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023-02-07 19:12叶美娇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深度学习双减

叶美娇

摘 要:自“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明显减轻。小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开展其他活动,同时也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质增效”,为此广大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深度学习”模式在近两年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原因在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利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避免沉重课业负担的同时,也让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双减;深度学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061-03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对于抽象思维还处于萌芽发展状态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存在一定的难度。以往,小学数学教师习惯采取“题海战术”等方式来开展数学教学,也就是通过设计单一性作业、盲目加大作业量等作业设计方式来让小学生巩固和扎实数学基础。这不仅给小学生带来极大学习压力,同时也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难以帮助学生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2021年7月,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压缩学生作业时长和总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同时要对校外培训中的乱象加以整顿,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續、高质量发展。为了有效地落实“双减”政策,学校则需要对现阶段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加以优化和调整,立足于深度学习思想来统筹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需要清晰地认识“双减”政策要求,通过优化和改进作业设计方式来帮助学生强化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要求。

一、“双减”背景下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重点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调整,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到重要位置。小学数学作业在教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很好的“工具”。基于“双减”背景下,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作业内容、优化作业形式等作业设计方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从实际情况予以分析,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感觉困难和吃力,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证稳定的专注力,学习效果也不显著,很难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为了帮助小学生高效、深入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数学作业的价值,通过作业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强化课后复习的训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问题学习的方法,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注重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层次性和合理性,以作业为载体来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双减”的要求。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 层次性原则

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成型,对一些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存在局限。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来说,一定要遵循层次性原则。在层次性原则的约束下,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可以体现出难度的区分,让作业从简单到有难度实现逐级提升。尤其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来说,学生彼此之间对同一概念的理解会存在差异,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也处于不同的水平。遵循层次性原则进行作业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理顺和回顾。

下面是一个针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案例,看看该案例如何以“分数”的概念为主题,遵循层次性原则的。

基础理解:这一部分的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例如,让学生填写和匹配等价的分数,如1/2等于2/4,3/6等于1/2等。此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如1/2大于1/3,3/4小于1等。

应用理解:这一部分的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假设他们有1/2的苹果,他们可以吃多少个1/4的苹果?或者,如果他们有3/4的披萨,他们还需要多少才能得到一整个披萨?

提高理解:这一部分的作业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让他们能够处理更复杂的问题。例如,让他们解决一些涉及分数加减乘除的问题,或者解决一些涉及分数和小数之间转换的问题。

综合理解:这一部分的作业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宽的背景下理解和应用分数。例如,给他们一个需要用到分数的实际生活问题,比如在购物时需要计算打折后的价格,或者在烹饪时需要按照食谱的一半做菜等。

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基础到深入,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它也可以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分数概念的理解程度,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二)开放性原则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还应当遵循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业形式的开放性和解题方法的开放性。要想让作业的形式具有开放性,教师应当首先认识到刻板的数学作业模式的各种弊端。那种只能在作业本上解题的作业形式,在信息时代已经远远落后。尤其现在小学生从小接触各种各样的科技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和计算机等,让作业一味地局限在作业本上是不可取的,而是应当布置各种各样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不同类型作业所带来的乐趣。对于解题方法的开放性来说,教师应当通过科学的作业设计,引导小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解题[2]。除此之外,解题方法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后学生和家长或其他同学的互动上,在解答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时,通过向家长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一个针对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案例,该案例以“几何图形”的学习为主题,遵循了开放性原则。

1.作业形式的开放性:

线上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在线的几何图形识别和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实物操作:学生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比如纸、铅笔、尺子等,制作不同的几何图形,比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引导他们测量这些图形的边长、周长、面积等,并记录下来。

虚拟现实体验: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虚拟现实(VR)设备,探索三维空间中的几何图形,比如立方体、圆柱、球体等。

2.解题方法的开放性:

组内讨论:针对一些有难度的几何图形题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题思路和方法。

家长参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长协助的作业,比如在家中寻找各种几何图形的实物,然后和家长一起测量和记录它们的尺寸。

科技辅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科技工具,比如智能手机或计算机上的图形绘制软件,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

遵循开放性原则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三、“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指向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有了更加充足的课余时间。对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想在作业体量减少的同时,通过作业达到原有的课后巩固效果,应用深度学习的作业设计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给出三项融合这一理念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各行各业和世界产生越来越深刻联系的同时,一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了影响,深度学习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对小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更加多样,要求教师立足于不同角度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而其中最受重视的一项能力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3]。以往学校对小学生数学能力更多是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十分重视,现在,为了培养出更加全面的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作业上,都应当在兼顾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比如让他们使用计算器进行解题,或者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解题,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就得到了培养。举例来说,在布置和乘法相关的作业时,教师可以遵循分层的原则,布置多道课后作业题,如10*12、15*18、25*16等,按照从简单到困难的顺序。一些学生可能在做前两道习题的时候比较轻松,进行第三题的解答时遇到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第三题的乘法算式进行简化,通过对简化后的三个算式进行解答,得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在得到相应的提示之后,就会摸索着将这一个算式分解成三个算式:10*16、10*16、5*16,分解出来的三个算式对于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在对这三个算式进行求解之后再进行加和,便能得到最终结果,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强化。

(二)丰富校本作业的内容

要想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不光要在课堂上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要通过完善的课后作业设计,让他们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强化。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从课后作业设计的角度来说,应当丰富校本作业的内容。当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生活中都会频繁接触互联网,能够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提升课后作业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好好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选择一些对小学生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题目当作作业。因为小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各种感官相对敏感,尤其对动画充满兴趣[4]。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动画形式的小学数学网络教学资源,作为课后作业进行布置,这样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抵触心理,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在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中,绝大多数的作业都需要学生独自完成,在完成之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这种形式的作业将学生和教师隔绝开,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在缺乏实时监督时,课后作业量的减少也难免会影响学生的知识巩固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调整。比如,在针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校园内的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进行计算,在学生对花坛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全程参与组织、引导,这样不仅能够和学生拉近关系,还能够通过这种实践性作业的完成,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增设挑战性内容

毋庸置疑的是,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向往着世界的美好,更加容易受到各种各样信息的影响。而他们这一天性体现在行为上的一大特征就是: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后作业布置中,增设一些顺应小学生天性的内容,势必会达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仅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接触新鲜的内容和方式是永远不够的,为了强化他们的能力,还要让课后作业有一定的难度,而将这两者综合起来,就是增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内容。比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8+88+888+8888=?并要求学生用简便的运算方法求出答案。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按照常规求和的方法也能得到最终结果,在给出他们特定的要求之后,可以引导他们形成化繁为简的思维。当学生给出8+88+888+8888=8*(1+11+111+1111)=8*1234=9872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数学的魅力。

四、结语

“双减”政策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投身到业余爱好中去。为了让小学生在投入课后作业精力减少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扎实地掌握课堂所学的各种数学知识,教师应当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融合深度学习的思想,同时遵循层次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完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幫助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晓欢.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及实践[J].启迪与智慧(上),2022(11):76-78.

[2]李忠.“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J].阅读,2022(71):34-36.

[3]宋慧晶.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研究——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02):65-66.

[4]张丽琴.基于前置作业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6-17.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深度学习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