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2023-02-19 11:36孙荣荣
教育界·A 2023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但部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自身思想,认识到培养的形式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并有效优化教学策略。从教学情境、小组比赛、作品鉴赏等六个方面入手,分析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教学形式

作者简介:孙荣荣(1992—),女,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向阳小学。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出现过于重视形式而忽视内容的问题。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教学形式为辅助,让学生能够在形式的帮助下,深入理解内容。这样,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才能获得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如何借助有效的教学形式,更生动、形象地呈现美术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借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

图像识读需要学生在一定方法的辅助下,体会作品的内涵以及作品传达的意义,并识别和解读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空间等特征[1]。图像识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借助教学情境,生动呈现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快乐动漫”为例,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掌握以“了解一些动漫、漫画形象,学习编画连环漫画的方法和步骤”为主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眼睛、鼻子、嘴巴、脸形、身材、发型等方面进行图像识读,而后开展漫画创作。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展示许多经典动漫形象,如葫芦娃、熊大与熊二、孙悟空、哆啦A梦、名侦探柯南、功夫熊猫等,以创设情境。在观看中,学生需要找出这些动漫形象的特点,并思考如何看待这些动漫形象、自己能够从动漫形象身上学到什么等。其中,哆啦A梦是一个足智多谋、有神奇口袋的猫咪形象。在对哆啦A梦进行图像识读时,学生需要发现,其外貌多是用圆形来设计的,如圆圆的脸、手、眼睛等。这样设计,使该形象看起来憨态可掬;再加上创作者为该形象设定了聪明、机敏等特点,使得该形象被许多人喜欢。在完成基础的图像识读后,学生可以对自己想象中的动漫形象进行创作。在创作中,学生需要多对动漫形象的外貌展开思考,从而保证动漫形象的外貌与其他特点相符。

为了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境,讲解相关图像的识读方法(如结合动漫形象的外貌来识读),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

方法。

二、借助小组比赛,引导学生进行美术表现

美术表现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后,借助美术材料创作美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只要教师做出正确的引导,他们往往就能将自己想象中的作品呈现出来[2]。基于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美术表现素养。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5课“柱状雕刻”为例,在学习课程知识时,学生应认真感知柱状雕刻,体会柱状雕刻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分析不同材料的雕刻方法,为自己的雕刻创作打好基础。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柱状雕刻,可以告诉学生:“柱状雕刻作品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形式多样,如莲花柱、盘龙柱、图腾柱等。在创作柱状雕刻作品的过程中,人们会融合一些民族或者建筑物的元素,使作品更具特色。”在学生了解了柱状雕刻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柱状雕刻作品创作的小组比赛,创作完作品后由全班学生共同投票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需要确定本组打算创作的柱状雕刻形式、风格及作品上描绘的图案,而后利用卷纸、超轻黏土等材料共同完成创作。学生创作出的作品可以体现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在小組比赛中,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为使自己所在的小组赢得胜利而努力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同时在创作中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三、通过作品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

审美能力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具备这一能力对学生理解美术知识、深刻感知美术作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教师可从作品鉴赏的角度入手,组织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体会每一件美术作品的独到之处。在分析与体会中,学生不仅能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还能拓展自身的思维和眼界。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6课“画脸”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在美术课堂上通过对中西方画脸的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与表达,帮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具体来说,首先,为了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画脸,教师可以播放世界杯足球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观看时重点观察某些观众的脸,进而发现这些观众的脸上画有自己国家的国旗或者自己支持的球队队旗,明白这是一种画脸的形式。其次,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认知画脸,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京剧演员在演出时需要画脸,以使自己符合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特点。”之后,教师可以展示京剧中不同色彩的画脸,让学生学会用色彩来识别人物性格特征。如红脸代表忠诚,画红脸的代表人物是关羽;而白脸代表奸诈,画白脸的代表人物是曹操。最后,为了引导学生鉴赏创意画脸作品,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奇思妙想”部分的学生作品作为案例。如其中以黄色为主色调的作品通过黄色、白色、蓝色、橙色之间的色彩对比,能够充分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又如,以男孩的脸为主的作品的创作者展示了一个有三只眼的形象,且运用的色彩接近自己的肤色。在鉴赏完作品后,学生需要进行画脸创作。

在作品鉴赏中,学生可以看到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色彩的有关画脸的作品,也可以总结出这些作品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借助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文化理解

美术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美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则可以赋予美术作品价值。教师需要通过介绍创作背景、引入传统文化等方式,来讲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实现学生对作品的深入了解[3]。

对学生而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美术作品,不仅可以了解作品的内涵,还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解

素养。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7课“看戏”为例,本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有:第一,了解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知识,体会戏剧中服装、身段的美感;第二,尝试用水墨大胆表现传统戏剧;第三,发现京剧的美,激发对国粹的热爱之情,树立文化自信。在教学时,为了带领学生了解关于京剧的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借助京剧《八仙过海》让学生形成对京剧的认知,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京剧的四大行当是什么?京剧表演的艺术手法有哪些?”等问题,从而引出关于生、旦、净、丑和唱、念、做、打的文化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知京剧中的人物形象。如杨贵妃,她雍容华贵,一般而言,其扮相所运用的色彩十分丰富,通过凤冠霞帔彰显其高贵的气质。在完成对京剧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如水墨画《霸王别姬》等关于京剧的美术作品。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美术时,不仅要了解美术技法,还要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知晓作品蕴含的传统文化。这是他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故而,教师应重视传统文化知识与美术教学的结合,让学生以美术作品了解文化知识,以文化知识深入感知美术作品。

五、通过自主表达,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创作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也要尝试对美术作品进行创新性的展现。而学生要想对作品进行创新,需要做到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充分理解[4]。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在细致讲解美术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主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尝试对美术作品进行创新设计。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0课“我做的图书”为例,根据学习要求,学生应了解书的种类、设计内容等,并掌握一定的制作方法。为了让学生达到学习要求,首先,教师介绍书籍的发展及变化:“古人曾使用兽骨记录特定的内容。而之后出现的竹简形式的书籍是由长度、大小一致的竹子和细线制作而成的……”其次,教师为学生提供立体书样本,让学生自主探索立体书的制作方法。于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从剪、折、拼贴等不同的制作方法中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创作。在最后展示作品时,有学生将折、粘贴、绘画三种方法进行结合,制作出内容以家中房间为主的书籍,其中有梳妆柜、宠物狗、沙发、窗户、窗帘、地毯等元素。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立体书的过程、心得、创新点等,从而赋予自己的作品深刻的內涵。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表达,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探索,不断地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将所学知识作为想法的来源,最终呈现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六、通过实际创作,提高学生绘画能力

绘画能力需要学生通过构图以及对技巧、色彩的综合运用来设计美术作品。对学生而言,具备绘画能力是他们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并且,美术活动需要在绘画的辅助下开展。基于此,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学生应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以达到锻炼绘画能力的目的。

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诗配画”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诗配画的美术作品,再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在欣赏作品前,教师让学生正确理解某些古诗的意思。如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的。诗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两句主要描绘了“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的景色。而教材中展示了艺术家所创作的这首诗的诗配画。从中可以看出,这幅画以青苍的柳色为主色调,且画中的柳树上方带着浓浓的雨意,客舍中的王维正在举杯、为朋友送行。学生在创作诗配画作品时,需要明确作品描绘的主体,而后根据主体进行构图。如有学生选择《小池》这首古诗进行诗配画创作,在绘画时以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的小荷叶为主体,在小荷叶上画了一只小蜻蜓,并根据整体的构图确定泉眼、树荫的位置,最终呈现出了一幅描绘小池中景物的图画。

学生在形成对诗配画的认知的过程中,经历了分析古诗、赏析诗配画、选择古诗进行绘画实践的过程。这样,他们不仅能够做到对古诗以及相应画面内容的有效理解,还能够在诗配画作品的创作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

结语

综上,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教学形式的运用,更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做到对美术知识的全面理解、深刻认知,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运用教学情境、小组比赛、作品鉴赏等教学形式时,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从而保证学生持续进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索[J].阅读,2022(95):24-25.

[2]王晓.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索[J].山东教育,2022(41):47-48.

[3]黄艺颖.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优化小学美术教学[J].华夏教师,2022(29):94-96.

[4]高璐.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141-142.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小学美术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徐州本土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