教师需注意积累故事素材,应用课程故事为幼儿搭建成长阶梯,助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

一、幼儿园课程故事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

借助课程故事开展幼儿园教育,能激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幼儿开辟奇妙的联想空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幼儿的认知经验不同,对故事情节的想象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通过讲解课程故事的方式展开教学,能诱发幼儿对生活情境、师生故事的深层次联想,促使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等思维能力获得深度发展。

(二)提升理解力与记忆力

课程故事是多元化育人故事的一种,包含着丰富的情境信息和故事要素,是训练幼儿理解力和记忆力的重要载体。幼儿通过聆听幼儿教师的故事讲解,能够自发地处理听到的信息,从长句中把握重点内容,自主串联信息的关系,整理与整合信息内容,理解故事的内涵。这种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倾听信息、整合信息、处理信息的训练机会,有效训练幼儿对故事信息的解读能力、记忆能力。

(三)涵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目标。将课程故事植入幼儿园育人活动中,能对幼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形成积极意义。课程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在聆听课程故事的过程中,幼儿能自主结合幼儿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微动作,对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内涵与价值取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猜测,积累情感分析与价值分析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幼儿园课程故事的设计要求

(一)课程故事应是“纪录片”而非“宣传片”

“纪录片”具有真实发生的特征,“宣传片”则有着美化的特征。按照宣传片的思路来创设课程故事,不利于幼儿教师对课程故事的反思。在创设课程故事时,幼儿教师需注意遵循故事的真实性原则,按照纪录片的形式来构思故事情节,客观地展现其课程设计、实践、探索过程中真实发生的、复杂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角色、场景和情节,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的课程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二)课程故事重在教学“过程”而非“结果”

从课程故事的育人价值来看,真正发挥课程故事育人作用的环节,在于课程故事的讲解过程,而非故事的结果。在课程故事讲解过程中,幼儿能了解完整的学习过程,积累语言建构与运用经验;幼儿教师则能立足更为宏观的角度,客观审视教与学的关系,结合课程故事案例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故事教学过程的细致设计,能使师生双方从活动中获益,形成“共学”格局。

(三)课程故事视角应从“独白”走向“多元”

在课程故事构建过程中,幼儿教师需避免单一的内心独白视角,将课程故事角色的视角多元化。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角色具有不同的教育日常和教育思路。丰富课程故事的角色视角,能依托故事的情节内容,演绎出不同风貌的趣味故事,增强故事的教育价值和生动性。因此,在课程故事设计中,幼儿教师需注意课程故事视角的多元化设计,突破单一的描述视角,丰富故事结构与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故事的运用策略

(一)树立全局观,慎重选择故事内容和规模

好的课程故事需要经过谨慎的选择和雕琢。在课程故事构建过程中,并非故事发生过程中的所有情境、人文素材均具有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幼兒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方式、目标,就“为什么讲述此故事”“此故事有什么教育价值”两个问题来进行思考,树立课堂故事设计的全局观念,明确课程故事的内容和规模,提升课程故事运用的有效性。从内容角度出发,幼儿教师需明确“好故事”的特点,如:以情动人、意料之外且情理之中、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等。结合上述角度去创设故事内容,选择故事的角色视角与切入点,能更好地提升课程故事的品质。从规模角度出发,幼儿教师需明确撰写故事的初衷,结合教育目标确定故事的规模,促使课程故事在整体性教育活动中有良好的呈现[1]。

例如,在幼儿园“我养的小动物”语言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绘本故事《有个小狗叫八公》。讲解完绘本故事后,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个人事迹,向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养狗的故事。这一故事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且与本次活动主题关联紧密。幼儿教师可以将“激活幼儿表达兴趣,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积极情感,为幼儿列举优秀的语言案例”设为本次课程的教育目标,根据目标展开有侧重点的话题讲解,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对小动物话题的联想与关注。幼儿能在学习活动中深化故事体验,产生交流欲望,展开语言训练。

(二)增强逻辑感,依托主题整合故事的秩序

“逻辑感”是课程故事的重要标准。好的课程故事需合理地串联前因后果,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和清晰的认知逻辑。“故事秩序”在课程故事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在叙事类故事中,应用戏剧理论的“金字塔公式”,可以将故事秩序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结局”五个部分;从故事的情节要素出发,又可以将故事秩序简单地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无论采用何种故事秩序,幼儿教师在撰写故事的过程中都要遵循故事的逻辑,以清晰的逻辑秩序来搭建故事的整体框架,形成结构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故事秩序的整合还需以幼儿园活动的主题为依托,使故事内容、秩序与教育主题需求相符,以此为后续课程故事的配套教学活动做好铺垫[2]。

以幼儿园生态种植区域活动为例。为了使幼儿对种植小葱的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以前与其他班级的幼儿一起种植小葱的经历进行课程故事讲解,详细说明种植小葱的活动步骤(选种、松土、播种、浇水、除草等)以及种植小葱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如“小葱丢失”“小蔥倒伏”等。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时可以按照金字塔公式进行讲解,搭建起故事的逻辑秩序。幼儿能从故事讲述中产生对小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带着积极的情绪走进下一活动环节。

(三)提升甄别力,据实拼配故事必要的元素

如果说故事的秩序是课程故事的骨干和框架,那么情节信息则是故事填充的血肉和内涵。在故事创设过程中,幼儿教师需在搭建课程故事主干后,结合框架为课程故事匹配必要的元素,常见的故事元素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情节等。遵循真实性与生活性原则创设课程故事,要求幼儿教师在真实发生的事件范围内选择故事元素。在此范围内,幼儿教师可以提升甄别力,确定选择依据,如幼儿教师可以将激活幼儿兴趣、启发幼儿思考、引发幼儿讨论、助力幼儿互动作为故事必要元素的设计依据。这样设计能甄别故事元素的必要性,丰富故事元素在故事中的价值功能,提升幼儿教师对课堂故事的甄别力[3]。

例如,在“北斗七星的奥秘”科学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将设计依据定为“通过‘北斗七星星象来引发幼儿对天文科学的关注,培养幼儿对天文科学的探索兴趣”。在导入阶段,为使幼儿对北斗七星产生具象化认识,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描述自己在夜晚看到北斗七星的画面,说明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像一个勺子。在故事讲解过程中,为了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幼儿教师可以将故事的元素进行进一步丰富,按照人物(幼儿教师和另一位教师)、事件(夜观星象)、时间(一个晴朗的夜晚)、地点(幼儿园附近的街区)、情节(两位幼儿教师关于北斗七星神话传说的交流)等展开讲解。丰富的故事元素能为幼儿打开求知的大门,生动的故事元素能使幼儿展开想象,联想到两位老师夜观星象、展开趣味对话的场景,进而对北斗七星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幼儿教师在此时可以为幼儿衔接下一活动环节“观看微课程视频”,展开对北斗七星的深度讲解。课程故事元素的细致设计,能增强故事的画面感,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四)巧用“润滑剂”,应用承接性语言丰富听感

这里的“润滑剂”泛指故事情节中一切引导幼儿积极倾听,调动幼儿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语言要素或故事叙述技巧,包括多元承接性语言、故事中的小故事或夹叙夹议等。在课程故事中应用“润滑剂”的目的在于提升课程故事的情境感召力,持续调动幼儿的聆听积极性。例如,部分故事以多个小故事为前因后果串联而成,故事结构相对独立。要想加强故事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使其平稳地过渡,弱化幼儿聆听故事的跳跃感,教师就可以运用一些承接性语言,如“不仅如此……还”“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等。承接性语言的巧妙应用,能有效丰富幼儿的听觉体验,使故事情节顺利过渡,提升幼儿的故事理解力[4]。

以美术区域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旨在指导幼儿完成树叶拼贴画的设计。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为了激活幼儿的创作灵感,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自己创作优美树叶画作的心路历程:“某一天,我在路上看到了落叶,想要留住美丽的秋天,就进行了拼贴画的尝试……”为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活幼儿故事倾听兴趣,幼儿教师可以在故事中融入承接性语言:“虽然在挑选树叶的时候我总是不成功,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树叶还可以这样组合排列……”富有感召性的承接性语言能增强故事的曲折性,提升幼儿倾听故事的专注力。

(五)学做有心人,采集过程性素材辅助讲解

要想讲出好故事,幼儿教师就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师生互动、教育故事素材的积累。幼儿教师可以从情节出发,自行预判故事案例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意义,选择具备独特性、典型性的故事案例作为素材;在生活中,幼儿教师也要注意留心观察,选择图文素材时注意保留图文的原貌,突出图文素材更具针对性、必要性和价值性的部分,必要时可以对真实的图文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剪辑、编辑等方式来凸显课程故事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念。丰富的课程故事素材能使幼儿教师在创设故事时言之有物,轻松调动生活经验,解决教育问题[5]。

例如,在“中华美食地图”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向幼儿渗透丰富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常识,培养幼儿的乡土情怀、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为深度落实本课时目标,幼儿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教育活动中注意积累,结合真实生活中与乡土情怀(家乡的特色美食)、家国情怀(我国的美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自信心(祖辈流传的特色菜)有关的图文资料,为幼儿创设课程故事。比如,幼儿教师可以选择经典食材“鸡”作为美食故事的切入点,向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食用过的一道菜—“叫花鸡”,详细描述制作这道菜的工艺,并为幼儿展示“叫花鸡”的图片。有的幼儿可能会对“叫花鸡”这个名字的由来产生疑问,基于幼儿的问题,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个人所知,向幼儿说明“叫花鸡”的来源典故,向幼儿展示这道菜背后悠久的历史。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遵循真实性、生活性和探究性特征创设课程故事,有助于幼儿价值观念与多元能力获得深度发展。在幼儿园课程故事设计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依据全局观,选择课程故事的内容和规模,整合故事的情节秩序,匹配故事的必要元素,灵活应用承接性语言,注意积累故事素材。故事情节的精确化设计有助于丰富整体性故事内容,增强课程故事的情境感召力,激活幼儿对课程故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缪维缨.在课程故事实践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J].早期教育,2022(52):36-38.

[2]林媛媛,丁雅蓉.幼儿园优秀课程故事的探索性特征及其实现[J].福建教育,2022(42):17-20.

[3]蔡春燕.讲好课程故事 赋能师幼共成长[J].早期教育,2022(39):19-21.

[4]林媛媛,吴毅婷.幼儿园优秀课程故事的情境性特征及其实现[J].福建教育,2022(33):16-20.

[5]柴林姗,徐瑾.幼儿园课程故事的撰写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2(7):90-93.

猜你喜欢
运用策略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合作学习在初中足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漫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的重要意义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