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丽敏
摘 要: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教学的结合,也是语文教育重要任务之一,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促进作用。在新时期,“双减”政策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多元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激活语文作业具备的育人功能,教师可积极合理地将美育与作业设计相整合,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审美性,使之更符合学生审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为立足点,深入分析与研究“双减”背景下语文渗透美育的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美育;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048-04
近年来,“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对语文作业要求越来越高,不能在作业设计时简单地调整作业“量”,更要重视作业“质”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变教育手段和理念,创新语文作业类型,保证作业与学生需求相符合,助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美育作为“立德树人”任务实现的核心载体,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审美素养、激活创造力等层面有着一定优势,对于语文学科育人任务落实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双减”背景下,为保证语文作业质量提升,可将美育融入作业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对待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助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理论概述
(一)“双减”政策
“双减”主要是指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教育教学,减轻义务教育时期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进而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对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以及作业规范合理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避免语文作业设计出现负担过重问题,保证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效率。
(二)美育
美育主要是指全面培养学生爱好美、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一般劃分为两个部分,即形式美育和实质美育,其中形式美育主要是指以培育对象综合审美素养(如欣赏美、审美观念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质美育则是将上述目标落实为核心手段,组织实施美学趣味教育教学以及审美教学。通常来讲,美育可以让学生具备美的情操、品格、理想以及素养,是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建设者的关键着力点。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渗透美育的作业设计可行性
(一)有利于减轻作业负担
在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规范合理渗透美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中获取美的熏陶和影响,真正实现“提质减量”,激活语文作业具备的育人优势。伊壁鸠鲁派将“美”当作愉快,指出:你谈论美就是谈论愉悦,因为美若是不让人感到愉悦就不是美。语文学科当中拥有比较多的美育因素,例如,传统文化美、景观美等,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渗透和挖掘语文学科此类美育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还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文化自信以及文化意识。
(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教师减少学生作业时长以及总量,把学生从过往过量的作业当中彻底解放出来,给予学生个性化、整体化发展空间。而美育则可全方位解放学生天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产生良好直觉,进而保证学生在无拘无束、自由多变的审美活动中呈现内心追求、心理活动,尽情追求与展示自我,主动探索新事物、新方法,形成新观念、新感受,并将自由全方位纳入审美创造当中,进而为自身创造思维发展提供一定支撑。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过程中合理渗透美育因素,为学生提供充足、良好的实践创新探索机会,引领学生在鉴赏美、认识美过程中活跃自身思维意识,进而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创造美意识,让作业设计效果不断提升。
(三)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每个学生成长环境与经历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个性以及需求。美育倡导教师发现学生的个性特征、审美需求,这也与“双减”政策提出的分层个性化作业设计不谋而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基于美育要求,分析与研究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审美需求,为不同层次与能力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作业,不仅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而且可以激活学生语文作业完成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主体性有效发挥,保证作业育人价值。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渗透美育的作业设计原则
(一)合理性与适切性
合理性是指作业量需要合理,适切性则是指作业内容需要与小学生认知能力、发展需求以及知识学习需求相符合,教师不仅要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喜爱的内容,组织展开作业设计,还需要尽量围绕教材文本内容,针对作业进行精简,在保证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最大程度提升学生作业完成积极主动性。
(二)开放性与多样性
小学语文渗透美育理念展开作业设计时,需要秉承开放、多元的原则,让学生可以高效、全面完成作业,多角度体会文本当中蕴含的价值。对此,教师需要积极合理收集资源,寻找多样化的作业完成形式,同时要拓宽作业设计视野,除了布置书面作业、朗读作业之外,还要适当加入实践探索型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感知美学知识,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审美素养。
(三)灵活性与趣味性
小学生受到年龄的影响,对于形象生动的事物有着较高兴趣,对重复、单一的作业兴趣不高,该类型的作业可能会限制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提质增效、减负减压要求,依托学生兴趣特征,灵活展开美育作业设计,保证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完成作业,并且对作业保持高度期待。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渗透美育的作业设计策略
席勒認为:审美趣味可让心灵对道德产生好感,因为它将阻挠道德的志趣爱好推开,进而形成对道德有促进的志趣爱好。语文学科当中蕴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挖掘语文学科和教材当中蕴含的内涵,设计生活化、层次化、探究化作业,挖掘传统文化具备的美感展开作业设计,保证作业设计具备个性化特征。
(一)灵活运用生活素材,唤醒学生美的感知
就语文学科来讲,其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当中充满着语文元素以及审美元素。过往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最显著问题之一就是脱离实际生活,容易走到以语文课文为核心的死胡同,此类作业模式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枯燥感,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产生不利影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尽量改变此类模式,既要深入挖掘与把握语文课本当中的知识,还可以融入生活中审美元素,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与生活,让语文作业具备较强社会化与生活化,保证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较强兴趣,进而确保学生可以产生良好语文素养、审美素养。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时教学结束之后,为保证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涵,让课文美育功能深入发挥,教师可设计生活化作业。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公园,使用“耳朵聆听、眼睛观看、鼻子闻”等模式感受与体会秋天;其次,使用文字、图画或者你认为可用来表达与展示秋天的各类事物记录你心目中的秋天;最后,组织展开班级秋天展览会,鼓励学生使用自己比较喜欢的方式为同学们呈现自己心目当中的秋天。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带着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走进自然和生活,把语文课文当中所学的知识使用到生活当中,自主选择喜爱的模式记录自然环境,最终以展览会的模式全面体现对秋天的审美感受与认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进而保证语文作业具备的趣味性、审美性全面体现,让语文的艺术性、人文性有机整合,保证学生可以在多元丰富的语文活动当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让其感受与体会语文之美。
(二)分层设计语文作业,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分层作业是个性化、特色化作业的最基本模式,主要以因材施教为主要立场,以全面挖掘与激活学生优势智能、弥补学生存在的劣势智能为价值追求,面向班级所有学生,重视学生存在的区别和差异,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可在原有语文基础水平上拥有一定收获,产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在“双减”背景下,可以将分层作业设计为依托,渗透美育,重视学生智力以及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包括学生不同认知能力、思维模式以及语文知识学习理论,设计层次化作业引领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可获取良好审美体验以及审美意识。例如,在《盘古开天地》教学结束之后,结合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以及语文学习情况、自主学习意识等,教师可设计多个不同层次作业:比如,通过找语句、读课文、画画作业,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课文,品位与感受课文当中描述的瑰丽画像,可以让学生不断积累与巩固基础知识;通过选择自身十分喜爱的片段,并将其画出来为家人分享,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可与家人共享传递这一故事,学生在这一故事探究中,将会深刻感受与体会神话故事美感,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此类模式让学生能够深刻鉴赏和体会语言文字的美;还课通过设计个性化探索作业,即“思维导图绘制”作业,管理学生深度阅读课文,精准提炼与挖掘课文核心内容以及每一段大致意思,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以及改编,以“盘古开天地”为思维导图中心,下设动作、神态等不同分支,想象开天地的整个历程,写一个开天地的片段,让学生想象思维以及审美思维被全面激活。在学生深刻理解文章语言基础上,让读写深度整合,促进学生情感升华,确保学生可以拥有良好创造美以及表达美。通过此类分层设计形式,可让学生压力适当减轻,保证学生能够明确把握学习乐趣以及方向。
(三)着重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品鉴能力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材当中除了有着自然之美之外,在文本字词当中还蕴含着人文之美,特别是各类富有深度并且优美的文字,可以全面展现文本意象以及作者内心世界,学生在推敲与品鉴中将会感受文本意蕴美、形象美,获取良好审美体验。对此,在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重点围绕文本语句,为学生设计品鉴任务,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针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一首诗歌教学结束之后,设计作业时期,教师要选择可以引发学生深度思索的内容,引领学生挖掘诗歌蕴含的艺术美、人文美。具体来讲,可设计如下问题:这一首诗歌创作时期杜甫已经52岁,这个年龄段的他是否还可以像诗中描述的那样纵酒狂欢?是否可以把诗歌当中的“纵”换成“急”,“狂”换成“喜”,合适吗?借助课堂古诗学习,大家可以大致了解到杜甫在听到这一消息时期,心情十分愉悦与欢乐,但是为什么诗歌当中仍旧存在“愁”“泪”等字眼?诗歌当中可以体现出杜甫还乡的心情的字词有哪些?此类问题式作业的设计与美育渗透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元性原则相符合,可以为学生预留充足思维发展空间、自主思考与探索空间,让其能够借助课外资料、课堂知识学习探究思考,把握文本内涵,体会作者字词使用的精妙,品鉴作品的人文美。
(四)深入挖掘中华美育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材全面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不断愉悦身心、受到文化熏陶和影响,保证学生产生良好民族自信。但是过往语文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只关注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学习,针对学生语文能力进行训练,对语文具备的文化熏陶功能有一定忽视的现象,进而造成语文作业成为一种枯燥、单一的练习,无法感受与体会传统美化的美。在“双减”背景下,组织展开语文作业设计时期,教师需要全方位挖掘和探索教材当中的文化美感,设计文化氛围浓厚的语文作业,借助多种不同模式引领学生探索中华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良好归属感、认同感以及自豪感,还可帮助学生产生较好的审美理念和审美素养,让美育能够深刻落实。例如,在“清明”这一古诗教学时期,为加深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规范合理设计作业。首先,引导学生展开古诗词朗读,并自主搜集诗词唱读模式,结合音乐节奏唱出古诗。其次,绘画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画出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展示清明时节氛围。最后,表达引导,要求学生使用自己比较喜爱的方式详细介绍这一首古诗,积极主动挖掘与查找相关资料,借助人物简介、创作背景分析、诗意分析、诗主题表达等,在资料查找过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将会不断加强,对于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以及热爱情感也可强化。
(五)重视语文作业探究,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
语文属于一门有着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若是忽视语文学科实践性质特征,只是采取乏味枯燥的作业练习模式,可能会使学生思维被禁锢。对此,在“双减”环境下,教师需要尽量从语文课程性质层面出发,渗透审美教育以及审美观念,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综合使用各类知识的作业,让学生创造力可以逐步提升。同时,玛克辛· 格林指出,审美教育不可单纯从静态方面引导学生被动感受与体会美,还需要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和教室,主动激活自身想象力以及探索力。要想渗透落实审美教育,实施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就需要从学生能力层面出发,设计创新性、探究性作业,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鹿角和鹿腿》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任务额,明确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特征,其次设计“小小作家、小小影帝影后、小艺术家”等不同小组,学生依托自身能力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小组,最后针对不同小组设计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其中“小小作家”的作业任务就是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形式讲述整篇课文;“小小影后影帝”小组作业则是创编课文,将本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改编成为生动有趣的剧本,并进行表演排练;“小艺术家”小组则是使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各类模式呈现课文内容。
(六)多元化展开作业评价,保证审美教育效果
作业评价是作业设计最主要的内容,对于作业育人功能发挥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审美教育视域下,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年龄特征,改变过往粗放评价模式,多元化、多样化针对学生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意见以及鼓励话语,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内驱力,能够主动展开语文知识学习。具体来讲,可以结合不同学生能力特征,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模式。对知识内容掌握牢固,作业完成质量较高的学生,不仅需要进行重点表扬和夸奖,还可以适当增加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与任务,如在学生能够品鉴文本字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对美的感悟,针对文本进行继续创新创造。对基本掌握本节课知识内容,作业大致完成的学生,这一层次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是比较马虎,若得不到有效引导与教育,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作业完成习惯,对此,教师可以提供督促类的评价,引用各种名言警句、典型事迹,让学生体会当中蕴含的价值观等,降低犯错几率。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并且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需要以激励评价为主,可以重点表扬学生优势特征,如表扬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欣赏美的心等,并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机会,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也适当巩固审美教育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组织实施作业设计时期,不仅需要教师关注作业实际数量,还需要把握作业育人价值和功能,全面渗透美育,设计层次化、生活化作业,挖掘课本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借助作业带领学生对此类文化内涵进行深刻挖掘与分析,提升作业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多样性,為学生创造美能力、审美体验培养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淑红. 审美教育:孩子心灵成长的绿荫 ——谈小学语文课程的美育渗透[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8).
[2] 程莉. 搭建审美教育平台,促进美育无声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培养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
[3] 袁家程. 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教育渗透——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6).
[4] 杨丽. 渗透美育教育体会语文之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策略[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
[5] 王莉娟,刘金远. 多元化设计小学语文作业的策略 ——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的研究[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22(5).
[6] 强雪梅. 不超标分类别少而精亲力为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J]. 新课程,2022(33).
[7] 赵诗雅.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任务驱动的视角[J]. 文教资料,2022(24).
[8] 周诗旖,钟惊雷.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与思考——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第七单元为例[J]. 当代教研论丛,2023,9(6).
[9] 杨可. “双减”背景下,让作业更完整育人——基于习惯养成的小学低年段语文作业设计思考[J]. 小学教学研究,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